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钢口更换装置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99445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17981.0

    申请日:2012-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出钢口更换装置,所述出钢口更换装置包括顶杆机构和移动所述顶杆机构的驱动装置,所述顶杆机构包括顶杆、卡合部和限位部,其中,所述顶杆被设置为其外部能够套装出钢口;卡合部和限位部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杆外壁上,所述卡合部能够沿所述顶杆的径向方向处于卡合位或松开位,当卡合部位于卡合位时,卡合部与所述出钢口的炉内端相卡接,当卡合部位于松开位时,卡合部松开所述出钢口的炉内端,所述限位部能够限制所述出钢口的炉外端的移动以防止所述炉外端朝向远离所述卡合部的方向运动。本发明的出钢口更换装置能够改变出钢口插入深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出钢口更换效率。

    一种转炉高位料仓加铁粒提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7725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25841.1

    申请日:2023-03-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炉高位料仓加铁粒提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转炉钒渣中的明铁进行回收,形成铁粒;S2、把铁粒通过转炉上料皮带送入转炉高位料仓;S3、铁粒加入转炉熔池,转炉吹炼提钒。本发明的方案通过回收铁粒并在转炉熔池中加入铁粒,实现在生产高品位钒渣时,充分利用铁粒的强冷却效果,在转炉提钒工序加入铁粒抑制碳的氧化反应,促进钒的氧化反应,可大幅度减少半钢残钒,不需要增加额外成本,就可以提升最终产物的品质,实现了铁粒的高效回收和高值化利用。

    一种涌动扒渣系统及其气流调节装置和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4895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05177.X

    申请日:2021-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涌动扒渣气流调节装置,包括:气管;喷枪;第一支管,第一支管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第一支路串接在所述气管中;第二支管,第二支管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第二支路串接在气管中,且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为并联设置;在第一调节阀的开度为设定开度值,且第二调节阀为闭合状态时,喷枪内的气压不小于半钢罐内钢水的静态压力。在本发明中,只要第一调节阀的开度为设定开度值,无论如何调节第二调节阀,都不会出现钢水回流的现象。本发明中能够在确保不发生堵枪的同时,提高气流的调节范围,从而能够将气流调至合适的大小,以获取良好的扒渣效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涌动扒渣系统和一种涌动扒渣气流调节方法。

    一种高强高铝高钒板坯N含量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9453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84313.7

    申请日:2020-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高铝高钒板坯N含量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半钢和清洁废钢加入转炉内,所述清洁废钢重量≤40kg/吨钢;采用顶底复吹模式进行吹炼,全程底吹供气模式选用氩气;在出钢脱氧合金化后,向钢包渣面加入炉渣发泡剂;进入LF精炼工序和RH精炼工序,浇铸,获得板坯。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清洁废钢的使用量,并采用顶底复吹模式进行吹炼,可以有效降低转炉终点时钢水的氮含量,另外,在出钢脱氧合金化后,向钢包渣面加入炉渣发泡剂,可以有效促进冶炼后期脱氮,减少拉碳到终点钢水增氮,进而降低最终浇铸而成的成品板坯中的氮含量,保证板坯的质量稳定性,满足以汽车面板为代表的钢种的性能要求。

    一种脱硫回收钒渣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54944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11038093.6

    申请日:2019-10-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脱硫回收钒渣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支撑架体、设置在支撑架体上的钢水罐、用于对钢水罐内的炉渣扒至渣罐中的扒渣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扒渣组件动作的控制部件;渣罐包括钒渣罐和脱硫渣罐,钒渣罐用于运输脱硫工艺前的钒渣,脱硫渣罐用于运输脱硫工艺前的脱硫渣,钒渣罐和脱硫渣罐交替移动至靠近钢水罐的位置。本申请所提供的脱硫回收钒渣装置,通过扒渣组件和控制部件的设置,可以方便对扒渣过程的操作,能够通过调整控制部件中对扒渣、开罐、换罐系统主要参数的调整,使脱硫工序钒渣回收率由以往的40%提升到98%;并且,通过钒渣罐和脱硫渣罐的交替移动,实现钒渣与脱硫渣的分离回收,钒渣回收量明显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