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分级结构碲单质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96677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10513512.3

    申请日:2013-10-28

    Abstract: 一种具有分级结构碲单质的合成方法,它涉及一种碲单质的合成方法。它要解决工艺难以实现具有单晶纳米球/多晶纳米管分级结构碲单质的可控合成的问题。方法:一、甲酰胺、亚碲酸钠和柠檬酸三钠,搅拌后放入常压微波合成仪中反应,得产物;二、产物经洗涤和干燥后即完成。本发明实现了具有单晶纳米球/多晶纳米管分级结构碲单质的可控合成,合成的具有分级结构碲单质,形貌均一,结晶度好,重复性好,具有独特的核壳分级结构,其纯度高达99%以上,核为单晶纳米管,管长10~15μm,管径200~300nm,管壁厚30~40nm;壳为多晶纳米球,球径80~120nm。本发明的合成工艺简单,装置简易,常压操作,反应温度低,时间短。

    一种粉末冶金高速钢的塑性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51085B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110199826.1

    申请日:2011-07-18

    Inventor: 张文丛 于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粉末冶金高速钢的塑性加工方法,其首先将水雾化高速钢粉末采用800~1000MPa的压力压制成型,然后将冷压坯置于真空烧结炉中进行真空烧结,真空度为10-3Pa,烧结温度1100℃~1300℃,保温2小时,随炉冷却至室温;将烧结后坯料加热至900℃~1100℃,保温30分钟,预热挤压模具至400℃,然后将坯料放入挤压模具中,在挤压比为8~27、挤压模冲头速度为20~30mm·S-1的条件下进行挤压。本发明制的产品不仅可获得细小均匀的显微组织,而且使烧结过程中碳化物和非金属夹杂物弥散分布。挤压后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高均较高,未经任何热处理其硬度即可达到66.8HRC以上。

    制造镁及镁合金细丝的多道次拉拔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68363A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申请号:CN200710144993.X

    申请日:2007-12-30

    Abstract: 制造镁及镁合金细丝的多道次拉拔工艺方法,传统生产方法中间退火次数多,生产效率低,成品率极低,并且成本高。制造镁及镁合金细丝的多道次拉拔工艺方法,其组成包括:选择原材料Φ2~3mm直径的细晶镁或镁合金线材,将所述的原材料与拉丝模具用油脂类润滑剂润滑,然后进行冷拉拔,冷拉拔速度为120~150mm/s,所述的冷拉拔进行5~12次,再结晶退火,退火温度为400~420℃,退火时间为1~3分钟,重复以上过程直至结束。本方法用于制造镁及镁合金细丝。

    一种基于自准直原理的小角度检查装置及其小角度检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3699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476261.X

    申请日:2023-04-28

    Inventor: 于洋 谭久彬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基于自准直原理的小角度检查装置及其小角度检查方法,工作台由工作台转轴、工作台转轴座、位移执行器共同支撑放置在底座上;位移执行器能够自动发生高精度高分辨力位移,驱动工作台绕轴发生高精度高分辨力角度变化;自准直仪和自准直仪座固定放置在底座上,光轴和工作台轴线平行且处于同一高度上,通过测量工作台端面上的平面反射镜的角度变化来反映工作台的角度变化,由显示及主控模块实时接收角度测量数据并发送位移驱动信号,实现角度发生与测量的闭环反馈控制。本发明创造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实现高精度、快速角度发生功能和基于自准直仪原理的非接触式角度测量功能,具有角度自动发生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

    一种镧改性活性炭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91999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800034.9

    申请日:2021-07-15

    Abstract: 一种镧改性活性炭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生物质材料吸附技术领域。它要解决现有镧改性吸附磷酸盐的材料存在吸附效率低、选择性低及回收率低的问题。方法:一、将六水合氯化镧与活性炭混合,加水搅拌得混合溶液A;二、将混合溶液A分散在丙三醇中,制备混合溶液B;三、混合溶液B进行水热反应,产物经离心、洗涤后冷冻干燥。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活性炭形态保持良好,负载的La纳米粒子在活性炭表面形成氧空位增大材料表面的活性位点,利用两种组分的协同作用及La对磷酸盐的特定亲和力来改善提高磷酸盐的吸附效能,且该材料在较大pH范围内表现了良好的磷酸盐吸附性能和选择性,且再生率高。本发明材料适用于吸附污水中的磷酸盐。

    双光源高精度抗干扰大工作距自准直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79777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0025605.9

    申请日:2019-01-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精密测量技术领域和光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双光源高精度抗干扰大工作距自准直装置与方法;该装置由光源单元、反馈成像单元、第一透射式准直镜、第六分光镜、第二滤波片、组合式反射镜、角漂移量反馈测量单元、以及波前畸变反馈测量单元组成。该方法通过增加角漂移量反馈测量单元和波前畸变反馈测量单元,分别测量并实时补偿自准直光束受空气扰动引入的角漂移和波前畸变,减小自准直光束在复杂空气环境、长工作距离下受空气扰动的影响,提高测量与补偿精度。该装置在同等使用环境和距离下,具有提高自准直仪测量精度的优势。此外,该装置采用双光源的结构形式,在光电探测器前放置对应接收光束波长的滤光片,减弱另一光源和外界环境杂散光对传感器探测的干扰,提高光电传感器输出信号的信噪比,进而提高激光自准直仪的测量精度、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基于绝对角度测量的双光源高精度抗干扰大工作距自准直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31827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0025603.X

    申请日:2019-01-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精密测量技术领域和光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绝对角度测量的双光源高精度抗干扰大工作距自准直装置与方法;该装置由光源单元、第一偏振片、反馈成像单元、第一透射式准直镜、组合式反射镜、第二偏振分光镜、角漂移量反馈测量单元以及波前畸变反馈测量单元。该方法通过增加角漂移量反馈测量单元和波前畸变反馈测量单元,分别测量并实时补偿自准直光束受空气扰动引入的角漂移和波前畸变,减小自准直光束在复杂空气环境、长工作距离下受空气扰动的影响,提高测量与补偿精度。采用双光源的结构形式,减弱另一光源和外界环境杂散光对传感器探测的干扰,提高信噪比,提高激光自准直仪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此外,该装置增加了水平基准测量光路,能够实现测量激光自准直仪以及被测面相对于水平基准的绝对偏航角和俯仰角大小。

    一种高精度大工作距自准直三维绝对角度测量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79781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910025690.9

    申请日:2019-0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精密测量技术领域与光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大工作距自准直三维绝对角度测量装置与方法;该装置由光源、分光镜、图像传感器、准直镜、基准液体液面以及合作靶标组成;该方法通过合作靶标,使测量光束分为两束相互垂直的测量光,分别经固定平面反射镜以及合作靶标反射后返回,分别在图像传感器上形成各自图像,利用该两图像位置解算出合作靶标相对于光轴的俯仰角、偏航角以及滚转角,从而具有对被测物空间三维转角的探测能力;由于本发明对于滚转角采用的是光杠杆放大原理,与俯仰角和偏航角的测量原理一致,因此对于三维角度测量均具有高精度大工作距的技术优势,进而具有在相同工作距离下增加测量精度,或在相同测量精度下增加工作距离的优势;以基准液体液面为物体空间三维绝对角度测量的零度基准,因此具有空间三维绝对角度测量的能力。此外,本发明所设计的合作靶标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的技术优势。

    高精度抗干扰大工作距自准直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79776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910025604.4

    申请日:2019-01-11

    Inventor: 于洋 朱凡 谭久彬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精密测量技术领域和光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高精度抗干扰大工作距自准直装置与方法;该装置由光源、第一偏振片、反馈成像单元、第一透射式准直镜、组合式反射镜、第二偏振分光镜、角漂移量反馈测量单元以及波前畸变反馈测量单元组成。该方法通过增加角漂移量反馈测量单元和波前畸变反馈测量单元,分别测量并实时补偿自准直光束受空气扰动引入的角漂移和波前畸变,减小自准直光束在复杂空气环境、长工作距离下受空气扰动的影响,提高自准直仪的工作距离、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此外,该装置实现对空气扰动引入的角漂移量和波前畸变相互分离并分别测量,提高测量与补偿精度,进而具有在同等使用环境和距离下,提高自准直仪测量精度的优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