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48116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0213161.9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于因例如侧面碰撞等输入的冲击载荷使通道发生变形的车身下部结构。车身下部结构(10)具备底板通道(14)、第一横梁(32)、第一加强构件(48)及第二加强构件(49)。底板通道在底板(13)的车宽方向中央部附近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横梁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且与底板通道接合。第一加强构件具有分别从通道顶部(24)及通道侧壁(25)分离的第一上部(51)及第一左侧部(52)。第二加强构件与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一上部接合,且与第一横梁的顶部(43)附近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555683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0701338.4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能够效率良好地吸收后方碰撞载荷、能够轻型化的车辆后部结构。车辆后部结构具备:后部边侧框架,其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保险杠梁,其配置于后部边侧框架的后方;以及后板构件,其设置于后部边侧框架与保险杠梁之间。后板构件具有设置于保险杠梁的上方且为闭合截面结构的周缘框架结构体。保险杠梁的上凸部与周缘框架结构体的板构件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555683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0701134.0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能够抑制后方碰撞载荷的峰值载荷、效率良好地吸收后方碰撞载荷的车辆后部结构。车辆后部结构具备:中央框架,其配置于比车辆的车宽方向两侧部靠车宽方向中央部侧、且后方的位置,并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保险杠梁,其在中央框架的后方与中央框架排列配置,且配置于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与中央框架重叠的位置,保险杠梁能够被后方碰撞载荷压垮。
-
公开(公告)号:CN11498717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126932.5
申请日:2022-02-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能够将电池壳体的变形抑制得小、而且能够实现轻量化的车辆搭载用电池封装体。车辆搭载用电池封装体具备收纳多个蓄电池的蓄电池壳体。蓄电池壳体具备壳体框体、第一撑条及第二撑条。壳体框体通过前框架、后框架、右侧框架及左侧框架而形成为框状。第一撑条设置于前框架,且具有相对于前框架朝向上外侧变形的第一撑条轮廓部。第二撑条设置于后框架,且具有相对于后框架朝向上外侧变形的第二撑条轮廓部。
-
公开(公告)号:CN109070948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780026844.5
申请日:2017-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具备右下边梁(14)、右底板框架(17)、右横梁(68)及消音器。在右底板框架(17)的车宽方向内侧设有燃料箱。右横梁(68)架设在右底板框架(17)及右下边梁(14)上并向车宽方向延伸。另外,在由右下边梁(14)、右底板框架(17)及右横梁(68)包围的区域设有消音器。右横梁(68)具有上方变形引导部(77)。上方变形引导部(77)形成为通过输入到右下边梁(14)的冲击载荷(F2)而能够向上方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8454371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129556.9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4 , B60K2001/0438 , B60Y2306/01 , B62D21/157 ,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的下部构造,在车身的侧面碰撞时能够更可靠地保护蓄电池组。本发明的车身的下部构造具备:配置在底板的下方的蓄电池组(51);在车身宽度方向外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11);以及使蓄电池组(51)支承于下纵梁(11)的蓄电池侧框架(61),蓄电池侧框架(61)中,该蓄电池侧框架(61)的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下表面(61c)与该蓄电池侧框架(61)的形成于车宽方向内侧的蓄电池组(51)的支承部(61b)相比位于下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