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状态的确定方法、对接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89252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110908012.4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状态的确定方法、对接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电磁线圈中的第一电信号信息,以及第二电磁线圈中的第二电信号信息;基于第一电信号信息和第二电信号信息构建目标模型;根据目标模型计算得到第一电磁线圈中的第一自感参数、第二电磁线圈中的第二自感参数和两者之间的互感参数;基于第一自感参数、第二自感参数和互感参数确定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之间的运动状态信息。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电磁线圈之间的电磁耦合特性,将电磁线圈本身作为位置传感器,在无需占用多余空间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设备上的资源利用率,且有效地提高了设备之间电磁对接的精度和效率。

    运动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对接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0069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110909196.6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状态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对接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该确定方法包括:将目标电压施加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上,以使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基于所述目标电压产生感应电压;分别确定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中基于所述目标电压产生的电流的第一电流参数,以及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中基于所述感应电压产生的电流的第二电流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电流参数和所述第二电流参数确定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的电感比值;根据所述电感比值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相对于所述第二设备的运动状态信息。从而无需设置传感器,即可实现运动状态信息的检测。

    运动状态的确定方法、对接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89252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110908012.4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状态的确定方法、对接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电磁线圈中的第一电信号信息,以及第二电磁线圈中的第二电信号信息;基于第一电信号信息和第二电信号信息构建目标模型;根据目标模型计算得到第一电磁线圈中的第一自感参数、第二电磁线圈中的第二自感参数和两者之间的互感参数;基于第一自感参数、第二自感参数和互感参数确定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之间的运动状态信息。本发明充分利用了电磁线圈之间的电磁耦合特性,将电磁线圈本身作为位置传感器,在无需占用多余空间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设备上的资源利用率,且有效地提高了设备之间电磁对接的精度和效率。

    电磁对接系统及电磁对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03546A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908024.7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对接系统及电磁对接控制方法,所述电磁对接系统包括目标电磁装置和追踪电磁装置;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一目标电信号以驱动所述目标电磁线圈,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二目标电信号以驱动所述追踪电磁线圈;所述目标电磁线圈和所述追踪电磁线圈之间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电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电信号产生目标电磁力,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根据所述目标电磁力进行对接或分离。本发明中的电磁对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对接过程稳定实现柔性对接以及安全分离、且对接效率高,实现提供足够大的电磁力的同时,也保证对接过程中较大的相对速度容差和相对位置容差。

    电磁对接系统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035211U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21847195.5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对接系统,所述电磁对接系统包括目标电磁装置和追踪电磁装置;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一目标电信号以驱动所述目标电磁线圈,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生成第二目标电信号以驱动所述追踪电磁线圈;所述目标电磁线圈和所述追踪电磁线圈之间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电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目标电信号产生目标电磁力,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根据所述目标电磁力进行对接或分离。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对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对接过程稳定实现柔性对接以及安全分离、且对接效率高,实现提供足够大的电磁力的同时,也保证对接过程中较大的相对速度容差和相对位置容差。

    永磁电机定子绕组和永磁电机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2717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45722.1

    申请日:2025-03-0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永磁电机定子绕组和永磁电机,所述永磁电机包括转子、定子铁心和定子绕组,定子铁心表面开设有定子槽,定子槽内设有至少两套采用不同线型的定子绕组,不同套定子绕组的拓扑结构不完全相同,其中至少一套定子绕组的拓扑结构采用同心式绕组;所述定子槽中靠近所述转子处的定子绕组采用的线型对交流损耗的抑制效果优于所述定子槽中远离所述转子处的定子绕组采用的线型。本公开可充分利用各类线型的优点,在保证整体高槽满率的同时,显著抑制绕组交流损耗。并将其中一套绕组的拓扑结构设置为同心式绕组,使得总电枢磁动势的正弦性提升,降低气隙磁密谐波,从而降低定转子损耗和永磁体涡流损耗,提高电机运行效率。

    轴系回转装置
    7.
    发明公开
    轴系回转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71272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28522.8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系回转装置,所述轴系回转装置包括磁性组件、轴承、旋转部件以及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旋转部件之间通过轴承实现相对转动,所述磁性组件为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和/或所述旋转部件上的永磁铁或电磁铁,其中,所述磁性组件通过磁力吸附由磁性材料组成的所述固定部件或所述旋转部件,或者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旋转部件上的所述磁性组件之间通过磁力相斥或相吸。通过电磁吸引力,抵消重力或者外界加载的负载,从而削弱轴承负载,减小轴承的疲劳载荷,进而大幅提高轴承寿命,提升机械结构运行的稳定性。

    单相永磁电机及包含其的电动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25389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311441141.2

    申请日:2023-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相永磁电机及包含其的电动设备,该单相永磁电机包括有定子部和转子部,定子部包括有若干个齿部,转子部上设置有永磁体和铁磁极,永磁体和铁磁极在转子部上对应的磁极数相等,且齿部的数量是永磁体在转子部上对应的磁极数的两倍,永磁体和铁磁极在转子部上对应的磁极沿转子部的周向方向上依次交替设置;当永磁体的几何轴线与对应齿部的中轴线对齐时,铁磁极的表面与对应齿部之间形成的气隙以对应齿部的中轴线为非对称设置,永磁体的磁场轴线会偏离对应齿部的中轴线一定角度,在齿槽转矩的作用下,转子会转动一定角度直至静止,当绕组通过电流时,电磁转矩与齿槽转矩合成的转矩为正值,使得电机具有自起动的能力。

    定子匝间短路的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设备、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89721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624344.3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定子匝间短路的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设备、介质,应用于多相电机,故障诊断方法包括:获取电机运行时的定子电流数据;根据所述定子电流数据生成若干个Park矢量轨迹点,并将若干个Park矢量轨迹点拟合成椭圆函数;确定所述椭圆函数的椭圆参数特征;根据所述椭圆参数特征和故障类型的对应关系输出所述电机的故障类型和故障匝数比。本公开对电机定子匝间短路故障进行非侵入式诊断,实现准确地诊断并区分多相电机的故障类型,且能够检测故障位置和故障严重程度,通用性强,适用于多相电机进行定子匝间短路故障的诊断。

    永磁风力发电机及其设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93515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111121206.6

    申请日:2021-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风力发电机及其设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设定条件确定永磁体的可行工作温度范围及预设工作温度点;获取每次发生退磁影响事件后永磁体在每个预设工作温度点下的实际额定并网功率,获取发电机在预设工作温度点下的第一发电关联参数和第二基准工作温度下的第二发电关联参数,最终得到目标参数更新或重新设计永磁风力发电机。本发明中允许出现永磁体退磁的情况,无需缩小设计边界,通过量化评估永磁体多次不可逆退磁对于永磁风力发电机电磁性能的影响及累积效应,提出了复杂约束下的近限设计方法,实现永磁体抗退磁能力的匹配性设计,全生命周期内发电量及经济效益达到最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