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66289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0571720.9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48 , G01N27/30 , G01N27/327 , G01N21/76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富氧空位CeO2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材料领域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首次提出一种高浓度氧空位增强CeO2电致化学发光性能的方法,通过硼氢化钠常温还原法制得富氧空位CeO2,高浓度氧空位可改善CeO2电子结构,显著增强其电子迁移率,与传统方法制备的CeO2纳米材料相比,富氧空位CeO2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基于纳米金优异的导电性与生物相容性,本发明以纳米金功能化富氧空位CeO2作为信号源研制一种无标记型免疫传感器并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标志物CYFRA 21‑1的实际样品检测,检出限至25 pg/mL,线性范围50 pg/mL‑50 ng/mL,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明显的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530949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910861104.4
申请日:2019-09-12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30 , G01N33/53
Abstract: 一种基于铜纳米簇‑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构建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发明属于纳米材料与共振能量转移FRET领域;本发明以牛血清蛋白BSA包裹的铜纳米团簇Cu NCs作为能量供体,并在其表面利用L‑抗坏血酸原位生长金纳米粒子Au NPs作为能量受体,得到Cu NCs‑Au NPs三维共振结构,供受体对之间通过偶极‑偶极的非辐射作用方式传递能量,其传递速率与距离的六次方呈反比,二者之间光谱的高比率重叠以及超近的配对距离,显著猝灭了Cu NCs的ECL发射并控制发光强度在合理范围内,为生物标志物的痕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ECL‑FRET能量转移新模型,为猝灭型ECL传感体系的机理探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0441295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910787984.5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一种基于铁蛋白封装Ir(ppy)3的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材料领域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pH引导的蛋白解聚/重组法,在去铁铁蛋白Ft内部封装大量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分子得到Ft‑Ir(ppy)3作为电致化学发光ECL能量供体,以玻碳电极表面修饰纳米金作为ECL能量受体,首次基于Ir(ppy)3优异的ECL性能及其与纳米金的ECL共振能量转移原理提出了一种制备简单、成本低、反应能耗低、绿色环保、灵敏度高的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类胰蛋白酶的实际样品检测,检出限低至1.3 fg/mL,线性范围宽至5 fg/mL‑100 ng/mL,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441294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910787983.0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27/327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铁蛋白包裹Co3O4核壳结构的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材料领域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电致化学发光ECL技术,首次以铁蛋白包裹Co3O4核壳结构共价交联N‑(4‑氨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ABEI作为信号源,利用铁蛋白优秀的生物相容性固载抗体分子,利用Co3O4对ABEI与过氧化氢之间ECL反应的优异催化作用对检测信号进行有效放大,提出了一种制备简单、高灵敏、反应能耗低的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甲状旁腺激素的实际样品检测,检出限低至13 fg/mL,线性范围宽至50 fg/mL‑100 ng/mL,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480261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38324.2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4B28/04 , C04B14/34 , C04B111/24 , C04B111/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GO‑Ag纳米流体改性的抗氯离子渗透海工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GO‑Ag纳米流体,增加GO的表面粗糙度,减少复合纳米颗粒的团聚,使氧化石墨烯与组成混凝土的材料很好地粘结,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通过银离子还能在海水环境中有效阻止氯离子的渗透,防止钢筋锈蚀,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氯离子侵蚀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399995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811347064.3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3D打印硫铝酸盐水泥基材料的粘度改性剂,属于水泥粘度改性剂技术领域。以重量份计,所述粘度改性剂包括以下组分:聚乙二醇5~10份、氧化石墨烯20~40份、丙三醇10~20份、减水剂10~20份、淀粉5~20份、石英粉5~10份。本发明提供的粘度改性剂可将3D打印水泥基材料的塑性粘度控制在2.4~3.5Pa·s范围内,并极大地改善3D打印硫铝酸盐水泥基材料的触变性能、实现3D打印结构的稳定控制。此外,本发明可以有效调控浆体的流变性能并延长凝结时间以调节3D打印时间,改善3D打印水泥基材料的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0388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182963.7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C04B22/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氯离子固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用氯离子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固化剂为其是由CaFe-NO3LDHs和CaFeAl-NO3LDHs纳米片复配而成的具有层状结构的金属双氢氧化物,其为微纳米级颗粒状;按重量份计,所述CaFe-NO3LDHs为50-80份,CaFeAl-NO3LDHs为20-50份。本发明制备的氯离子固化剂不仅对水泥基材料无损害作用,而且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溶液中能够稳定、高效吸附氯离子,经3.5%的氯化钠浸泡的净浆试样中氯离子的侵蚀性明显减弱,取得优异的效果,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氯离子固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0455786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87978.X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27/327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eO2@SnS2促进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材料领域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电致化学发光ECL技术,首次以铁蛋白共价交联鲁米诺(Ft-luminol)作为信号源,以CeO2@SnS2作为促进剂,利用CeO2@SnS2对鲁米诺优异的协同催化作用对检测信号进行有效放大,提出了一种制备简单、成本低、反应能耗低、绿色环保的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降钙素原的实际样品检测,检出限低至1.6 fg/mL,线性范围宽至5 fg/mL-100 ng/mL,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23133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524532.8
申请日:2019-06-1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铁蛋白三维结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新型纳米材料领域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电致化学发光ECL技术,以铁蛋白作为基底,在其外部共价交联ECL发光分子N-(4-氨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分子得到异鲁米诺-铁蛋白,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在异鲁米诺-铁蛋白表面原位还原纳米金,得到一种新颖的三维杂化纳米结构异鲁米诺-铁蛋白-纳米金,并基于该结构提出了一种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反应能耗低、绿色环保的优点,将传感器用于降钙素原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好的优点,其检出限为3.4 fg/mL,线性范围10 fg/mL-50 ng/mL,在降钙素原的临床检测中有着明显的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047521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23393.4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6N3/0475 , G06N3/045 , G06N3/09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NPU的神经网络量化评估方法、系统和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特性数据选取对应神经网络量化算法,根据用户需求数据选择适配量化精度并进行修正,利用神经网络量化算法并根据修正量化精度对模型参数进行量化处理,获得量化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和量化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N组测试样本处理获得量化精准度评估指数,利用量化神经网络模型对N组对抗样本处理获得量化稳定性评估指数,根据NPU性能监测数据处理获得NPU性能评估指数,根据量化精准度评估指数、量化稳定性评估指数和NPU性能评估指数处理获得综合性能评估指数,根据综合性能评估指数进行优化调整响应警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