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0098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310331000.9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下接驳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向接驳坞发送接驳请求信号,以使接驳坞响应于接驳请求信号,通过第二USBL基阵确定第一方位角,并将携带第一方位角的应答信号发送至AUV;接收应答信号,获取应答信号中的第一方位角,并通过第一USBL基阵确定第一距离和第二方位角;获取AUV的航向角和大地坐标;基于AUV的大地坐标、AUV的航向角、第二方位角和第一距离确定接驳坞的位置;基于第一方位角、第二方位角和AUV的航向角确定接驳坞的开口方向;基于接驳坞的位置和开口方向规划AUV的航行方向,按照航行方向航行进行接驳,并继续执行向接驳坞发送接驳请求信号的步骤直至接驳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634735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0332365.3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定位时钟基准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电子设备向多个定位基站发送多轮获取时钟计数的指令,获取到多个定位基站基于所述指令反馈的每一轮的时钟计数,根据每一轮的时钟计数生成初始矩阵,根据初始矩阵中时钟计数的延迟时间,从初始矩阵中筛选并获取目标时钟基准。本申请通过电子设备与多个定位基站通信即可获取到时钟基准,相较于现有技术获取时钟基准的方法更简单,且可以获得精度较高的时钟基准。
-
公开(公告)号:CN11823733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237620.0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上海博物馆 , 吉林大学 , 上海大学
Abstract: 一种出水陶瓷文物生物凝结物的去除设备和去除方法,出水陶瓷文物的本体上包括自始固定的出水易脱落物和附着在本体上的凝结物,所述去除设备包括凝结物去除系统,凝结物去除系统包括操作箱和恒温鼓风机,操作箱为顶部开口的中空腔体用以容纳出水陶瓷文物,操作箱的中空腔体内部分容纳析盐溶液用于在去除凝结物时维持或加强易脱落物与出水陶瓷文物的本体的连接强度,恒温鼓风机用于在析盐溶液浸泡凝结物后对凝结物进行干燥以剥离凝结物,其中析盐溶液为盐浓度不高于出水文物的梯度盐水;或者是析盐溶液为去离子水,出水陶瓷文物生物凝结物去除设备还包括用于通过固型材料固定易脱落物的文物表面预加固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717188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43997.1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吉林大学
Inventor: 张乐 , 张健 , 于兴泗 , 项征 , 刘中华 , 柴晓磊 , 钟钰铭 , 王朝安 , 叶贝亚 , 时洪飞 , 曹凯 , 郑心杰 , 马刚 , 刘蕾 , 董旭 , 张君媛 , 周浩 , 王世航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等效静态载荷法的B柱多材料拓扑优化方法,包括:1)B柱多材料插值模型的建立;2)B柱等效静态载荷计算模型的建立;3)B柱等效静态载荷计算模型的批处理;4)基于等效静态载荷法的B柱结构多材料拓扑优化模型的建立;5)等效静态载荷的计算及输入;6)模型的收敛判定与设计变量的更新。本发明可以准确的模拟侧面碰撞工况下B柱的动态过程,得到更满足工程实际的多材料B柱拓扑优化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62886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785487.8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吉林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7 , G06N3/00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高‑低‑高”波形的汽车前端结构正向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定义碰撞波形的设计参数,2)基于遗传算法与车辆‑乘员单自由度碰撞模型进行目标波形优化,3)子结构的确定,4)子结构参数设计。本发明考虑车辆碰撞安全性能,以位移域碰撞波形为指导依据,在概念设计阶段总布置空间确定的情况下,就利用解析模型计算设计碰撞波形,节约了人力物力,避免在详细设计阶段耗费过多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30098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31000.9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下接驳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向接驳坞发送接驳请求信号,以使接驳坞响应于接驳请求信号,通过第二USBL基阵确定第一方位角,并将携带第一方位角的应答信号发送至AUV;接收应答信号,获取应答信号中的第一方位角,并通过第一USBL基阵确定第一距离和第二方位角;获取AUV的航向角和大地坐标;基于AUV的大地坐标、AUV的航向角、第二方位角和第一距离确定接驳坞的位置;基于第一方位角、第二方位角和AUV的航向角确定接驳坞的开口方向;基于接驳坞的位置和开口方向规划AUV的航行方向,按照航行方向航行进行接驳,并继续执行向接驳坞发送接驳请求信号的步骤直至接驳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09543207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1811054452.2
申请日:2018-09-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变分型线实现双模铸造件多组件设计的方法,克服了现有拓扑优化方法得到的复杂几何外形单组件形式产品经济性和工艺可行性较差及现有制造约束下得到的拓扑优化结果可制造性较差的问题;方法包括:1.构造多组件环境下结构单元的材料插值模型;2.建立多组件环境下设计结构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3.考虑非倒扣结构的过滤建立基于赫维赛德阶跃函数的双模铸造工艺的可铸造性约束;4.考虑可变分型线对拔模方向进行修正并得到修正后的双模铸造工艺的可铸造性约束;5.建立考虑铸造工艺中模具材料成本的成本约束;6.在模具制造成本及可铸造性约束下,建立考虑可变分型线的基于双模铸造工艺制造约束的多组件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9446561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1811105138.2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反对称包裹方管压溃特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结构描述与坐标定义;2、计算复合材料的极限应力与弹性模量;3、计算屈服膜力与单位长度塑性极限弯矩;4、计算复合材料反对称包裹方管中超折叠单元耗散的能量;5、计算最终有效压溃距离与最终折叠角度;6、计算平均压溃力。本发明考虑铺层角度对性能影响,得到了单位长度塑性极限弯矩与屈服膜力的理论表达式。本发明推导了复合材料反对称包裹方管的平均压溃力解析表达式,得到结构参数与压溃性能的关系。利用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材料反对称包裹方管压溃特性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地进行正向设计,减少仿真与实验次数,降低设计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84615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400501.7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属于汽车用复合材料研究领域,涉及一种长纤维增强复合热塑性复合材料能量吸收模型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不同厚度和质量分数落锤冲击计算模型;2、研究落锤回弹时LFT平板能量吸收特性;3、对不同纤维质量分数不同厚度LFT平板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落锤临界穿透速度和最小穿透能量;4、建立能量吸收分析模型;5、验证能量吸收分析模型。本发明考虑复合材料应变率效应,拟合得到平板临界穿透速度和最小穿透能量;本发明以最小穿透能量为归一化参数建立表征冲击能量与吸收能量关系的分析模型,预测不同工况复合材料能量吸收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59582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59712.0
申请日:2018-04-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称模式下两种常用钢矩形截面薄壁梁压溃力分析方法,第一步、推导对称变形模式下由同种材料、同种厚度的钢板构成的矩形截面薄壁梁的平均压溃反力表达式;第二步、推导由两种材料不同且厚度也不同的钢板、由两种材料不同但是厚度相同的钢板以及由两种材料相同但是厚度不同的钢板构成的矩形截面薄壁梁分别在两种混合形式下的平均压溃反力表达式;并且对第二步求得的三种情况的平均压溃力表达式进行工程化近似;本方法在仅有尺寸参数及材料特性条件下对两种常用钢混合矩形截面薄壁梁的压溃性能进行准确预测分析,可实现对薄壁梁结构的正向设计,大大减少仿真试错及实验次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设计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