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状态的确定方法、对接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89252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110908012.4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状态的确定方法、对接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电磁线圈中的第一电信号信息,以及第二电磁线圈中的第二电信号信息;基于第一电信号信息和第二电信号信息构建目标模型;根据目标模型计算得到第一电磁线圈中的第一自感参数、第二电磁线圈中的第二自感参数和两者之间的互感参数;基于第一自感参数、第二自感参数和互感参数确定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之间的运动状态信息。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电磁线圈之间的电磁耦合特性,将电磁线圈本身作为位置传感器,在无需占用多余空间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设备上的资源利用率,且有效地提高了设备之间电磁对接的精度和效率。

    运动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对接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0069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110909196.6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对接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该确定方法包括:将目标电压施加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上,以使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基于所述目标电压产生感应电压;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中基于所述目标电压产生的电流的第一电流参数,以及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中基于所述感应电压产生的电流的第二电流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流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的电感比值;根据所述电感比值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运动状态信息。从而无需设置传感器,即可实现运动状态信息的检测。

    运动状态的确定方法、对接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89252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110908012.4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状态的确定方法、对接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电磁线圈中的第一电信号信息,以及第二电磁线圈中的第二电信号信息;基于第一电信号信息和第二电信号信息构建目标模型;根据目标模型计算得到第一电磁线圈中的第一自感参数、第二电磁线圈中的第二自感参数和两者之间的互感参数;基于第一自感参数、第二自感参数和互感参数确定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之间的运动状态信息。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电磁线圈之间的电磁耦合特性,将电磁线圈本身作为位置传感器,在无需占用多余空间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设备上的资源利用率,且有效地提高了设备之间电磁对接的精度和效率。

    电磁对接系统及电磁对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03546A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908024.7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对接系统及电磁对接控制方法,所述电磁对接系统包括目标电磁装置和追踪电磁装置;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一目标电信号以驱动所述目标电磁线圈,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二目标电信号以驱动所述追踪电磁线圈;所述目标电磁线圈和所述追踪电磁线圈之间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电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电信号产生目标电磁力,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根据所述目标电磁力进行对接或分离。本发明中的电磁对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对接过程稳定实现柔性对接以及安全分离、且对接效率高,实现提供足够大的电磁力的同时,也保证对接过程中较大的相对速度容差和相对位置容差。

    电磁对接系统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035211U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21847195.5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对接系统,所述电磁对接系统包括目标电磁装置和追踪电磁装置;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一目标电信号以驱动所述目标电磁线圈,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二目标电信号以驱动所述追踪电磁线圈;所述目标电磁线圈和所述追踪电磁线圈之间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电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电信号产生目标电磁力,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根据所述目标电磁力进行对接或分离。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对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对接过程稳定实现柔性对接以及安全分离、且对接效率高,实现提供足够大的电磁力的同时,也保证对接过程中较大的相对速度容差和相对位置容差。

    蓄热浸没式等温熔炼炉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32708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54018.9

    申请日:2010-04-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浸没式等温熔炼炉,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第一蓄热室、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第二蓄热室、熔炼池、烟气加热管束和四通换向阀等,第一蓄热室和第一燃烧室位于同一腔内,第一燃烧室处于第一蓄热室上方;第二蓄热室与第二燃烧室位于同一腔内,第二燃烧室处于第二蓄热室上方;第一蓄热室、第一燃烧室与第二蓄热室、第二燃烧室二者分别位于熔炼池两侧呈对称布置;烟气加热管束悬空布置在熔炼池内,两端分别与第一燃烧室和第二燃烧室相连。该蓄热浸没式等温熔炼炉熔体温度和成分均匀,使得熔体品质大大提高,而且没有氧化烧损,大大提高了炉子的综合热效率,改善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7092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85900.1

    申请日:2012-03-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及其方法。它包括抽凝式汽轮机、凝汽器、第一热水换热器、第二热水换热器、第一低温蒸汽吸收式热泵、第二低温蒸汽吸收式热泵、第一高温蒸汽吸收式热泵、第二高温蒸汽吸收式热泵、汽水换热器、尖峰加热器、第一循环水泵、第二循环水泵、第三循环水泵、第一阀门~第四十阀门、冷却塔、冷却塔水池;本发明有汽水两种热源供热,可使一次网供水、回水温度降低,其对管道保温和材料的热应力要求降低;可回收利用电厂冷凝热加热循环水,根据热用户需求启停换热设备从而调节加热量,节约能源;热水换热器提前预热回水以便最大限度利用冷凝热;避免蒸汽经过减压装置降低品位,最大限度利用能量。

    多功能冷热联供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832686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010185871.7

    申请日:2010-05-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冷热联供热泵系统。包括引风机、配水装置、填料区、百叶窗、支柱、热水罐、热端换热器、止回阀、第一冷凝器、第一压缩机、第一蒸发器、第二冷凝器、第二压缩机、第二蒸发器、冷端换热器、供冷区、换热塔、自来水储水箱、三通阀、浓盐水储水箱、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阀门、水泵以及连接管路系统。两台热泵采用串并联可调节管路系统及循环工质可调节换热塔系统,从而解决冬季蒸发器结霜问题和极端气候下热泵运行效率大大降低问题,使冷热联供热泵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可以实现高效运行,该系统可以用于宾馆、工厂、商场等大型公共系统,极大地丰富了热泵系统的应用面。

    多功能冷热联供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832686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85871.7

    申请日:2010-05-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冷热联供热泵系统。包括引风机、配水装置、填料区、百叶窗、支柱、热水罐、热端换热器、止回阀、第一冷凝器、第一压缩机、第一蒸发器、第二冷凝器、第二压缩机、第二蒸发器、冷端换热器、供冷区、换热塔、自来水储水箱、三通阀、浓盐水储水箱、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阀门、水泵以及连接管路系统。两台热泵采用串并联可调节管路系统及循环工质可调节换热塔系统,从而解决冬季蒸发器结霜问题和极端气候下热泵运行效率大大降低问题,使冷热联供热泵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可以实现高效运行,该系统可以用于宾馆、工厂、商场等大型公共系统,极大地丰富了热泵系统的应用面。

    聚光式太阳能热电冷联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788191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0133159.2

    申请日:2010-03-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7 Y02P8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光式太阳能热电冷联产系统。太阳能集热场与第一流量控制阀、太阳能锅炉系统、第四流量控制阀、汽轮机发电装置、热输出装置依次连接;汽轮机发电装置与输变电装置连接,汽轮机发电装置乏汽出口与冷凝器、冷凝水泵、太阳能锅炉系统依次连接,太阳能集热场与第二流量控制阀、蓄热器、第三流量控制阀、太阳能锅炉系统依次连接;太阳能锅炉系统与第五流量控制阀、制冷装置、冷输出装置依次相连;制冷装置与冷却塔、冷却水泵依次连接;系统由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能量的梯级优化利用,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系统综合能效高,成本低,节能节水环保性好,可实现商业化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