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18020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910738272.4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高温自润滑Mo‑V‑N复合涂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复合涂层由MoN和VN相组成,其中V的原子百分含量为4~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高温自润滑Mo‑V‑N复合涂层在高温环境下具有长寿命和良好自润滑性能,并还可保持足够硬度,可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基体防护,同时其制备工艺简单可控,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795277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383117.2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9D163/00 , C09D175/04 , C09D5/16 , C09D5/08 , C07D307/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酯类防污剂、防污涂料、多层防护膜结构及其应用。所述酯类防污剂包括式(Ⅰ)所示化合物:式(Ⅰ)本发明提供的酯类防污剂具有优异的防污损效果和良好的阻隔性能,使其能够有效的提升涂层的防腐性能,同时其易于合成,热稳定性优良,且与改性环氧粉末、聚氨酯粉末等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以其作为防污剂制备的粉末涂料兼具优异的防污损和防腐蚀性能,特别是以该粉末涂料制备涂层时施工简单,仅需通过熔融喷涂在基材上一次成膜即可,解决了现有防污防腐涂层需要多次涂装的不足,能够充分满足海洋平台、海上风电、跨海大桥等设施钢管桩等钢结构的防腐与防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126900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0549021.1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低摩擦硬质纳米多层VAlCN/VN‑Ag涂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涂层主要由多个VAlCN屏障层与多个VN‑Ag复合层交替叠加形成。所述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经过活化处理后的基体表面交替沉积VAlCN屏障层和VN‑Ag复合层,其中VN‑Ag复合层能够保证涂层的中高温低摩擦性能,VAlCN屏障层在保证涂层高硬度的同时,还能作为扩散阻挡层抑制VN‑Ag层内Ag的快速流失及氧化。本发明涂层在25℃到600℃范围内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其中VAlCN屏障层和纳米多层结构的设计保证涂层在经历多层高温摩擦后仍具有低的摩擦性能。本发明涂层可用于航空、航天、能源、汽车、冶金、化工、材料加工等领域的高温运转部件,起到高温表面减摩防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64729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565203.0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无机富铝耐高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水性无机富铝耐高温涂料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所述第一组分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算的如下组分:铝溶胶20~40份、二氧化硅分散液10~20份、酸性介质1~2份、消泡剂0~1份,所述第二组分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算的如下组分:包覆生物质多酚钝化的铝颜料20~40份、填料5~10份、水溶性低级醇2~5份、分散剂1~2份、防沉剂1~2份、增稠剂0~1份、甲基硅氧烷10~25份。本发明的水性无机富铝耐高温防腐涂料能长期抵抗200-600℃的高温,其形成的涂层在金属表面附着力好,柔韧性好,防腐和耐化学品性能优异,同时具备耐高温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621745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716602.2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包括在其厚度方向上依次层叠的钛过渡层、钛/钽/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梯度过渡层和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钽掺杂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基体表面依次沉积钛过渡层、钛/钽/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梯度过渡层和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钽掺杂层,获得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本发明的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具有良好的基底结合强度、硬度及弹性模量,在大气环境不同温度下均具有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良好温度自适应性能、耐湿热、耐高温氧化性能,能满足航空航天飞行器润滑稳定及长寿命服役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17249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57982.3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包括在其厚度方向上依次层叠的钛过渡层、钛/钽/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梯度过渡层和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钽掺杂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基体表面依次沉积钛过渡层、钛/钽/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梯度过渡层和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钽掺杂层,获得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本发明的二硫化钼/二硫化钨多层掺钽薄膜具有良好的基底结合强度、硬度及弹性模量,在大气环境不同温度下均具有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良好温度自适应性能、耐湿热、耐高温氧化性能,能满足航空航天飞行器润滑稳定及长寿命服役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074223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2010008107.6
申请日:2020-01-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成分均匀可控的高熵合金薄膜的物理气相沉积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采用磁控溅射技术,以磁控溅射复合靶为靶材,以一种以上气体作为工作气体,对基体施加负偏压,从而在基体表面沉积得到成分均匀可控的高熵合金薄膜;所述磁控溅射复合靶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呈周期排列的至少一个靶周期,每一靶周期包括在垂直方向上依次层叠的单合金靶材。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整体设计思路巧妙,每个纯靶相互独立且组合灵活方便,可以根据所需进行调整,能够经济、高效的实现成分可控均匀的高熵合金薄膜的制备,本发明把薄层靶材层叠拼接起来,较之大块纯靶材的组合,可以使得产品中各种成分更为均匀,从而获得具有单一相的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0872468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810998826.X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宁波大达化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冲蚀面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抗冲蚀面漆包括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线型饱和聚酯树脂40~60份、改性酰亚胺树脂1~10份、二氧化钛25~35份、碳化硅微粉10~25份、流变助剂0.1~2份、消泡剂0.1~0.5份、溶剂5~15份、异氰酸酯固化剂。本发明提供的抗冲蚀面漆易于制备,成本低廉,且形成的涂层(漆膜)与基材的附着力好、综合防腐性能优异,同时可以对螺栓等配件进行防腐涂装。
-
公开(公告)号:CN108299996B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610670042.5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09D127/12 , C09D175/04 , C09D183/04 , C09D5/08 , C09D7/61 , C09D7/65 , C09D7/62 , C08J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纤维增强型防腐涂料、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改性纤维增强型防腐涂料包括基体树脂、石墨烯粉、滑石粉、硫代硫酸钠、钛白粉、多巴胺改性纤维、偶联剂,硅灰石粉和溶剂等组分。本发明的防腐涂料使用多巴胺改性聚合物短纤作为功能填料,既可通过多巴胺的改性增强聚合物短纤与树脂之间的结合力,亦可利用聚合物的韧性有效提高由该防腐涂料形成的涂层的耐冲击性能,使得该涂层用在海工设施的浪花飞溅区时,能够有效缓解浪花冲击造成的涂层疲劳开裂和剥离,特别是在浪花冲击拍打时,可以将冲击力有效吸收转化,避免冲击力对涂层造成疲劳损伤。同时本发明的防腐涂料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易控,适于大规模生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453195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810428024.5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C23C16/34 , C23C16/40 , C23C16/44 , C23C16/4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金属表面腐蚀防护的氮化硼复合薄膜、其制法与应用。所述氮化硼复合薄膜包括在其厚度方向上交替层叠的氮化硼膜层和金属氧化物膜层,其中任一金属氧化物膜层包含的金属氧化物颗粒至少均匀分布于相应氮化硼膜层的空位、晶界和褶皱缺陷处,同时还吸附于该相应氮化硼膜层表面。所述制法包括: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原子层沉积方法在衬底上交替沉积氮化硼膜层和金属氧化物膜层,从而形成氮化硼复合薄膜。本发明中原子层沉积的金属氧化物膜层可显著降低腐蚀离子的渗透和侵蚀速率;同时,所述氮化硼复合薄膜中多层界面的构筑延长了腐蚀介质的路径,增强了复合薄膜对基底金属的防护效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