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4304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80023406.4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藤久保诚
IPC: B62K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骑型车辆,机动二轮车(1)具备:车身框架(20);具有马达(44)以及收纳马达(44)的摆动框架(50)的动力单元(41);将车身框架(20)及摆动框架(50)连接成能够摆动的连杆构件(70);以及经由三相线(90)与马达(44)连接并固定于连杆构件(70)的PCU(80)。
-
公开(公告)号:CN11534920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080099264.0
申请日:2020-03-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193 , H01R13/639 , B62J45/00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连接构造,其具备具有第一连接端子(82)的第一连接器(80)、以及具有第二连接端子(52)的第二连接器(50),通过使第一连接器相对于第二连接器插拔,使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抵接/分离,对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电连接进行连接/接触,第一连接器向第二连接器插拔的方向和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的抵接/分离方向不同,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根据接受第一连接器的插入载荷的第二连接器的移动而电连接,能够提供不利用紧固构件进行紧固就能够简单且可靠地连接、并且能够减少在电接点部分进行插拔时因电接点部彼此的摩擦引起的磨损从而减少电连接损失的电连接构造。
-
公开(公告)号:CN111902339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1880091592.9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M7/02
Abstract: 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主框架、具有电动马达的马达单元、向所述马达单元供给电力的电池以及进行所述马达单元的驱动控制的控制单元。所述主框架包括左右一对的部分,所述马达单元配置为,在侧面观察车辆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主框架重叠,并且所述电动马达的马达轴位于比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枢轴靠下方且在车辆前后方向靠后方的位置。
-
-
公开(公告)号:CN111918815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880091406.1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M7/02
Abstract: 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车身框架;马达单元,其具有电动马达;电池,其向所述马达单元供给电力;以及控制单元,其进行所述马达单元的驱动控制。所述车身框架包括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主框架,所述马达单元、所述电池以及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前轮与所述后轮之间支承于所述主框架,所述马达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配置为在侧面观察车辆时相互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1335736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223924.8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H63/34 , F16H57/027 , F16H57/021 , F16H57/04 , B62M11/04 , B62K5/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能够提高车辆的重量平衡。摆动轴(133)配置成与车轴(101)平行。工作臂(132)是固定于摆动轴(133)的臂部,与随着乘员的驻车操作而牵拉的操作线缆(131)连接,从而使锁定臂(138)工作。工作臂(132)在摆动轴(133)的轴向上设置于与电动马达(66)相反一侧的轴端,驻车锁定齿轮(77)在马达输出轴(75)的轴向上设置于比中间啮合齿轮(78)靠电动马达(66)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188617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80091440.9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左右一对主框架,它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车座导轨,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枢轴框架,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摆臂,其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并将后轮支承为能够摆动;电池,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的空间;动力单元,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产生动力;导风管道,其用于向所述空间引导行驶风;以及排气口,其用于将所述行驶风排出,所述排气口被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导风管道内的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2400733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110259801.6
申请日:2011-09-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可变气门系统。在该可变气门系统中,按压力传递部件至少包括推杆,该按压力发生源的壳体被安装到发动机机体,按压力传递部件被设置成与多个连接销中的位于轴向上的一端侧的连接销的一端滑动接触,多个连接销被朝轴向上的一侧弹簧偏压并且相互接触,从而允许在使相邻的摇臂连接的连接位置与用于解除连接的断开位置之间沿轴向运动。按压力传递装置包括:支承在壳体上的推杆;以及传递杆,该传递杆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撑在发动机机体或者支撑部件上,该传递杆的一端与推杆接触,并且传递杆被设置成与位于轴向上的一端侧的连接销的一端滑动接触。按压部的用于与形成在杆的按压部侧端部的滑动接触面接触的接触面形成为球形。
-
公开(公告)号:CN103711541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331891.4
申请日:2013-07-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L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能够抑制当通过螺线管进行多个摇臂的连结或者连结解除时产生声音。在通过使连结销(45)进退而将始终运转摇臂(28)与间歇摇臂(29)连结或者解除连结的可变气门装置(26)中,在间歇侧引导孔(42)中形成有当限动销(46)最大程度前进时供其前端部抵接的第一端壁(44),并具备:内设于进气侧摇臂轴(35)的油供给路(60);与油供给路(60)连通,并且在间歇侧引导孔(42)的内面中的当限动销(46)最大程度后退时与其前端部相比靠第一端壁(44)侧开口的第一油供给孔(61);与间歇侧引导孔(42)的内面上部中的当限动销(46)最大程度后退时与其前端部相比靠第一端壁(44)侧连通,并且在间歇摇臂(29)的外面上部开口的第一油排出孔(62)。
-
公开(公告)号:CN103036375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374478.1
申请日:2012-09-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K16/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K21/024 , B60L11/18 , B60L2200/12 , B60L2220/46 , H02K7/116 , H02K7/12 , H02K7/14 , H02K16/02 , H02K2201/06 , H02K2213/09 , Y02T10/641 , Y02T10/7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其具备定子和与该定子之间隔开规定间隔配设的转子,所述电动机使精度管理容易且能够改变磁通量,难以受到制品偏差所造成的影响。配置在定子(40)的半径方向内侧或者外侧的转子(41)由固定转子(42)和可动转子(43)构成,所述固定转子(42)的沿着该转子(41)的转动轴线的位置一定,所述可动转子(43)能够相对于该固定转子(42)接近、离开,并能够在沿着所述转动轴线的方向上移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