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核电站洞室群排水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31267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767102.5

    申请日:2016-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洞室群排水系统和方法,对经排水斗流出的地下核电站洞室内的积水用放射性监测器进行监测,当监测到积水具有放射性时,控制器关闭第一隔离阀,并开启第二隔离阀,具有放射性的积水进入涉及放射性的排水支路,并经由放射物质处置室处置之后排入虹吸井;当未检测到积水具有放射性时,控制器关闭第二隔离阀,并开启第一隔离阀,不具有放射性的积水排入虹吸井;积水经虹吸井排放到山体外部河流中。利用虹吸管路和虹吸井构建非能动排水系统,虹吸装置内形成的负压使管道中的水进行有压流动,加快流动速度,排水效果好,无论是意外积水还是严重事故工况下,排水系统均能有组织地、高效地将积水排出地下洞室。

    一种具有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地下核电站

    公开(公告)号:CN106128534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51547.7

    申请日:2016-08-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G21D1/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地下核电站,包括置于山体核岛洞室群内的核岛和置于山体外侧地面平台上常规岛,核岛包括用于位于中心位置的反应堆厂房、围绕所述反应堆厂房布置的核燃料厂房、安全厂房、电气厂房和核辅助厂房,还包括置于山体核岛洞室群内的低中放废物处置场,低中放废物处置场通过废物运输隧洞与核岛的核辅助厂房连通。本发明结合地下核电站的特点,既能满足低中放废物的处置要求,实现燃料的闭式循环,减少燃料循环过程可能出现的放射性污染,又能实现核电厂与处置场的统一规划和建设,节省成本。

    一种水面漂浮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48958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560330.0

    申请日:2015-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面漂浮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光伏组件串列、汇流模块、逆变升压模块和电网系统,光伏组件串列包括多块光伏组件,在多组光伏组件串列中心位置设有汇流箱,多组光伏组件串列通过电缆与汇流箱连接,汇流模块包括多台汇流箱,多组汇流模块通过汇流电缆与岸边的一台逆变升压小室连接,逆变升压模块包括多台逆变升压小室;每块光伏组件或每台汇流箱安装在一个与水面接触的主浮体上,主浮体迎太阳光入射方向呈固定角度倾斜,主浮体通过第一副浮体连接,呈半离岛式漂浮在水面上。本发明可充分利用江河湖海等大面积、高水位水域表面的日照面积,解决陆地面积紧缺以及光伏建设成本等问题。

    一种面向能效服务业务的标准化信息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1813428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74040.9

    申请日:2024-03-1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信息模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面向能效服务业务的标准化信息模型,采用一种项目‑服务‑计量‑数据标准化信息模型的构建模式,项目‑服务‑计量‑数据标准化信息模型包括环境、客户、电力资源、变电站、母线、资产、量测、市场合约、监测站、计量点、服务合约、服务、项目等对象,并阐述了各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当需要对新的服务、数学模型、数据进行建模时,只需要在基础模型上进行扩展,无需再维护它们之间的关系;此外,由于模拟数据类、量测数据类等动态数据类之间存在关联,基于项目‑服务‑计量‑数据模式构建的标准化信息模型能够很好地支持动态数据。

    一种具有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地下核电站

    公开(公告)号:CN106128534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0651547.7

    申请日:2016-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地下核电站,包括置于山体核岛洞室群内的核岛和置于山体外侧地面平台上常规岛,核岛包括用于位于中心位置的反应堆厂房、围绕所述反应堆厂房布置的核燃料厂房、安全厂房、电气厂房和核辅助厂房,还包括置于山体核岛洞室群内的低中放废物处置场,低中放废物处置场通过废物运输隧洞与核岛的核辅助厂房连通。本发明结合地下核电站的特点,既能满足低中放废物的处置要求,实现燃料的闭式循环,减少燃料循环过程可能出现的放射性污染,又能实现核电厂与处置场的统一规划和建设,节省成本。

    一种地下核电站洞室群排水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31267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610767102.5

    申请日:2016-08-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洞室群排水系统和方法,对经排水斗流出的地下核电站洞室内的积水用放射性监测器进行监测,当监测到积水具有放射性时,控制器关闭第一隔离阀,并开启第二隔离阀,具有放射性的积水进入涉及放射性的排水支路,并经由放射物质处置室处置之后排入虹吸井;当未检测到积水具有放射性时,控制器关闭第二隔离阀,并开启第一隔离阀,不具有放射性的积水排入虹吸井;积水经虹吸井排放到山体外部河流中。利用虹吸管路和虹吸井构建非能动排水系统,虹吸装置内形成的负压使管道中的水进行有压流动,加快流动速度,排水效果好,无论是意外积水还是严重事故工况下,排水系统均能有组织地、高效地将积水排出地下洞室。

    近岸水面光伏电站浮式基础锚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83487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559337.0

    申请日:2015-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岸水面光伏电站浮式基础锚固装置,包括水体的堤岸,所述堤岸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内对称设置有一对浮筒;两个浮筒之间通过轴连接;所述轴贯穿所述浮筒;所述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导轨滚动配合;所述轴中部设置有还连接有中空套环;所述中空套环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漂浮式光伏组件;所述轴中部设置有中央凸起,所述中空套环内径大于所述中央凸起外径,所述中空套环宽度小于所述中央凸起宽度。所述连接杆包括折角,所述折角角度与所述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本发明适合对于旋转角度限制比较苛刻的光伏电站。与普通锚固技术相比,能够减小受力,自动根据水位调节高度,整个漂浮体位移少,旋转角度大大降低。

    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09631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510559411.9

    申请日:2015-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它包括若干倒模完成的双船体底座(1)和相匹配的浮台(2),在所述的双船体底座(1)的同侧两端均设置有插孔(6),在所述的插孔(6)内插入有一组组件支座(4),每组所述的组件支座(4)之间的高度差形成的角度为0度-40度之间;所述的组件支座(4)中间为内凹弧形结构(4.1),所述的内凹弧形结构(4.1)的内弧线与所述的椭圆型的孔(1.1)的内弧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利于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建设的缺点和对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湖面、水库等不具体可行性的缺点,具有可实现不同纬度、不同类型的水域的应用,能够实现规模效应。

    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09631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59411.9

    申请日:2015-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分体式双船体型漂浮装置,它包括若干倒模完成的双船体底座(1)和相匹配的浮台(2),在所述的双船体底座(1)的同侧两端均设置有插孔(6),在所述的插孔(6)内插入有一组组件支座(4),每组所述的组件支座(4)之间的高度差形成的角度为0度-40度之间;所述的组件支座(4)中间为内凹弧形结构(4.1),所述的内凹弧形结构(4.1)的内弧线与所述的椭圆型的孔(1.1)的内弧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利于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建设的缺点和对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湖面、水库等不具体可行性的缺点,具有可实现不同纬度、不同类型的水域的应用,能够实现规模效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