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合金管材的制备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04071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38442.5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合金管材的制备方法,涉及管材制备技术领域。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制备大长径比及复杂结构的铜合金管材,且制备的铜合金管材作为高温超导复合电缆的铜骨架,具有良好的力学和电学性能,能够满足高载流量、低交流损耗的铜骨架高温超导复合电缆的服役要求。本发明所采用的均为常规设备,成本低,工艺简单,成分可以准确控制,且产品的价格降低,产品相对密度为99.5~99.9%,能够采用大挤压比制备大长径比及复杂结构粉末形变铜合金管材,适合工业化生产。

    一种高密度钨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6622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65992.9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钨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将钨粉、镍粉和铁粉进行第一机械球磨,得到均质改性混合粉体;将所述均质改性混合粉体进行冷等静压,得到冷压坯料;将所述冷压坯料进行液相烧结,得到烧结坯料;将石墨粉和低温玻璃粉进行第二机械球磨,将所得复合粉体进行压制,压制坯经加工,得到传力润滑介质包套;将所述烧结坯料置于所述传力润滑介质包套中加热至400~900℃保温40~70min,然后进行热静液挤压,得到挤压坯料;将所述挤压坯料进行热处理,得到高密度钨合金材料。本发明制得的高密度钨合金材料在强度大幅提高时仍能保持较高的伸长率和冲击韧性。

    一种高密度钨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6622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465992.9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钨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将钨粉、镍粉和铁粉进行第一机械球磨,得到均质改性混合粉体;将所述均质改性混合粉体进行冷等静压,得到冷压坯料;将所述冷压坯料进行液相烧结,得到烧结坯料;将石墨粉和低温玻璃粉进行第二机械球磨,将所得复合粉体进行压制,压制坯经加工,得到传力润滑介质包套;将所述烧结坯料置于所述传力润滑介质包套中加热至400~900℃保温40~70min,然后进行热静液挤压,得到挤压坯料;将所述挤压坯料进行热处理,得到高密度钨合金材料。本发明制得的高密度钨合金材料在强度大幅提高时仍能保持较高的伸长率和冲击韧性。

    高强高导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塑性加工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20263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1319099.0

    申请日:2019-12-19

    Inventor: 于洋 张文丛

    Abstract: 高强高导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塑性加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制备复合粉体;二、压制制备冷压坯料;三、真空热压烧结制备挤压毛坯;四、热挤压制备棒材;五、真空热处理制备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采用上述步骤可制备出接近全致密、导电性能好、抗拉强度高、硬度高及伸长率高的高强高导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本发明中制得的高强高导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组织均匀,石墨烯与基体界面结合好,石墨烯片层结构稳定。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存在的工艺过程复杂、产品价格高、产品相对密度低于99%、产品两相界面结合困难、石墨烯易团聚、综合性能低的技术问题。

    高强高导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塑性加工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2026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19099.0

    申请日:2019-12-19

    Inventor: 于洋 张文丛

    Abstract: 高强高导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塑性加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制备复合粉体;二、压制制备冷压坯料;三、真空热压烧结制备挤压毛坯;四、热挤压制备棒材;五、真空热处理制备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采用上述步骤可制备出接近全致密、导电性能好、抗拉强度高、硬度高及伸长率高的高强高导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本发明中制得的高强高导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组织均匀,石墨烯与基体界面结合好,石墨烯片层结构稳定。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存在的工艺过程复杂、产品价格高、产品相对密度低于99%、产品两相界面结合困难、石墨烯易团聚、综合性能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粉末形变钨铜复合材料细管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59787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410510447.3

    申请日:2014-09-28

    Inventor: 于洋 张文丛

    Abstract: 一种粉末形变钨铜复合材料细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钨铜复合材料细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钨铜复合材料细管的制备方法存在设备成本高、工艺过程复杂、产品相对密度低于99%、产品两相界面结合困难、热处理后的性能低以及采用大挤压比制备高钨的钨铜复合材料方法在工业上无法实际应用的问题。一、制复合粉末;二、制圆柱状冷压坯料;三、制高致密钨铜复合材料;四、机械加工;五、制挤压毛坯;六、制钨铜复合材料挤压管材毛坯;七、钨铜复合材料挤压管材;八、粉末形变钨铜复合材料细管。本发明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产品相对密度为99.5~99.8%,能够采用大挤压比制备,热处理后的力学及电性能好。

    准连续网状结构TiBw/Ti-6Al-4V复合材料棒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63984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410541654.5

    申请日:2014-1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准连续网状结构TiBw/Ti‑6Al‑4V复合材料棒材的制备方法,其解决了现有Ti‑6Al‑4V复合材料工艺条件苛刻、设备要求高、生产效率低下及其难以规模化生产等问题,其先将球形Ti‑6Al‑4V粉和TiB2粉进行低能球磨混粉,然后将TiB2/Ti‑6Al‑4V混合粉体放置在金属包套内冷压成型,进行真空脱气、包套密封焊接得到挤压坯料;最后将得到的挤压坯料进行短时预烧结,对预烧结后的挤压坯料进行热挤压变形得到所需材料,本发明可应用于准连续网状结构TiBw/Ti‑6Al‑4V复合材料的制备。

    一种粉末冶金高速钢的塑性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51085B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110199826.1

    申请日:2011-07-18

    Inventor: 张文丛 于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粉末冶金高速钢的塑性加工方法,其首先将水雾化高速钢粉末采用800~1000MPa的压力压制成型,然后将冷压坯置于真空烧结炉中进行真空烧结,真空度为10-3Pa,烧结温度1100℃~1300℃,保温2小时,随炉冷却至室温;将烧结后坯料加热至900℃~1100℃,保温30分钟,预热挤压模具至400℃,然后将坯料放入挤压模具中,在挤压比为8~27、挤压模冲头速度为20~30mm·S-1的条件下进行挤压。本发明制的产品不仅可获得细小均匀的显微组织,而且使烧结过程中碳化物和非金属夹杂物弥散分布。挤压后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高均较高,未经任何热处理其硬度即可达到66.8HRC以上。

    一种粉末形变钨铜复合材料细管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59787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10447.3

    申请日:2014-09-28

    Inventor: 于洋 张文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5/00

    Abstract: 一种粉末形变钨铜复合材料细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钨铜复合材料细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钨铜复合材料细管的制备方法存在设备成本高、工艺过程复杂、产品相对密度低于99%、产品两相界面结合困难、热处理后的性能低以及采用大挤压比制备高钨的钨铜复合材料方法在工业上无法实际应用的问题。一、制复合粉末;二、制圆柱状冷压坯料;三、制高致密钨铜复合材料;四、机械加工;五、制挤压毛坯;六、制钨铜复合材料挤压管材毛坯;七、钨铜复合材料挤压管材;八、粉末形变钨铜复合材料细管。本发明方法成本低,工艺简单,产品相对密度为99.5~99.8%,能够采用大挤压比制备,热处理后的力学及电性能好。

    一种氢化镁水解供氢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579652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310279448.7

    申请日:2013-06-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化镁水解供氢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包括MgH2水解制氢以及与质子膜燃料电池的联用。该发明利用启普发生器原理,可以实现氢气发生的即时供/停技术。水解反应器水浴(1)与燃料电池冷却水浴(7)通过管路联通,利用燃料电池组工作余热为反应器加温,开启水解反应。工作中水浴联通,可以保持水解反应器的工作温度与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恒定,有利于反应进行。水解反应器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通过管路相连接,质子膜燃料电池工作生成的水可以与MgH2水解消耗的水相平衡,实现水的循环利用,理论上不需外界再注入水。水解反应产物氢氧化镁沉淀可以通过水解反应器过滤机进行过滤回收,进行工业化再利用以降低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