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46445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010122878.8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9/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结构,其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抑制保险杠梁等梁部件的沿着延伸方向的移位。车体结构(1)具备:保险杠梁(11),其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及左右的侧梁(23),其作为支承保险杠梁(11)的两端(11X)的框架部件发挥作用,在保险杠梁(11)设置有连结两端(11X)来抑制两端(11X)间的拉伸的连结部件(51)。
-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70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66580.6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侧部结构。该车身侧部结构具备:边梁,其设置于地板部的车宽方向两端部而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柱,其从所述边梁向上方延伸,具有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柱外部;压溃构件,其相对于所述柱外部而设置在车宽方向内侧,将下部接合于所述边梁而向上方延伸;冲击器,其设置于所述压溃构件的上侧而接合于所述柱外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在上下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压溃构件重叠;座椅安全带的卷收装置,其相对于所述压溃构件而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配置于在所述冲击器形成的收容凹部的内侧。
-
公开(公告)号:CN11340122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256245.0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即使在偏置后方碰撞时,也能够尽可能均等地将碰撞载荷分配至左右的后纵梁。车身(11)包括:左右一对后纵梁(12),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后保险杠横梁(14),沿车身左右方向延伸并在两端结合于各后纵梁(12),且随着朝向左右中央而向后方鼓出。后保险杠横梁(14)具有:中间体(15),在左右中央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及倾斜体(16),从中间体(15)的两端分别朝向对应的后纵梁(12)而越朝左右扩展,则越朝前方位移。中间体(15)的朝后面包含垂直面(32a)与倾斜面(33a),所述倾斜面(33a)是从垂直面(32a)的至少上下任一侧连续,且随着远离垂直面(32a)而朝前方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18618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10208083.2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侧部结构,能够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更有效地吸收碰撞负载,从而提高车体刚性并抑制支柱往车内侧入侵。车辆侧部结构包括:侧梁,设置在地板面板的车宽方向上的两侧,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支柱,从所述侧梁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往上方延伸,且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的支柱外部件;内部部件,接合在所述侧梁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柱外部件的车内侧面;以及托架,设置在所述侧梁的车内侧面的上部且连接所述内部部件,其中所述支柱外部件的下部形成有脆弱部,且所述内部部件的上端连接在所述脆弱部的上端的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11086563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1016206.2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后部结构。车身后部结构的每个后部侧梁(4)均从其后端在内侧和外侧以交替的方式并且以彼此间隔开的关系依次包括第一可变形部分(41)、第二可变形部分(42)、第三可变形部分(43)和第四可变形部分(44),并且当从所述后部侧梁的所述后端测量时,相邻的可变形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比例基本上为1:2:1:1。
-
公开(公告)号:CN110901573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0869129.9
申请日:2019-09-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结构。车身结构(1、80、100、110、120、130)包括:一对侧构件(4),所述一对侧构件在车身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每个侧构件均具有限定中空内部(28)的中空结构并设置有竖直外侧壁(27);保险杠梁(3),所述保险杠梁沿所述一对侧构件的前端和后端横向延伸并弯曲成在背离所述车身的那一侧凸出;以及一对延伸构件(5),每个延伸构件均连接到所述保险杠梁的相应端部并且部分地容纳在相应侧构件的所述中空内部中;一对缓冲构件(72、91、101、111、123、131),每个缓冲构件均插设在相应延伸构件和相应侧构件的所述竖直外侧壁之间,每个缓冲构件均能在所述车身的横向方向上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7074301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580041241.3
申请日:2015-05-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自动工程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 B62D21/15 , B62D25/08 , B62D25/20 , B62D27/02 , B62D29/007
Abstract: 一种车身构造,其左右的侧车架(22、22)位于车宽方向两侧。该左右的侧车架具有承受从车辆外方作用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碰撞载荷(fs)的外力作用侧的端部(22a、22a)、和与该外力作用侧的端部为相反侧的端部(22b、22b)。在该左右的侧车架上,左右分别设有多个脆弱部(81、81、82、82、83、83)。该多个脆弱部至少由位于该外力作用侧的端部的左右的第一脆弱部(81、81)、和从该左右的第一脆弱部向该相反侧的端部侧远离而取位的左右的第二脆弱部(82、82、83、83)构成。该左右的第一脆弱部的面积(A1)设定得比该左右的第二脆弱部的面积(A2、A3)大。
-
公开(公告)号:CN10707430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41241.3
申请日:2015-05-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自动工程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 B62D21/15 , B62D25/08 , B62D25/20 , B62D27/02 , B62D29/007
Abstract: 一种车身构造,其左右的侧车架(22、22)位于车宽方向两侧。该左右的侧车架具有承受从车辆外方作用的车身前后方向上的碰撞载荷(fs)的外力作用侧的端部(22a、22a)、和与该外力作用侧的端部为相反侧的端部(22b、22b)。在该左右的侧车架上,左右分别设有多个脆弱部(81、81、82、82、83、83)。该多个脆弱部至少由位于该外力作用侧的端部的左右的第一脆弱部(81、81)、和从该左右的第一脆弱部向该相反侧的端部侧远离而取位的左右的第二脆弱部(82、82、83、83)构成。该左右的第一脆弱部的面积(A1)设定得比该左右的第二脆弱部的面积(A2、A3)大。
-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7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0166580.6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侧部结构。该车身侧部结构具备:边梁,其设置于地板部的车宽方向两端部而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柱,其从所述边梁向上方延伸,具有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的柱外部;压溃构件,其相对于所述柱外部而设置在车宽方向内侧,将下部接合于所述边梁而向上方延伸;冲击器,其设置于所述压溃构件的上侧而接合于所述柱外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在上下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压溃构件重叠;座椅安全带的卷收装置,其相对于所述压溃构件而设置于车宽方向外侧,配置于在所述冲击器形成的收容凹部的内侧。
-
公开(公告)号:CN11349291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110264523.7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其包括能够有助于增加碰撞能量的吸收量的侧车架。车身(11)包括:左右的侧车架(12),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对从前方或后方作用的碰撞载荷进行支撑;以及连结构件(22),结合于侧车架(12)的开放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限制开放端彼此的位移。侧车架(12)具有多个低强度区间(27),所述多个低强度区间(27)是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夹着高强度区间(26a、26b)而配置,且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强度比高强度区间(26a、26b)低,低强度区间(27)越靠近开放端,则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越低的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