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核反应堆反应性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81394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14661.8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核反应堆反应性控制装置。本发明包括内置减速齿轮组的步进式控制棒驱动机构、上部轴承、控制棒、下部轴承、涡卷弹簧、止动螺母,内置减速齿轮组的步进式控制棒驱动机构与控制棒的顶部连接,在控制棒上端和下端分别安装了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在下部轴承的下面,安装了涡卷弹簧,并用止动螺母进行防松。本发明通过旋转控制棒角度即可实现反应堆反应性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反应堆高度和简化反应堆结构。

    一种针对反应堆内长导管防震荡的螺纹后推锁紧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869878B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10688041.2

    申请日:2018-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反应堆内长导管防震荡的螺纹后推锁紧结构,包括导向管,所述导向管面向堆内长导管的A端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该延伸部绕过堆内长导管后回接到A端形成一个U形夹臂;所述顶叉棒具有一个叉形端,该叉形端插入到导向管后与U形夹臂合围夹持到堆内长导管外壁上,顶叉棒另一段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用于与固定建筑物连接;其中,所述顶叉棒的外径大于连接杆,顶叉棒连接连接杆的一端形成变径支承面,螺母套接在导向管外壁上,所述螺母远离堆内长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尾盖,所述尾盖开有通孔,连接杆插入到该通孔内自由滑动;随着螺母向堆内长导管不断旋紧,最终尾盖面向导向管的一面与变径支承面挤压接触。

    一种堆内构件整体式反射层的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3659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44575.X

    申请日:2018-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内构件整体式反射层的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激光熔化增材制造的整体式反射层的原材料;2)根据整体式反射层的尺寸进行增材制造程序编写;3)对增材用基板进行表面处理;4)以激光为热源,通过送粉熔融方法将增材原料逐层熔融堆积在基板上,以实现整体式反射层的成型;5)对整体式反射层进行固溶热处理;6)对整体式反射层稳定化处理;7)对整体式反射层进行液体渗透检验;8)对整体式反射层进行超声波检验。在围板薄弱环节设置了与围板整体成形的加强肋板,提高了堆芯反射层结构的刚度,使得整体成形的堆芯反射层的结构连续性好、力学性能更好,同时使得制造周期大幅度缩短,制造工艺大大简化。

    一种针对反应堆内长导管防震荡的螺纹后推锁紧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869878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88041.2

    申请日:2018-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反应堆内长导管防震荡的螺纹后推锁紧结构,包括导向管,所述导向管面向堆内长导管的A端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该延伸部绕过堆内长导管后回接到A端形成一个U形夹臂;所述顶叉棒具有一个叉形端,该叉形端插入到导向管后与U形夹臂合围夹持到堆内长导管外壁上,顶叉棒另一段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用于与固定建筑物连接;其中,所述顶叉棒的外径大于连接杆,顶叉棒连接连接杆的一端形成变径支承面,螺母套接在导向管外壁上,所述螺母远离堆内长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尾盖,所述尾盖开有通孔,连接杆插入到该通孔内自由滑动;随着螺母向堆内长导管不断旋紧,最终尾盖面向导向管的一面与变径支承面挤压接触。

    一体化小型反应堆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80257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510742390.4

    申请日:2015-1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压水型反应堆总体结构设计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小型反应堆。它包括压力容器和位于压力容器内的堆芯、压紧组件、控制棒组件、导向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和直流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与压力容器筒体直接连接的主泵;堆芯包括堆芯吊篮和燃料组件;在堆芯吊篮内设有压紧组件和控制棒组件;压力容器与主泵直接连接,主泵水平安装,其入口设有分流装置。加热设备设在压力容器顶盖上,通过温度调节直接对压力容器内的冷却剂进行压力控制,相当于同时将蒸汽发生器、稳压设备和控制棒驱动机构等主设备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取消了外部回路管道,消除了大破口事故,结构紧凑;控制棒驱动机构内置,消除了弹棒事故,固定安全性大大提高。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98110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26643.1

    申请日:2016-06-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G21C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器,缓冲器内部开设有水腔,水腔的腔壁上开设有若干流水孔;连接杆,设置在水腔内,连接杆的上下两端分别穿出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包括缓冲器上部和缓冲器下部,缓冲器上部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缓冲器下部能够相对于连接杆滑动,落棒后期缓冲器下部接触支承并静止,缓冲器上部继续向下运动,从而挤压水腔中的水实现缓冲;复位弹簧,设置在水腔内,复位弹簧的弹力方向平行于连接杆,用于缓冲过程结束后令缓冲器下部复位。本发明不受控制棒组件类型的限制,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控制棒驱动线,是一种通用的驱动线缓冲结构;具有通用性好、结构简单、制造难度较低、成本低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