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85555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0834819.3
申请日:2020-08-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毫米波三维全息图像去噪方法,包括:对目标进行毫米波扫描,获得原始三维全息图像;对原始三维全息图像进行高通滤波,获取前景图像;对前景图像各点的特征进行线性变换;对线性变换后各点的反射强度特征进行非线性变换;依据变换后的各特征对前景图像的各点进行K‑means聚类,获取K‑means聚类后的前景图像;依据聚类后的前景图像的各点,提取原始三维全息图像中的对应点,生成去噪后的图像;去除去噪后的图像中的离群点,得到最终图像。本发明兼顾各点空间位置特性和反射强度特性,可有效去除毫米波全息图像中的噪声,降低数据量;同时保证前景图像的连通性,完整地保持了目标的空间几何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6848593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11251523.9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化高增益超材料喇叭天线,包括喇叭天线本体,所述喇叭天线本体上设有自输出端口面向内延伸的一台阶孔,该台阶孔内固定有一用于使所述输出端口面的电磁波相位分布均匀化的相位分布调整模块;所述相位分布调整模块包括至少两块重叠设置的非均匀超材料金属片,相邻两块所述非均匀超材料金属片之间设有一金属垫片,位于最外面的所述非均匀超材料金属片的外侧面与所述输出端口面齐平。本发明能够在实现高远场增益的前提下保证喇叭天线小型化、轻量化和集成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485505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410667824.4
申请日:2014-1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天线雷达探测器馈电结构,包括收/发天线、波导反射面、发射馈线和接收馈线,所述收/发天线固定在所述波导反射面上方;所述发射馈线和接收馈线相互垂直设置,共用所述波导反射面上的一个波导口,并通过不同的波导电磁波激励模式进行馈电。本发明能够解决工作频率在毫米波频段时环形器设计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06812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387810.1
申请日:2015-07-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V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幅度修正的毫米波全息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毫米波扫描平面上获得信号f(x,y,ω);将所述信号f(x,y,ω)乘以一个幅度修正项M(x,y),得到幅度修正信号;将上述幅度修正信号做关于x和y的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信号H(kx,ky,ω);将信号H(kx,ky,ω)乘以一个相位修正因子得到相位修正信号;将相位修正信号从均匀的(kx,ky,ω)域插值到均匀取样的(kx,ky,kz)域上;用三维离散傅里叶逆变换处理经过上述信号得到目标图像。本发明可获得更加清晰的成像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034925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87392.4
申请日:2014-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W波段多端口平面电路测试夹具,该测试夹具至少包括:具有腔体的夹具本体,所述腔体中放置有微带传输线;在所述夹具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微带传输线方向一致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在与所述第一端口、第二端口所在的中心线方向垂直的夹具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端口。本发明的测试夹具上设置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口,夹具腔体内的微带部分可连接需要测试的电路或芯片,易于进行多种不同电路和芯片的测试。将输入输出端的波导接口通过波导到微带的转换结构实现由波导结构到平面电路的转换。本发明可独立通用,易于加工,体积小,损耗小,装卸方便,可轻松的实现高频电路或芯片的测试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986489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26027.2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4B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频率扩展结构,所述频率扩展结构包括混频器以及巴伦结构;其中:所述混频器包括RF输入端口、LO输入端口及两个输出端口,待处理信号输入到所述RF输入端口,本振信号输入到所述LO输入端口,两个输出端口分别输出I/Q两路信号;所述巴伦结构包括隔离输出端口、中频输出端口及两个输入端口,两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所述混频器的两个输出端口,所述隔离输出端口连接匹配负载,所述中频输出端口输出中频信号。本发明的一种频率扩展结构,可以有效的降低待处理信号的噪声,减小变频时的变频损耗,获得比较好的噪声系数,实现频率变换的功能且输出的中频信号为单边带信号,从而大大提高了信号的精确度,满足后续处理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110884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010617940.7
申请日:2010-12-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无源加载方式控制副瓣电平的有源相控阵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源相控阵天线的阵面是由有源加载单元和无源加载单元共同组成,无源加载单元位于有源加载单元的四周;每个有源加载单元通道由独立的矢量调制器和低噪声放大器控制,每个矢量调制器同时控制馈源的幅度和相位,进而改变天线单元表面电流的幅度和相位,以控制波束扫描角度和抑制波束的副瓣电平;其中有源相控阵发射天线包括64个辐射单元,采用同轴连接器激励的方式,通过改变天线孔径上的相位分布来实现空间波束扫描,改变每个辐射单元上表面电流的幅度来获得所需要的波束形状。利用了阵元间的互耦,在降低了馈源成本的基础上,使天线俯仰方向的副瓣电平比方形满阵口径馈电降低5dB。
-
公开(公告)号:CN212134823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20638815.3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前倾波束的功率测试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安装于支撑平台上且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X向移动载台、第一升降支架、三角倾斜支架和天线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撑平台上且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固定载台、第二升降支架及可切换的激光发射单元和毫米波收发单元,第二升降支架与所述第一升降支架的结构完全相同,天线支架上安装有待测天线,待测天线设置为发射待测毫米波前倾波束。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前倾波束的功率测试装置采用X向移动载台、升降支架和三角倾斜支架,可以精确调节待测天线在X轴、Z轴的位置和前倾角度θ,实现毫米波的前倾波束与毫米波收发单元的精确对准,可测试毫米波前倾波束的功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0143006U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21200070.6
申请日:2019-07-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L型三频段抗干扰近距离探测器前端,包括: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的天线,沿信号传递方向依次排布的射频电路板、中频滤波放大电路板、数字信号处理电路板,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天线和各电路板的壳体,其中,天线包括Ka波段天线、V波段天线和W波段天线;射频电路板包括Ka波段射频电路板、V波段射频电路板和W波段射频电路板;壳体包括设于其表面的凹槽。其中Ka波段天线、V波段天线和W波段天线平行地安装于凹槽内,且Ka波段天线、V波段天线与W波段天线集成于一个平面,该平面与各波段射频电路板垂直排列,使得探测器前端呈现L型。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探测器探测识别的能力和抗干扰性能,且采用L型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可靠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282395U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822143007.5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倾双狭缝天线,其包括介质芯、套设于介质芯的外周的金属框架以及容置介质芯和金属框架的天线支架槽,所述介质芯包括介质层和覆盖于介质层的上表面的金属层,在金属薄层上开设有交替分布于介质芯的中轴线两侧的两排第一狭缝以及一位于介质芯的中轴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介质芯的一端之间的第二狭缝。本实用新型的前倾双狭缝天线在金属腔体上采用交替分布于中轴线两侧的两排狭缝以及一位于中轴线上的狭缝所形成的阵列,通过优化设计狭缝结构和分布,可调节主波束方向,调制天线发射波束增益、形状和方向,最终可以实现带有前倾功能的探测;同时,采用双排狭缝也简化了加工流程,降低制作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