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制造金属树脂复合体的装置、金属模套件以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5873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206512.4

    申请日:2022-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来制造金属树脂复合体的装置、金属模套件以及方法。是用来将金属部件及树脂材料加压成形而制造金属树脂复合体的装置(50),装置具备:金属模(100),具备将金属部件及树脂材料夹入的上模(110)及下模(120);成形辅助零件(90),能够拆装地被固定在上模,以将由上模及下模形成的用来配置树脂材料的腔室的至少一部分填埋;以及驱动部(130),使上模及下模的至少一方在铅直方向上移动。成形辅助零件具有用来将金属部件成形的第1加压面(97)。上模具有用来将金属部件和树脂材料一体成形的第2加压面(117)。安装着成形辅助零件的状态下的第1加压面与下模之间的距离比成形辅助零件被拆下的状态下的第2加压面与下模之间的距离短。

    加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769948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880042445.2

    申请日:2018-05-29

    Abstract: 一种制造加压成形品的方法,具备在被加压部件(30)的被加压部(31)形成多个角部(31G)的工序、将被加压部件(30)向第1金属模(10)与第2金属模(20)之间配置的工序、以及将被加压部(31)加压成形以使被加压部(31)的高度变小的工序;在加压成形的工序中,在被加压部(31)借助角部(31G)形成朝向第2金属模(20)以凸状弯曲的一对第1弯曲部(31A),一边用一对保持部(20B)保持一对第1弯曲部(31A),一边在被加压部(31)借助角部(31G)形成从一对第1弯曲部(31A)之间的位置朝向第1金属模(10)以凸状弯曲的第2弯曲部(31B),对第2弯曲部(31B)加压而使其变形。

    接合体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9990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980045365.7

    申请日:2019-06-03

    Abstract: 接合体(1)具备由第1金属部件(2)和第2金属部件(3)被接合的线状的焊接部(4)构成的接合部(5)。接合部(5)具备主直线状部(21),所述主直线状部(21)是沿着第1方向(LD)延伸的直线状,所述第1方向(LD)是与设想为作用于将接合体(1)加工而得到的零件的载荷对应的方向。主直线状部(21)是接合部(5)中的与前述第1方向所成的角度为0度以上15度以下的部分。接合部(5)具备在第2方向(SD)上隔开间隔而排列的多个主直线状部分,所述第2方向(SD)是与第1方向(LD)交叉的方向。

    部件的接合方法及装置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6149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880021621.4

    申请日:2018-03-14

    Abstract: 本发明的部件的接合方法为,准备第1部件(10)、第2部件(20)、引导轴部件(38)、橡胶(32)、第1推件(34)、第2推件(35)、驱动机构(36),将第2部件(20)向第1部件(10)的孔部(12a)插通,将引导轴部件(38)向橡胶(32)的贯通孔(32a)插通,将插通着引导轴部件(38)的橡胶(32)向第2部件(20)的内部插入,将把第1部件(10)、第2部件(20)、橡胶(32)、引导轴部件(38)组合的组装体1配置成沿水平方向延伸,配置成借助第1推件(34)和第2推件(35)夹持组装体(1),使第2推件(35)向第1推件(34)移动,借助第1推件(34)和前2推件(35)将橡胶(32)向引导轴部件(38)延伸的方向压缩来使其向引导轴部件(38)的径向外侧膨胀,由此使第2部件(20)的至少被向孔部(12a)插通的部分扩大变形来与第1部件(10)铆接接合。

    异种材料接合方法以及异种材料接合体

    公开(公告)号:CN110214065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880009563.3

    申请日:2018-01-10

    Abstract: 钢板框架(2)和薄板(4)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在薄板(4)的与钢板框架(2)重合的部分上形成多个贯通孔(4c)。在辅助板(6)上形成能够分别插入到贯通孔(4c)的多个突起(6c)。在钢板框架(2)的与薄板(4)重合的部分涂布粘接剂(8)。将薄板(4)重合于钢板框架(2),通过粘接剂(8)将钢板框架(2)和薄板(4)相互粘接。以突起(6c)插入到贯通孔(4c)的方式将辅助板(6)与薄板(4)重合。将突起(6c)与钢板框架(2)焊接而形成多个焊接点(7)。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