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9103007U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821958892.6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G02B26/02 , H02P25/03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驱动光学衰减片切换装置及切换系统,所述切换装置包括:安装衰减片的衰减片框、底座、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电磁铁和轴承座;所述电磁铁与移动轴连接;所述衰减片框的联动组件的一端与移动轴的一端旋转连接,另一端通过旋转轴与轴承传动连接;所述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电磁铁电连接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驱动电磁铁控制移动轴来回移动,从而带动衰减片框旋转至相应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轴承、轴承座、旋转轴和移动轴,采用电磁铁驱动衰减片框旋转,从而使得衰减片框带动衰减片进行切换,实现了衰减片切换的功能,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等优点,适应大部分小型化固体激光系统使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163894U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21193931.9
申请日:2016-11-0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极管泵浦激光模块封装装置,所述的封装装置将N个三棱柱组成正N边形装置实体,通过拉紧装置实体中上下对称的锥形的上压块和下压块,装置实体向外均匀扩展,压紧了装置实体外对应的N个二极管模块,在N个二极管模块交界的位置处添加焊料并在高温炉中融化焊料,常温冷却后,拆除装置模块,得到了二极管泵浦激光模块。本实用新型的二极管泵浦激光模块封装装置改善了冷却器上二极管模块的分布均匀性,提高了晶体棒的泵浦性能,安装方便快捷,简单高效,提升了二极管模块的安全性,实现了较小规格的二极管泵浦激光模块封装。
-
公开(公告)号:CN209102975U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821952405.5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G02B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激光一体化准直光学元件多维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装置主体和楔形块;所述调节装置主体,包括:主体上部和主体下部;所述主体上部和主体下部的后端弱连接,前端形成开合口;所述楔形块塞入该开合口,并与所述主体上部和主体下部滑移连接。将准直光学元件固定安装在主体上部,通过所述楔形块在开合口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调节主体上部和主体下部的开合口开口度,从而实现安装在主体上部的准直光学元件的俯仰调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4290015U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20749658.8
申请日:2014-12-0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H01S3/0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增益晶体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体,所述冷却体中设置有冷却腔,冷却腔的上下、左右为中空结构且贯穿冷却体;所述冷却腔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有压盖,冷却腔的左方和右方设置有棒压盖;所述冷却腔内设置有分流块;所述冷却体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冷却管道,冷却管道与冷却腔连通。该种装置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成本低,安装方便,密封可靠,可以根据晶体尺寸按需定制,灵活性强;全封闭循环结构,在稳定的出光功率和稳定了进出液体的流速和温度条件下,可以使得增益晶体四周面热分布均匀,长度方向温度梯度稳定,从而可提高光束质量和出光功率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4287550U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20749659.2
申请日:2014-12-0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G02B6/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DPL激光器的可插拔式光纤耦合系统,包括光纤头、光纤固定基座、准直镜筒、准直镜、衬垫、压盖和DPL激光器;所述光纤头上设置有螺帽,所述螺帽通过螺纹与光纤固定基座连接;光纤固定基座上设置有准直镜筒,准直镜筒内依次设置压盖、衬垫、准直镜;所述光纤固定基座通过法兰与DPL激光器连接。在DPL激光器装调工艺中,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可插拔式光纤耦合系统,可以实现光纤可插拔,通过机械的重复定位精度,不用再次对激光器进行装调,且拔插后不影响激光器出光功率和光束质量。适合工业化或工程化固体激光系统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07967582U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20466915.5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H01S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形边框三点固定矩形镜镜架,该方案包括有镜架底座和镜片装夹部分;镜片装夹部分固定在镜片底座上;镜片装夹部分为带有U型槽的矩形块状,平整的底面固定在镜片底座上,远离镜片底座的一端设置有U型槽;U型槽内能够安装镜片;镜片底座能够固定在系统平台上。该方案采用分体式镜架底座和镜片装夹部分设计,材料是采用具有与镜片热膨胀系数匹配的殷钢,镜片和镜架之间通过采用低激光泵浦光吸收系数和热膨胀系数的紫外固化胶进行粘接固定,在粘接固定前通过U型槽侧壁的顶丝对镜片初步固定,配合标准高度角度光源进行高度和角度的微调。(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627220U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20299756.X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G01J1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能量脉冲激光光子数测量装置。脉冲激光器发射的脉冲激光经平面采样分光镜分光;反射光衰减后进入光电倍增管,经光电倍增管转换为电压信号后输出至计算机的采集卡;透射光输送到能量计,能量计探测到透射光能量信号并输送到计算机;计算机中的测量软件根据采集卡的输入信号和能量计探测到的能量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光电倍增管的光电转换率。根据光电倍增管工作系数与采集卡获得的光电倍增管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到达光电倍增管的待测脉冲光子数。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光子计数技术中的甄别器死时间限制和倍增管输出脉冲堆积效应的不足,可实现对纳秒级微能量脉冲激光信号的光子数测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4391492U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20131538.6
申请日:2015-03-0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H01S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紧凑化布局的外腔反馈式二极管激光光谱合成光学系统,包括二极管激光器、慢轴转换柱透镜、衍射光栅、聚焦柱透镜和外腔镜,所述衍射光栅位于慢轴转换柱透镜的后焦面上;所述外腔镜与衍射光栅之间设置一个聚焦柱透镜,所述聚焦柱透镜与慢轴转换柱透镜组成透镜组,所述透镜组的等效前焦面位于慢轴转换柱透镜前端一倍焦距以内,且二极管激光器位于透镜组的等效前焦面上,所述外腔镜位于透镜组的等效后焦面;所述二极管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过慢轴转换柱透镜、衍射光栅及聚焦柱透镜后,光束将平行出射,且垂直入射到外腔镜上,经外腔镜反射后,激光经过原光路返回原发光单元,形成完整的振荡回路;本实用新型使二极管激光光谱合成系统减小近一半的尺寸,从而降低了激光器系统的整体体积规模,进一步实现了系统的紧凑化布局。
-
公开(公告)号:CN217279136U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21209362.8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IPC: G02B27/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回光透射式整形器,包括目镜和物镜,所述目镜和物镜沿z轴方向前后设置,所述目镜的中心垂向与x轴之间的角度为θ,所述物镜的中心轴向比目镜的中心高h,保证入射光束在y轴方向上从目镜和物镜表面的中心穿过。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消回光透射式整形器,可大幅降低光纤激光光谱合成系统中透射式整形器的回光对光纤激光器的影响,从而提升全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9016424U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821951386.4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路光纤激光高占空比一维拼接装置,包括:底板,后面板,前面板,调节装置以及封装外壳;所述后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光纤出口;所述前面板上设有出光口;每个所述光纤出口间隔相同,且中心高度与所述出光口的中心高度相同;所述调节装置上安装有多个准直光学元件;所述准直光学元件包括:尾纤和准直端;所述尾纤远离准直端的一端穿过所述光纤出口;所述准直端远离尾纤的一端的端面正对所述出光口;所述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准直光学元件的空间位置,使所述准直端的中心轴与所述出光口和光纤出口的中心高度一致,且每个所述准直端的端面间隔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准直光学元件进行整齐排列,可以实现多路光的组束输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