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3228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24497.X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IPC: G01N33/68 , G01N33/569 , G01N33/543 , G01N1/38 , G01N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粪便取样及肠道病毒三项联合检测的取样装置,包括主检测密封管、可分离式粪便取样棒和基于乳胶微球免疫层析原理的检测试纸。本发明的一种粪便取样及肠道病毒三项联合检测的取样装置采用伸缩结构的可分离式粪便取样棒,可以通过转动来控制外螺纹调节管内部的中置导向管向粪便内部伸展,然后通过带动侧向限位板转动将粪便内部剥离到中置导向管外侧,不仅可以将粪便提取物收纳在内部,避免其沾染在外侧影响取样者舒适度,还可以方便后续的收纳操作,避免交叉污染;将混合液通过密封铝箔纸设置在混合液盒盖内部,利用转动混合液盒盖便可以自动将混合液与粪便提取物混合,整个操作过程完全在取样装置内部进行,安全性大大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79223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02010.3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IPC: G01N33/577 , G01N33/533 ,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ST2检测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和纳米医学领域,其中所述采用的稀土纳米探针为核壳结构氟化钇钠包覆氟化钇钠,粒径为35nm~45nm,其组成为:NaYF4:Yb,Er@NaYF4,其中,核结构为氟化钇钠掺杂镱和铒;NaYF4为壳层,@表示NaYF4包覆在NaYF4:Yb,Er表面。本发明的纳米探针为稀土氟化物纳米材料具有背景低,发光寿命长,荧光信号强,信噪比高等优势,标记通过共价键将探针与sST2单克隆抗体连接,标记产物稳定,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检测快速简便等特点,可对早期sST2疑似患者血液进行筛查检测,能够快速特异地帮助临床确诊。
-
公开(公告)号:CN11528706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66834.2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IPC: C09K1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紫外和近红外双发射的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结构通式为LiMGeO4:xBi3+,yPr3+,其中,LiMGeO4为基质,M为Y或者Lu,Bi3+为紫外发光中心离子,0.0005≤x≤0.01,Pr3+为近红外发光中心离子,0.0001≤y≤0.04。本发明的长余辉材料可发射出300‑400nm波段的紫外长余辉和680‑800nm波段的近红外长余辉,其中紫外发射峰位于350nm附近,近红外发射峰位于735nm附近,并且都具备一定的余辉发光时间。本发明的材料两个明显的长余辉发射波长分别位于紫外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用紫外长余辉进行治疗,用近红外长余辉实现成像,使长余辉材料具有同时实现治疗与成像的诊疗一体化功能的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637476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53858.X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离子共掺杂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纳米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近红外长余辉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所述长余辉发光纳米材料的化学表达式为Zn3Ga2Sn2O10:xCr3+,yEu3+;其中,Cr3+和Eu3+为发光中心离子,0%<x≤1%,0%<y≤0.5%。采用燃烧法制备,以乙酰丙酮金属盐为前驱体煅烧温度为850℃,煅烧时间2小时。本发明合成的长余辉材料能够被生物窗口激发,具有近红外一区发射的长余辉材料,并且通过调节掺杂离子的不同比例,极大增强了近红外一区发射的余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763715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155300.7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IPC: G01N33/574 , G01N33/558 , G01N33/551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HI3L1/PCⅢ检测卡、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纳米材料和纳米医学领域,其中所述采用的稀土纳米探针为核壳结构氟化铒钠包覆氟化钇钠,粒径为20nm~30nm,其组成为:NaErF4@NaYF4,其中,NaErF4为全铒掺杂核结构;NaYF4为壳层,@表示NaYF4包覆在NaErF4表面。本发明通过纳米探针为稀土氟化物纳米材料具有背景低,发光寿命长,荧光信号强,信噪比高等优势,标记通过共价键将探针与抗体连接,标记产物稳定,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检测快速简便等特点,可辅助医生判断患者在早期是否肝纤维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269720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149574.0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稀土掺杂双长余辉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中纳米材料的分子式为Y3Al2Ga3O12:0.01-0.02Ce,0.05-0.08Er,0.01-0.02Cr,金属离子比为Y:Al:Ga:Ce:Cr:Er=3:2:3:0.01:0.01: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貌可控分散性好的稀土掺杂可见光和近红外二区同时发射的长余辉纳米材料(YAGG:Cr-Ce-Er),该材料克服了传统长余辉纳米材料尺寸不均一,分散性差等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689346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081016.4
申请日:2015-02-14
Applicant: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GNRs@PPy@Fe3O4多功能纳米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多功能纳米探针由内核、中间层和外壳组成;所述的内核为棒状金纳米粒子,中间层为包覆棒状金纳米粒子的聚吡咯层,外壳为原位生长在聚吡咯层上的磁性Fe3O4纳米颗粒。本发明所述GNRs@PPy@Fe3O4多功能纳米探针可用于磁场引导下,肿瘤的高灵敏核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光热治疗,患者只需承受一种试剂给药,即可同时达到诊断与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08690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96438.1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市优生优育服务中心、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林巧稚妇女儿童医院) ,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IPC: G01N33/569 , G01N21/64 , G01N33/543 , G01N33/558 , G01N33/577 , G01N33/58 , G01N33/533 , G01N33/531 , C12Q1/04 , C12Q1/14 , C09K11/02 , C09K11/85 , B82Y20/00 , B82Y30/00 , C12R1/46
Abstract: 一种快速增菌结合可视化上转换技术快速检测B族链球菌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试剂盒包括:外壳、一次性无菌塑料管、B族链球菌检测卡和增菌培养瓶;步骤包括临床样本增菌和B族链球菌检测。所述增菌方式为用液体增菌培养基震荡4h完成增菌;所述B族链球菌检测卡,双模态纳米探针标记的GBS单克隆抗体和兔IgG抗体,纳米探针荧光强度通过银的等离子体增强效果显著增强,兼具纳米银的高吸光度可视比色效果和上转换发光的低背景噪声、高灵敏度的优点。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大大缩短检测时间且操作简单,无需昂贵的仪器和专业操作,对于急产产妇,可及时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抗生素预防性用药,降低新生儿感染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5285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0234060.4
申请日:2022-03-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IPC: A61K49/00
Abstract: 一种用于无创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靶向分子探针,涉及医学技术领域。以稀土纳米颗粒NaErF4为内核,表面覆盖NaYF4,合成稀土核壳纳米颗粒NaErF4@NaYF4(ErNPs),在NaYF4层的外表面通过修饰PAA以提供羧基,通过EDC/NHS活化羧基,偶联靶向CXCR4的肿瘤特异性导向肽Balixafortide(POL6326),从而合成NIR‑Ⅱb发光的稀土纳米探针ErNPs@POL6326。基于近红外二b区成像判定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实现术前无创实时判断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避免过度活检,辅助术中腋窝淋巴结分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38462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11864.0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
IPC: C09K11/66 , G01N33/92 , G01N33/543 , G01N33/558 , G01N33/577 , G01N33/58 , C09K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余辉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所述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探针为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探针,粒径为100nm,其组成为:ZnGaSnO4:Cr,Y,其中,其中,Zn、Ga、Sn、Cr、Y的比例为1.3:1.4:0.3:0.005:0.003,本发明的近红外长余辉纳米探针具有较高的发光强度和优良的荧光性能,是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能够在外部环境下稳定发光数小时以上,具有高度的发光强度、长寿命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特性,具有背景低,荧光信号强,信噪比高等优势,标记通过共价键将探针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单克隆抗体连接,标记产物稳定,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检测快速简便等特点,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能够快速地帮助临床确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