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45105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121325.0
申请日:2013-04-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金属硒化物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材料合成的技术领域。以1,5-二(3-甲基-2-硒酮)戊烷(Pbis)为硒源体,分别配制Pbis多元醇溶液、金属盐多元醇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多元醇溶液,将Pbis多元醇溶液及氨基化合物加入金属盐多元醇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多元醇溶液的混合溶液中,于在180~220℃下反应1~120分钟,经离心分离、洗涤和干燥得到金属硒化物纳米晶。本发明合成过程安全,对环境友好;反应时间短,制备条件温和;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产物均具有高水溶性、分散性以及较为均一的尺寸和形貌;为研究半导体纳米硒化物纳米晶性质和实际用途提供了新的合成方法和新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25198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110705589.5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B21/22
Abstract: 车刀主偏角和副偏角自动测量仪,包括支撑部分,支撑部分包括测量仪底座,车刀夹紧座固定在测量仪底座上,测量仪底座侧面设有长方体立柱,长方体立柱与压紧气缸的气缸座相连,摆动压紧气缸的侧面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气缸座与摆动压紧气缸座相连接,第一气缸的活动端与定位板相连接,该定位板在固定车刀时对车刀进行定位,在测量时由第一气缸带动定位板向下移动躲开测量区;本发明能够对车刀主偏角和副偏角实现自动测量、数字化读取所测角度并将其存取,教学上可将测量结果实施比较,工厂中能够对刃磨后的车刀主偏角和副偏角实施测量,直至最终达到需要的角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1826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88890.5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3/02 , G01N21/3504 , G06F17/10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中红外可燃气体微量泄漏监测系统,采用中红外光谱技术,实现对微量泄漏的高灵敏度检测,同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或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建立理想泄露判断模型,获取泄露浓度判断值后与浓度报警阈值进行对比,高于浓度报警阈值后进行预设操作报警,提高了检测精度及模型适应性,能够适用于高干扰环境下的监测,提高了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本发明的中红外装置实时进行浓度检测,即时反应速度快,解决了现有可燃气体泄漏监测系统在反应速度、检测精度以及抗环境干扰等方面存在问题,难以满足高精度、快速响应的监测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66172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1034552.4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离轴多通道宽范围痕量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及方法,涉及红外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检测领域,该装置中电路模块包括信号激励单元、计算单元和至少一个数据模组;光学模块包括谐振腔气室和至少一个激光模组,谐振腔气室的两侧均设置有球面透镜组;球面透镜组包括若干环球面透镜,一类待测气体对应一环球面透镜,本申请在谐振腔气室实现痕量气体的多组分浓度检测,可不依赖时分复用技术,直接将激光光谱同时耦合到多通道谐振腔气室中,大大降低了气体测量的复杂性,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系统成本,提高了检测系统的时间分辨率、检测效率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51861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874822.6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21/3504 , G01N21/27 , G01N21/01 , G06V10/74 , G06V10/7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谱技术的隧道多组分高危有害气体检测系统及方法,涉及隧道高危有害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波长范围为[#imgabs0#]的隧道内气体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像,并实时采集待检测隧道内的环境影响参数,环境影响参数包括隧道内温度数据和气压数据。本发明提取光谱图像中的气体样品的吸收峰波长的检测值、光吸收频率的检测值和光吸收强度的检测值,将采集的温度数据、气压数据和气体属性参数进行分析处理,校正样品的气体属性参数,提高了气体浓度的检测精度;利用光谱图像的比对和吸收峰的拟合准确判断出气体样品的具体成分,并判断出隧道内高危有害气体的危害风险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01366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874827.9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钻孔溶解有害气体原位检测系统及方法,涉及钻孔溶解的甲烷浓度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集合构建模块,用于选取隧道中长度为L米的路段,将其设定为甲烷浓度检测区,并将检测区内的钻孔按照顺序编号,形成集合A,标注检测的所述集合A中每一个钻孔对应的甲烷浓度测试值,并构成测试值集合B;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集合A中每一个钻孔水中的甲烷浓度的环境影响参数和检测设备影响参数,所述环境影响参数包括温度系数和水压系数。本发明利用上述多个模块的配合,采集多个影响甲烷浓度的相关参数,可以准确地测算钻孔水中溶解的甲烷浓度,从而保证了地层稳定性和地表中的甲烷浓度的准确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01066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26410.6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1/3504 , G06F18/22 , G06F18/214 , G06F17/16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系统辨识的红外相机检测气体浓度方法,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采集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环境下,红外相机检测不同气体浓度设定值时输入的红外辐射强度、输出的气体浓度检测值;构建气体浓度检测模型并获取模型参数矩阵,模型参数矩阵由多个模型参数组成;根据检测待测气体时的温度、湿度,从模型参数矩阵中选择多个模型参数,并分别计算各个模型参数的权重,生成综合模型参数;将红外相机检测待测气体时输入的红外辐射强度输入至气体浓度检测模型中,将综合模型参数作为模型参数,生成待测气体的浓度,本发明充分考虑到温度因素和湿度因素对检测待测气体浓度时的影响,提高气体浓度检测的精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5797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13182.9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油气管道泄露监测与动态画面增强的旋转巡视系统,涉及油气管道监测技术领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预处理模块、模型构建模块、图像数据处理模块、泄露报警模块、动态画面增强模块以及旋转定位模块,本发明通过图像数据处理模块对实时红外图像各区域的泄露程度进行赋值,使得泄露报警模块根据泄露报警系数的大小发出不同等级的报警信号,便于后续根据评级严重程度来合理分配检修计划,并使得动态画面增强模块对实时红外图像中发生泄露的区域进行增强以凸显泄露迹象、旋转定位模块控制图像采集模块对准发生泄露的区域以进行针对性监测,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观察以确定该区域实际上是否发生泄露及其泄露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91219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16786.1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北京电科智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8B21/12 , G08B29/18 , G06F18/2433 , G01N33/00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有限空间内高危气体监测系统和方法,涉及气体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系统包括用于采集不同节点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以及高危气体浓度信息的信息采集模块,用于判断高危气体浓度信息是否可信、并将可信的高危气体浓度信息传递至报警分析模块的初步判断模块、最终判断模块,以及用于对接收到的高危气体浓度信息进行监测处理的报警分析模块,本发明通过多个综合传感器的设置以便于及时发现高危气体浓度出现异常的情况,并通过初步判断模块和最终判断模块去除错误的高危气体浓度信息,以此提高后续报警分析模块监测报警效果的精准性,避免对错误的高危气体浓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而发生误报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52724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46461.9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V20/50 , G06V20/70 , G06V10/26 , G06V10/82 , G06V10/80 , G06V10/28 , G06V10/44 , G06V10/25 , G06T7/19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可燃气体检测领域,具体地而言为一种基于AI算法的可燃气体泄漏区域检测方法,包括对拍摄的可燃气体泄露区域的红外图像数据进行增强处理,进一步利用AI算法对增强后的图像数据进行目标识别和实例分割处理。当泄露发生时,能够达到及时发现泄露发生准确位置,并对泄露事件实时跟踪,同步输出可燃性气体泄露浓度和范围等数据。解决由于采集图像的场景有着复杂性、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背景图像的动态变化而产生的信噪比差和气团不明显的问题。该方法能够可靠处理光照变化、背景混乱运动的干扰以及长时间的场景变化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