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057664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911252392.X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新型耐盐脱氮菌及其应用。该菌株命名为:海杆菌(Marinobacter sp.)JB05H06,保藏号为GDMCC No:60752。本发明的海杆菌JB05H06分离自南极罗斯海(E173°11.4'S74°45.6'),深度479m的海洋表层沉积物,是一株新型耐盐且具有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脱氮功能的菌株,对海水中硝态氮和/或氨氮具有很高的脱除效果。鉴于此,海杆菌JB05H06可应用于海水养殖废水的氮素处理和水质改良,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水产动物健康生长的实际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295184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810988580.8
申请日:2018-08-28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IPC: C12Q1/6869 , C12Q1/689 , C12Q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阪崎克罗诺杆菌CRISPR分型方法。本方法通过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的CRISPR1、CRISPR2、CRISPR3和CRISPR6位点序列进行DNA测序,提取四个位点序列中的间隔序列,根据四者的间隔序列组合确定阪崎克罗诺杆菌的CRISPR型别。本发明方法简单、快速、低成本、分辨率高于MLST分型方法,无环境污染,对实验室设备及软件要求低,且CRISPR分子保存有历史侵染的噬菌体及质粒等诸多信息,并可联合数据库实现全国甚至全球标准化分子溯源,可以推广至食品、检验检疫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87744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11615711.1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丁郁 , 吴清平 , 王涓 , 相欣然 , 张菊梅 , 薛亮 , 陈谋通 , 吴诗 , 曾海燕 , 张友雄 , 韦献虎 , 庞锐 , 雷涛 , 叶青华 , 杨小鹃 , 张淑红 , 陈惠元 , 于鹏飞 , 余树波 , 陈鲁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5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国内传播规律的蜡样芽胞杆菌标准菌株,可用作食品、药品、临床检验等不同领域的标准参考菌株。其保藏号分别为:GDMCC 60865、GDMCC 60866、GDMCC 60867、GDMCC 60868和GDMCC 60869。5株标准菌株具有典型的生理生化特征,且样品来源、遗传背景、耐药性、毒力基因等信息清晰,完全满足食品、药品、临床检验方面对于标准菌株的要求。本发明还涉及一组用于检测、鉴别上述5株标准菌株的特异性靶标基因以及对应的PCR引物。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活率高、特异性的蜡样芽胞杆菌冻干保护剂,可用于本发明标准菌株的长期储存。
-
公开(公告)号:CN112852418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42028.1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发射比率荧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双发射比率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是将海藻酸钠和谷胱甘肽进行水热碳化或溶剂热碳化制备得到双发射比率荧光碳点。本发明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重复性好。制备的碳点激发波长在420nm,双发射波长分别为480nm和650nm。此外双发射比率荧光碳点光稳定性高、水溶性好、细胞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Fe3+的专一性检测,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并可用于环境水如自来水中Fe3+的灵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8210526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810297717.5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 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物及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关于绣球菌提取物的抗衰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绣球菌水提物10%‑80%,绣球菌醇提物10%‑80%,绣球菌乙酸乙酯提取物10%‑80%。本发明的制备过程控制在低温的条件下进行,有效预防活性成分的分解和失活,根据酯与醇、醇与水之间的相溶性,与单独的提取相比,显著增加了提取率,并且缩短了总的提取时间,进一步保持食用菌中活性物质的原始结构状态,以维持天然药理作用,使活性成份得到充分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109053923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810812664.6
申请日:2018-07-23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IPC: C08B37/00 , A61K31/715 , A61P37/04 , A23L33/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广东虫草多糖CCG‑CPS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检测广东虫草多糖CCG‑CPS成分对抗体生成细胞的影响和对血清溶血素的影响,考察CCG‑CPS成分对正常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显示,CCG‑CPS成分可以增加正常小鼠的抗体产生细胞B细胞的生成量,并可提高正常小鼠的抗体体积数及抗体的水平,对正常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具有增强效果。这意味着广东虫草多糖CCG‑CPS在增强免疫力中将呈现明显的积极作用,可用于制备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或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708996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811560813.0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性单壁碳纳米管的粘度探针,在手性单壁碳纳米管表面键合有4‑N,N‑二甲基苯胺基团,依托手性单壁碳纳米管在近红外区域的优异荧光性能,第一次提供了一种基于近红外荧光发射的手性单壁碳纳米管探针,用来检测流体的粘度,特别地,应用于微观生物体内粘度的检测,干扰小,解决了大多数有机小分子并不能在近红外区域发光,弥补近红外区域荧光探针的不足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724267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39085.2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IPC: C08B15/06 , A61K31/717 , A61P31/04 , A01N43/16 , A01P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羧甲基纤维素仿抗菌肽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羧甲基纤维素用浓硫酸进行降解预处理,得到酸降解的羧甲基纤维素,然后将直链二胺接枝到酸降解的羧甲基纤维素上,再通过稀盐酸进行季铵化处理,即得羧甲基纤维素仿抗菌肽。本发明的羧甲基纤维素仿抗菌肽的制备方法,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且绿色环保,操作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所制得的羧甲基纤维素仿抗菌肽的水溶性好,易分散,易降解,生物安全性高,且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应用前景广泛,发展潜力大。
-
公开(公告)号:CN112646907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619324.5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庞锐 , 吴清平 , 雷涛 , 张菊梅 , 丁郁 , 薛亮 , 陈谋通 , 王涓 , 吴诗 , 叶青华 , 曾海燕 , 徐环 , 卢勉飞 , 蔡芷荷 , 杨小鹃 , 张淑红 , 陈惠元 , 陈鲁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3株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国内传播规律的副溶血性弧菌标准菌株,可用作食品、药品、临床检验等不同领域的标准参考菌株。其保藏号分别为GDMCC 60870、GDMCC 60871和GDMCC 60872。3株标准菌株具有典型的生理生化特征,且样品来源、遗传背景、耐药性、毒力基因等信息清晰,完全满足食品、药品、临床检验等方面对于标准菌株的要求。本发明还涉及一组用于检测、鉴别上述3株标准菌株的特异性靶标基因以及对应的PCR产物。最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存活率高、特异性的副溶血性弧菌冻干保护剂,可用于本发明标准菌株的长期储存。
-
公开(公告)号:CN110447457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879853.X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尤其涉及一种一种血红密孔菌菌株及其人工栽培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血红密孔菌菌株采自福建武夷山,经鉴定为血红密孔菌,并且组织分离获得原始菌株,命名为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HMGIM‑140415,于2019年7月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514。本发明的菌株,已经实现人工驯化栽培,并且与同种的其他菌株相比,对肿瘤和葡萄球菌都表现出更加强烈和显著的抑制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