-
公开(公告)号:CN102660460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43514.3
申请日:2012-05-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12N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固定CO2领域,涉及一种好氧条件下筛选非光合高效固碳微生物的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1)配制自养微生物的培养基;然后加入微量元素溶液;(2)向步骤(1)得到含微量元素的培养基中加入海水或海洋沉积物,将含有的混合固碳菌种的海水或海洋沉积物好氧条件下使用氢气培养,得到混合固碳菌种的菌液;(3)配制电子供体浓缩液;(4)将步骤(3)中制得的电子供体浓缩液加入到步骤(1)中制得的含微量元素的培养液中;(5)向步骤(4)得到培养基中加入混合固碳菌种的菌液,在好氧条件下培养。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有效促进非光合固碳微生物的固碳效率;本发明还具有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和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50503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28004.9
申请日:2011-10-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使用Vero细胞检测微量非极性有机污染物毒性的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含有非极性有机污染物的Vero细胞培养基;2)采用步骤1)配制的培养基对Vero细胞进行受试;3)受试后,除去培养基,在细胞培养皿中加入PI染液,于暗处室温下孵育;4)将孵育后细胞培养皿中的PI染液吸出,测所吸出的PI染液的荧光度;通过计算PI摄入率来判断细胞膜的受损程度,进而判断非极性有机污染物的细胞毒性大小。使用本发明的方法灵敏度高于常用的基于细胞增殖抑制率的细胞毒性测定方法-MTT法。本发明的测定方法特别适用于评价微量非极性有机污染物的细胞毒性,弥补了MTT法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1710019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200237.3
申请日:2009-12-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M3/28
Abstract: 本发明属岩土及地下工程中的隧道工程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场中隧道隧道渗漏水模拟与测量系统。模型箱为中部空心的长方体,隔板将模型箱内分隔成模型侧和附件侧,模型侧顶部设有密封顶盖,隧道管位于模型侧,液压阀及贮液缸位于附件侧;隔板由钢板、纵向加筋肋及横向加筋肋组成,钢板上设有带螺纹洞口,带螺纹洞口内套有双向接头,双向接头通过位于两端的液体导管分别连接隧道管和液压阀,液压阀与贮液缸相连;贮液缸底部设置有孔隙水压力计,顶面开有孔眼,孔隙水压力计通过该孔眼由导线连接测量设备。本发明可在高速离心场中模拟实际隧道渗漏水的情况,较好地再现实际土体应力水平,本发明所需的设备器材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都可以实现,对离心实验室的装备要求不高,可以较方便的制作与推广,更好的为科研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01710019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200237.3
申请日:2009-12-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M3/28
Abstract: 本发明属岩土及地下工程中的隧道工程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场中隧道隧道渗漏水模拟与测量系统。模型箱为中部空心的长方体,隔板将模型箱内分隔成模型侧和附件侧,模型侧顶部设有密封顶盖,隧道管位于模型侧,液压阀及贮液缸位于附件侧;隔板由钢板、纵向加筋肋及横向加筋肋组成,钢板上设有带螺纹洞口,带螺纹洞口内套有双向接头,双向接头通过位于两端的液体导管分别连接隧道管和液压阀,液压阀与贮液缸相连;贮液缸底部设置有孔隙水压力计,顶面开有孔眼,孔隙水压力计通过该孔眼由导线连接测量设备。本发明可在高速离心场中模拟实际隧道渗漏水的情况,较好地再现实际土体应力水平,本发明所需的设备器材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都可以实现,对离心实验室的装备要求不高,可以较方便的制作与推广,更好的为科研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997739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86284.3
申请日:2025-0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养护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反应单体100‑300份,纳米磁性颗粒30‑120份,乳化剂5‑20份,引发剂1‑5份,去离子水200‑500份。本发明养护剂的制备分两步工艺,首先为纳米磁性颗粒的制备,其次为磁响应性养护剂的合成制备。本发明采用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磁响应性养护剂,其合成温度为40‑95℃,反应时间为2‑5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应用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加外磁场诱导养护剂在新拌混凝土的内部定向迁移,使该养护剂在混凝土的内表面富集,进而有效改善混凝土的保水性能和耐久性能,同时,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韧性,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
公开(公告)号:CN1187742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34742.5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水应急强排辅助系统及强排方法,辅助系统包括应急强排井(1)、吸水口(2)、进水管(3)和连接口(4);所述吸水口(2)设置在应急强排井(1)内,并通过进水管(3)与连接口(4)连通;所述应急强排井(1)通过连通暗渠(5)与雨水检查井(6)连通,连通暗渠(5)内设有开闭式冲洗门(7),冲洗门(7)上设有压力传感器(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在不影响排水系统日常防汛功能的情况下,满足应急工况下采用移动泵(车)进行应急抢排的多种需求,减少应急抢排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52724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157351.8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33/00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波变换‑胶囊神经网络级联型气体识别方法和装置,包括将混合气体输入多通道传感器阵列,获取气体时域信号;对气体时域信号进行五层小波变换,获取信号序列;将信号序列经过维度变换后输入胶囊神经网络,结合动态路由算法,所述胶囊神经网络包括输入层、卷积层、主胶囊层、数字胶囊层、分类器层和输出层,获取气体识别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识别准确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07534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374066.1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3C1/02 , E03C1/06 , H04M1/72406 , H04Q9/00 , F03B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高效智能节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混水调节器、热水器、阀门机构、信息处理控制器和节水装置,所述混水调节器,所述混水调节器连接冷水管和热水管,所述冷水管连接发电涡轮一端,所述发电涡轮另一端连接市政供水管网,所述发电涡轮连接家用蓄电池,所述家用蓄电池为节水系统控制电源,所述热水管连接热水器,所述热水器的水温控制器连接信息处理控制器,所述混水调节器通过混水管连接水温调节控制器,所述水温调节控制器连接阀门机构,所述阀门机构分别连接喷淋机构和节水机构,所述喷淋机构上端连接牵引机构,提高节水的高效,能够增加后期用户的使用体验,节水效果更直观,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及节水获得感。
-
公开(公告)号:CN11507534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374066.1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3C1/02 , E03C1/06 , H04M1/72406 , H04Q9/00 , F03B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高效智能节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混水调节器、热水器、阀门机构、信息处理控制器和节水装置,所述混水调节器,所述混水调节器连接冷水管和热水管,所述冷水管连接发电涡轮一端,所述发电涡轮另一端连接市政供水管网,所述发电涡轮连接家用蓄电池,所述家用蓄电池为节水系统控制电源,所述热水管连接热水器,所述热水器的水温控制器连接信息处理控制器,所述混水调节器通过混水管连接水温调节控制器,所述水温调节控制器连接阀门机构,所述阀门机构分别连接喷淋机构和节水机构,所述喷淋机构上端连接牵引机构,提高节水的高效,能够增加后期用户的使用体验,节水效果更直观,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及节水获得感。
-
公开(公告)号:CN11338849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581237.3
申请日:2021-05-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式高含固有机物料厌氧消化反应器,包括桶体、设置于桶体上部的进料口、设置于桶体下部的出料口、设置于桶体内的隔板,隔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隔板或至少一个第一隔板和一个第二隔板组合,隔板间形成由桶体上部至下部依次分布的若干个局部反应腔室,每个局部反应腔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卧式搅拌装置;隔板的周向侧壁与桶体的内壁相连接,且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卸料口;或者隔板的周向侧壁与桶体的内壁之间具有空隙以构成至少一个卸料口。本发明提供的反应器能够提高物料的搅拌均匀性,有效控制物料在反应器内整体区域的流动和传质,反应器内多个横向内构件组合有效限制物料的纵向运动,增加物料与厌氧微生物的密切接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