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7975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30146.1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货盘与空间站对接的停泊装置,通过主动端上由驱动机构驱动丝杠传动的动平台升降控制手爪,配合被动端周向设计的凹槽实现主动端与被动端的对接。手爪上沿自身轴线设计有导向口,与主动端外壁周向上设计的凹槽顶部内安装的导向销配合实现手爪运动导向。动平台周向定位通过动平台周向凸台上的滚轮与主动端外壳上的凹槽配合。同时设计主动端与被动段端面上的弹簧导杆与导向定位孔配合,实现对接导向以及快速分离。还设计了手动驱动机构实现手爪的手动控制。本发明连接稳定可靠,结构简单,重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0542501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751887.0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L3/26 , G01M13/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滚珠丝杠传动效率测试系统,能够实现滚珠丝杠的线效率的测量,克服现有技术中仅能测量点效率的不足。该测试系统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丝杠支架、螺母支架、丝杠拨叉和轴向力测量组件;待测试的滚珠丝杠支撑在外壳内部;与丝杠相连的丝杠拨叉用于对丝杠施加扭矩,设置在丝杠拨叉末端的扭矩传感器用于测量丝杠的实际扭矩值;螺母支架与螺母固定连接,螺母支架与外壳内表面滑动配合,使螺母支架能够与螺母一起沿丝杠的轴向移动;轴向力测量组件设置在螺母支架与外壳底面之间,轴向力测量组件用于测量待测试的滚珠丝杠的轴向力。为现滚珠丝杠对大承载传动效率的测量,采用通过多组碟簧组件的配合平均分担轴向力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6516171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875343.1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舱段航天器的流体回路系统,属于多舱段航天器技术领域,包括:冷板、流体管路、辐射器、四个液路断接器及分离装置;两个冷板分别安装在舱内设备与仪器盘上表面及下表面之间,且两个冷板的环形孔通过管路连通;辐射器固定在密封舱的外表面;液路断接器Ⅰ和液路断接器Ⅱ均通过分离装置安装在制动舱和服务舱对接处;液路断接器Ⅲ和液路断接器Ⅳ安装在回收舱和制动舱对接处;两路流体管路的一端分别与冷板的环形孔连接,另一端顺序通过液路断接器Ⅲ或液路断接器Ⅳ、液路断接器Ⅰ或液路断接器Ⅱ后,穿过服务舱的壳体,并与辐射器的管状结构连接;本发明能够通过对流体管路进行布局和舱间连接设计,而不影响返回舱的姿态。
-
公开(公告)号:CN105000200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441609.7
申请日:2015-07-2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64
Abstract: 一种防误判带信号反馈的柔性对接杆,包括外杆、内杆、霍尔接近开关、球头、电磁铁开关、安装架和转接头。对接时柔性杆可以在对接机构被动部分导向锥的辅助作用下发生适当的柔性变形,能更好的适应对接过程,降低了对接过程中两航天器位姿偏差对对接过程的影响。对接杆为杆套杆结构,锁定前外杆和内杆都能发生适当变形以降低位姿偏差的影响,解锁时内杆能够与外杆沿轴线发生相对运动,即内杆能够沿轴线伸出,解除锁定状态。在柔性杆的顶端设置了霍尔接近开关,对接过程中只有在对接入位后,霍尔接近开关与被动部分磁缸的相对距离小于10mm时才会有反馈信号,防止了锁定的误判,且保证被动端无源。
-
公开(公告)号:CN11589252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110908012.4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状态的确定方法、对接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电磁线圈中的第一电信号信息,以及第二电磁线圈中的第二电信号信息;基于第一电信号信息和第二电信号信息构建目标模型;根据目标模型计算得到第一电磁线圈中的第一自感参数、第二电磁线圈中的第二自感参数和两者之间的互感参数;基于第一自感参数、第二自感参数和互感参数确定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之间的运动状态信息。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电磁线圈之间的电磁耦合特性,将电磁线圈本身作为位置传感器,在无需占用多余空间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设备上的资源利用率,且有效地提高了设备之间电磁对接的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6233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61436.3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舱门系统及其快速漏率检测方法,属于空间舱门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技术领域。舱门系统包括密封舱门、压点开关和舱门快速检漏仪,密封舱门门体端面上套装密封圈内圈、密封圈外圈,在舱门关闭时两道密封圈与门框的密封面接触压紧,在两道密封圈与门框密封面之间形成密封腔体。压点开关设置在门框上,检测舱门开关动作是否到位。舱门快速检漏仪向密封腔体充气并进行漏率测试,获取密封圈的密封情况。通过本发明的应用,能够可靠检测舱门动作到位,快速给出舱门的密封性能,为舱门是否可靠关闭提供量化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384816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210838674.3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nventor: 张朴真 , 庄原 , 王波 , 满剑锋 , 杨建中 , 苏周 , 袁丁 , 邱慧 , 倪彦硕 , 黎彪 , 李林 , 张书洋 , 刘寅 , 邸高雷 , 梁东平 , 徐燕菱 , 丁锋 , 冀巍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摆动式压紧释放装置,包括摆动臂组件、柔性捕获组件、压紧座、释放装置及转轴组件;摆动臂组件通过夹持与负载固定连接,同时摆动臂组件和压紧座通过转轴组件转动连接,压紧座用于与外部星体固定连接;压紧座中心设有释放装置,用于释放摆动臂组件;压紧座两侧设有柔性捕获组件,当摆动臂组件释放后,通过柔性捕获组件的柔性变形实现对摆动臂组件的捕获。本发明通过对负载的对称夹持,实现了比传统锁定关节更好的负载适应性,并降低了解锁冲击;通过摆动臂组件大间隙主动摆开,实现了不依赖于负载运动的分离动作,增加了分离可靠性;通过柔性捕获组件,实现了活动部件的轻量化可重复收纳,提升了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41928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90701.9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冲击小扰动的释放分离装置、系统,包括:分离随动端组件、连接固定端组件和火工分离螺母组件;分离随动端组件包括分离支架,分离支架沿轴向安装一连接螺栓;连接固定端组件至少包括压紧支座、壳体、限位件,以及分离弹簧;火工分离螺母组件包括起爆装置、活塞、套筒和螺母瓣;当起爆装置未引爆时,套筒径向约束螺母瓣,连接螺栓对分离支架与压紧支座施加轴向预紧载荷;当起爆装置引爆时,高温高压燃气驱动套筒沿轴向向下运动,套筒释放对螺母瓣的径向约束,使螺母瓣径向膨胀并释放连接螺栓,分离弹簧驱动分离支架与压紧支座弹射分离。本发明能够实现低冲击、高精度在轨分离功能,满足分离目标快速、高精、低扰分离任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56220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10850603.0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械锁紧、电磁解锁的空间电磁对接机构,涉及航天器空间在轨对接技术领域,包括:服务端与目标端,二者在电磁力作用下通过轴孔配合实现柔性对接与可控分离,二者之间通过锁珠式锁紧器实现机械锁定;本发明的空间电磁对接机构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弱撞击对接机构:基于电磁线圈相互作用,实现了捕获、导向、校正和拉近功能以及机构的可靠解锁和分离,利用锁珠式锁紧器实现了对接机构的可靠锁定,从而保证了该空间电磁对接机构迅速作动与重复使用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104524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1168672.X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涉及空间样品采集封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样品封装装置,包括推送机构与样品封装容器,所述样品封装容器包括沿推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舱门、样品收纳组件和密封罐体、及位于所述样品收纳组件一侧的导轨组件,所述推送机构用于推动舱门和样品收纳组件移动,将样品收纳组件推入所述密封罐体内,使所述舱门与所述密封罐体进行密封配合;所述导轨组件与所述样品收纳组件滑动配合,包括导轮架、设置在所述导轮架上的连杆和设置在所述连杆上的导轮,所述导轮与样品收纳组件滑动配合,并通过连杆调整与所述导轮架之间的角度。本发明可以抵御航天器发射和飞行过程中的力学载荷,并提高样品的导入容差,降低结构变形的干扰,整体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