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844876U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590001021.3

    申请日:2015-09-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门把手装置,针对车辆用门把手装置的双件构造的外侧把手,提供一种对于以低成本实现将树脂制的两个把手部件以一体状固定的固定机构有效的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包含借助固定机构将树脂制的第一把手部件与比第一把手部件靠车内侧的树脂制的第二把手部件以一体状固定而构成的外侧把手,固定机构由设置于第二把手部件并间隔规定空间相互对置配置的一对卡合爪、设置于第一把手部件并具有能供一对卡合爪插入的卡合孔的基座部以及被插入处于插入于基座部的卡合孔的状态的一对卡合爪之间的空间的作为止动部件的金属制的自攻螺钉构成。

    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
    3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531830U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20243823.1

    申请日:2016-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B85/16 E05B77/06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门把手装置(100)包括防止门打开机构(140),防止门打开机构(140)设置有:惯性杆(141),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基础框架(110)处;惯性体(148),其安装至惯性杆(141);以及弹性构件(147),其将惯性杆(141)朝向初始位置(P1)弹性偏置,在初始位置(P1),惯性杆(141)不限制联接机构(130)的运动。在外部把手的延伸方向上,惯性杆(141)包括的惯性杆(141)的重心(G1)设置在与外部把手(120)的重心(G2)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在车辆上下方向上,惯性杆(141)的重心(G1)设置在与外部把手(120)的重心(G2)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或者相对于外部把手(120)的重心(G2)位于下方的位置。

    开关装置以及开关装置组装体

    公开(公告)号:CN205159160U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90000515.5

    申请日:2014-0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13/06 E05B81/76 H01H9/06 H01H2223/0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开关装置以及开关装置组装体。开关装置具备:操作按钮,其从形成于罩的按钮孔露出以便能够进行按压操作;微型开关,其构成为若上述操作按钮受到按压操作,则检测出该按压操作;以及密封部件,其位于上述操作按钮与上述微型开关之间,抑制异物或者水进行上述罩的内部。上述密封部件具有抵接部,在未进行上述按压操作的状态下,上述抵接部与上述罩的内表面处的上述按钮孔的周边部抵接。上述罩的与上述抵接部接触的面是以随着趋向上述罩的内侧而离开上述操作按钮的方式倾斜的罩倾斜面。

    车辆用门把手装置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163476U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390000359.8

    申请日:2013-03-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车辆用门把手装置,具有框架,其以固定于车辆用门的门板的车辆内侧的方式构成,并形成有支承孔;连杆,其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框架的支承孔的轴部,经由轴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组装于框架并且被施力部件向一方施加旋转作用力;外部把手,其以安装于门板的方式构成,具有与连杆卡合的卡合部,经由卡合部使连杆克服施力部件的旋转作用力而转动。轴部在轴部的旋转轴方向的一侧端部设置有向另一侧端部侧凹陷的槽部,并且具有形成于轴部的外周面且沿槽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引导部。框架具有能够从与旋转轴方向不同的方向插通于槽部的槽卡合部,并且能够从与旋转轴方向不同的方向插通引导部的开口与支承孔连续地形成。在支承孔与轴部的支承状态下,槽部与开口向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

    门把手装置
    3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669511U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320704937.8

    申请日:2013-11-08

    Abstract: 一种门把手装置(1),包括:把手本体(10);从动构件(54);以及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构造成使得在从动构件处于第一驱动位置的状态下,把手本体定位在第一把手位置,并且通过使从动构件从第一驱动位置驱动至第二驱动位置而将把手本体从第一把手位置旋转至第二把手位置,并且在从动构件处于第二驱动位置的状态下,把手本体当受到沿第一方向的力时能够或不能够沿第一方向从第二把手位置旋转,而把手本体当受到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力时能够沿第二方向从第二把手位置旋转,并且把手本体当在外力作用下从第二把手位置旋转时受到沿恢复至第二把手位置的方向的迫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