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35504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140930.X
申请日:2019-02-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10
Abstract: 一种高承载的锥型承力筒,涉及航天器结构领域;包括上框、下框、蒙皮、n个桁条、4列连接角盒组;其中,蒙皮为轴向竖直放置的锥形环状结构;上框为圆环状结构;上框与蒙皮的大径开口端对接;下框与蒙皮的小径开口端对接;n个桁条均匀固定安装在蒙皮的内表面,且呈放射性分布;4列连接角盒组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在蒙皮的外壁;桁条包括上端桁头、桁条和下端桁头;连接角盒包括底板、立板和2个加固板;本发明解决了卫星望远镜大承载问题,实现了质量控制分步骤实施,便于产品提升质量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3939521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77552.X
申请日:2014-04-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F16F15/02 , F16F15/023 , F16F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隔振器与非线性能量阱的被动混合减振装置,设计方法。该减振装置包括隔振器,非线性能量阱以及安装平台;隔振器和非线性能量阱固连于安装平台的同一表面上;其中所述非线性能量阱包括一个质量块、两个支撑架和两根弹性弦;两个支撑架固连于安装平台上,两根弹性弦平行布置,且弹性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一个支撑架,质量块固定于两根弹性弦的中部,且质量块与待减振对象的质量之比介于0.06与0.15之间。本发明通过引入隔振器,解决了非线性能量阱难以安装于减振对象的问题,并且由非线性能量阱抑制隔振器所引入的共振峰,可使两种减振方式形成良好的互补,使得该混合减振装置对于工程上的一些振动抑制问题具有非常突出的应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347717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610842110.1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6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总装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航天器敏感器指向精度的调测及端部的辅助支撑和减振。环抱式可调安装指向精度的敏感器减振支架,它包括:环抱卡箍以及调整支座;调整支座包括:带有锁紧螺母的调节螺杆、支撑座以及止脱螺钉;调节螺杆的一端设有扳手,另一端通过止脱螺钉安装在支撑座内端面上的环形槽内;支撑座的外端面上设有硅胶减震垫B;调整支座通过其调节螺杆安装在环抱卡箍的螺纹孔上。本发明通过对敏感器的端部进行辅助支撑,将敏感器由悬臂的安装形式转变为简支的安装形式,以改善敏感器力学环境,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在航天器总装精测阶段,能够实现敏感器指向轴的精度调测。
-
公开(公告)号:CN106516171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875343.1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舱段航天器的流体回路系统,属于多舱段航天器技术领域,包括:冷板、流体管路、辐射器、四个液路断接器及分离装置;两个冷板分别安装在舱内设备与仪器盘上表面及下表面之间,且两个冷板的环形孔通过管路连通;辐射器固定在密封舱的外表面;液路断接器Ⅰ和液路断接器Ⅱ均通过分离装置安装在制动舱和服务舱对接处;液路断接器Ⅲ和液路断接器Ⅳ安装在回收舱和制动舱对接处;两路流体管路的一端分别与冷板的环形孔连接,另一端顺序通过液路断接器Ⅲ或液路断接器Ⅳ、液路断接器Ⅰ或液路断接器Ⅱ后,穿过服务舱的壳体,并与辐射器的管状结构连接;本发明能够通过对流体管路进行布局和舱间连接设计,而不影响返回舱的姿态。
-
公开(公告)号:CN106347717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42110.1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6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总装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航天器敏感器指向精度的调测及端部的辅助支撑和减振。环抱式可调安装指向精度的敏感器减振支架,它包括:环抱卡箍以及调整支座;调整支座包括:带有锁紧螺母的调节螺杆、支撑座以及止脱螺钉;调节螺杆的一端设有扳手,另一端通过止脱螺钉安装在支撑座内端面上的环形槽内;支撑座的外端面上设有硅胶减震垫B;调整支座通过其调节螺杆安装在环抱卡箍的螺纹孔上。本发明通过对敏感器的端部进行辅助支撑,将敏感器由悬臂的安装形式转变为简支的安装形式,以改善敏感器力学环境,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在航天器总装精测阶段,能够实现敏感器指向轴的精度调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00733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218758.5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T1/169
Abstract: 一种用于伽马射线暴监测定位的方法及系统,(1)将探测器阵列布局在卫星上,在地面采用理论分析或试验的方法获取探测器阵列理论响应函数;(2)卫星入轨后,当出现伽马射线暴时,获取探测器阵列在伽马射线暴中的测量数据;(3)根据步骤(1)的探测器阵列理论响应函数和探测器阵列在伽马射线暴中的测量数据,反推伽马射线的入射方向,实现伽马射线暴的监测定位,解决了伽马射线暴由于其能量较高,可以穿透绝大部分准直型X射线探测航天器的前端屏蔽和航天器本体结构,因此从各向入射的伽马射线暴均能引起探测器阵列产生响应,从而难以通过准直方法对伽马射线暴入射方向进行测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969431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148019.3
申请日:2019-02-2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28
Abstract: 一种嵌入式设备布局安装的集成化支架,涉及航天器结构领域;包括环梁、井字梁、第一辅助梁系和第二辅助梁系;其中,环梁为环状结构;井字梁为四面对称的井字梁;井字梁的外端固定安装在环梁的内壁上;第一辅助梁系固定安装在井字梁的内壁上;第二辅助梁系固定安装在井字梁与环梁之间;其中,井字梁包括口子型梁和8个延长梁;第一辅助梁系为平板状直角三角形结构;第二辅助梁系包括4个加强梁;口子型梁的四个侧边、对称渐变面和第一辅助梁系的斜边处分别对应安装1个外部动量轮;本发明解决了设备响应大的瓶颈问题,有效降低了设备响应,为资源二号卫星平台布局及类似安装支架设计拓展了思路和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6542116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610842049.0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质量特性的自旋弹道式再入返回舱,属于自旋弹道式再入的返回舱技术领域,它包括:头壳、稳定裙、裙底、第一质量组件、第二质量组件及第三质量组件;所述头壳顶部安装有头部配重结构;头壳锥台的大端与稳定裙的小端对接,裙底与稳定裙的大端对接;第一质量组件的仪器盘通过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支撑腿固定在稳定裙的上端框上;第二质量组件的平台通过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支腿与稳定裙的中间隔框连接;第三质量组件的伞舱装置的安装端与第二质量组件连接;本发明根据返回舱设定的质心和压心的位置关系,以及中心惯性主轴与几何轴的夹角关系,合理分配各组件的重量和安排设备的布局,使质量特性满足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428634B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610842048.6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弹道式再入回收舱的主承力结构,回收舱承力技术领域,它包括:头壳、稳定裙、裙底、仪器盘、过渡支架、支撑座、平台、伞舱装置及拉杆;稳定裙的两端分别与头壳及裙底对接;仪器盘固定在稳定裙的上端框上;仪器盘的底面同轴安装有过渡支架;平台与稳定裙的中间隔框连接,平台上表面固定有支撑座;支撑座与过渡支架连接;伞舱装置的安装端穿过平台后,安装端与支撑座及过渡支架连接,出伞端穿过稳定裙后通过拉杆与稳定裙连接;伞舱装置出伞端的球面将裙底的圆形缺口封闭;该结构既能够承受再入的复杂载荷条件,满足设备安装的要求;又能够提高舱体的横向基频,还能够在满足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6516171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610875343.1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舱段航天器的流体回路系统,属于多舱段航天器技术领域,包括:冷板、流体管路、辐射器、四个液路断接器及分离装置;两个冷板分别安装在舱内设备与仪器盘上表面及下表面之间,且两个冷板的环形孔通过管路连通;辐射器固定在密封舱的外表面;液路断接器Ⅰ和液路断接器Ⅱ均通过分离装置安装在制动舱和服务舱对接处;液路断接器Ⅲ和液路断接器Ⅳ安装在回收舱和制动舱对接处;两路流体管路的一端分别与冷板的环形孔连接,另一端顺序通过液路断接器Ⅲ或液路断接器Ⅳ、液路断接器Ⅰ或液路断接器Ⅱ后,穿过服务舱的壳体,并与辐射器的管状结构连接;本发明能够通过对流体管路进行布局和舱间连接设计,而不影响返回舱的姿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