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89574A
公开(公告)日:2003-01-08
申请号:CN02120742.9
申请日:2002-05-3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1B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接还原铁又称海绵铁或金属化球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机械连续输送含碳铁矿球团料层,先经过干燥、预热后,在上表面点火形成高温还原焙烧层,从下向上鼓入热风,使还原焙烧层从上往下扩展,达到整个料层实现顺流式还原焙烧。在焙烧层中,还原反应生成的CO在球团周围就地燃烧放热以加热球团自身,这样就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传热距离,提高了生产率。为了提高还原焙烧层的温度,可用富氧鼓风。用这种方法生产直接还原铁,设备简单、生产率高和燃料消耗低。此方法可用于生产炼铁用金属化炉料,炼钢用海绵铁,也可用于处理冶金含铁废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427793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0028583.3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替式连续循环的烧结减污降碳系统,属于烧结过程减污降碳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在烧结机布料器和点火装置之间设置干燥段,烧结矿冷却设备的热气引到干燥段,对料层进行干燥,干燥段出来的热废气在质能回收设备中进行冷凝除水后与烧结机第N段高氧高温的烟气混合,循环到烧结机点火段烟罩中助燃点火,点火装置排出的烟气依次循环到烧结机N‑1段,进行除尘、脱硫、脱硝、消除二噁英及CO、捕集CO2后排放。该系统烟气循环比例达到100%,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污染物及CO2的排放量,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排的效果;同时对烧结矿冷却设备的热气及烧结机尾部高温烟气的余热进行了再利用;各段循环烟气用补氧风机进行补氧,保证了各段循环烟气的氧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619410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1306246.3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焦炉烟气SCR脱硝与余热梯级利用一体化系统及工艺,属于烟气余热利用协同污染物处理技术领域。该工艺中180~200℃的焦炉烟气进入1#换热器,然后烟气进入2#换热器,烟气在2#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再次吸收热量后的烟气温度升至260~310℃达到脱硝要求,然后烟气进入SCR脱硝装置进行NOx脱除,经过脱硝后烟气进入1#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焦炉烟气,然后烟气进入3#换热器,降温后的烟气通过余热锅炉热交换产生蒸汽,再次降温的烟气进入湿法脱硫装置脱除SO2,从脱硫装置出来的烟气经过3#换热器,温度升高,最后烟气经过烟囱排放到大气中。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以及设备的投入,降低了能耗与投资运行成本,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双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579360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810495274.0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焦炉蓄热室余热利用与SNCR/SCR耦合脱硝方法与装置,包括余热利用与SNCR耦合脱硝方法、余热利用与SCR耦合脱硝方法以及SNCR脱硝与SCR脱硝耦合方法,以及焦炉蓄热室余热利用与SNCR/SCR耦合脱硝装置。在蓄热室内选择合适的温度区域作为喷氨空间,通过喷枪向喷氨空间内喷入氨气,进行SNCR脱硝反应,在喷氨空间下方选择合适的温度区域,在该温度区域布置SCR催化剂,使剩余的氨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SCR脱硝反应。本发明将烟气余热利用与脱硝技术耦合,工艺结构简单,拆换格子砖较为容易,不需要购置SCR烟气脱硝塔等设备,相比传统SCR脱硝系统,降低了能耗与运行投资成本,使得脱硝效率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485612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495275.5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热管传热的混合纳米流体工质的制备方法,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该方法选取体积配比为75%Al2O3+25%TiO2、50%Al2O3+50%TiO2、25%Al2O3+75%TiO2,粒径20nm的颗粒为添加物,以去离子水为基液,加入表面活性剂,通过磁力搅拌、超声振动,配制成混合纳米流体,作为热管的传热工质;其中,75%Al2O3+25%TiO2、50%Al2O3+50%TiO2、25%Al2O3+75%TiO2纳米颗粒混合物添加量的体积百分含量为2%。该纳米流体热管用于余热回收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其可以减小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的温差,从而降低热管的热阻,使热管的传热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132343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374421.0
申请日:2014-07-3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辐射管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壳体、空气通道管体、燃气通道管体、稳焰室、点火枪和固定法兰,设有三次喷口的燃气通道管体,一次燃气喷口上方设置有点火枪,燃气通道上设有三级燃气喷口,一次燃气喷口与辐射管中心线呈夹角,二次燃气喷口由多个喷口组成,三次燃气喷口位于燃气通道顶端。空气通道上设有一次空气喷口和二次空气喷口。部分燃气和部分空气分别通过一次燃气喷口和一次空气喷口进入稳焰室,经点火枪点燃后喷出,遇二次空气和二次燃气进行二级燃烧,剩余燃气通过三次喷口喷出进行三级燃烧。本发明将燃气分三级形成贫燃分级燃烧,二次燃气喷口设有多个细孔,燃气从细孔喷出,降低辐射管内燃烧的最高温度,而且辐射管内烟气与二次空气混合降低氧浓度,实现低氧燃烧,减少NOx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3014201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310020115.2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543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熔融高炉渣气固喷射粒化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由熔渣导入单元、喷射剂供料单元、器壁冷却防粘单元、快速冷却排料单元和高温风排出单元组成,该方法采用高压气体与固体颗粒的混合物做喷射粒化剂,对高温熔融液态高炉渣流进行高速喷吹粒化,将其破碎成熔融渣粒;然后,渣粒在飞行过程中,被下部喷入的流化冷却气和经侧壁贴附射入的防粘冷却气,急剧冷却,快速凝固成固体颗粒,有效解决熔融渣粒粘结问题。该粒化方法可以极大的促进喷射剂的动能转换为颗粒表面能,提高喷射剂能量利用率,得到细小均匀渣粒,实现粒化急速冷却目的,获得高玻璃体率渣粒,保证熔融高炉渣物质资源利用性的同时高效回收渣中余热。
-
公开(公告)号:CN103868066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05541.0
申请日:2014-03-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多级燃烧辐射管加热装置,该装置包括辐射管管体、主燃烧器和至少一个分级装置,辐射管管体为U型、W型或双P型辐射管形式。所述主燃烧器安装在辐射管管体的烧嘴端,将燃气和助燃气体以偏离化学当量比通入主燃烧器进行一次燃烧,即第一级燃烧区,至少一个所述分级装置用于向辐射管管体内通入燃气或助燃气体,所述分级装置安装于辐射管管体内气体从弯管流向直管的连接处,并且保证所供入的气体或燃气与管内气体流动方向一致,实现多级燃烧。所述分级装置使辐射管内燃烧分级,不仅能降低辐射管内最高燃烧温度,减少NOx生成,而且能提高下游气体温度,从而提高辐射管表面整体温度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014201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310020115.2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543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熔融高炉渣气固喷射粒化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由熔渣导入单元、喷射剂供料单元、器壁冷却防粘单元、快速冷却排料单元和高温风排出单元组成,该方法采用高压气体与固体颗粒的混合物做喷射粒化剂,对高温熔融液态高炉渣流进行高速喷吹粒化,将其破碎成熔融渣粒;然后,渣粒在飞行过程中,被下部喷入的流化冷却气和经侧壁贴附射入的防粘冷却气,急剧冷却,快速凝固成固体颗粒,有效解决熔融渣粒粘结问题。该粒化方法可以极大的促进喷射剂的动能转换为颗粒表面能,提高喷射剂能量利用率,得到细小均匀渣粒,实现粒化急速冷却目的,获得高玻璃体率渣粒,保证熔融高炉渣物质资源利用性的同时高效回收渣中余热。
-
公开(公告)号:CN101575669B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0910087309.8
申请日:2009-06-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B1/14
Abstract: 一种铁矿球团干燥预热过程的实验方法和装置,属于炼铁生产领域。该装置由调湿器、风机、变频器、电加热器、加热器控制器、清污口、测压环腔、悬吊架、吊篮、电子天平、标准气接口、汇流排、阀门、PLC、温湿度计、温度计、流量计、速度计、湿度计、计算机、引射器、整流段、多孔介质布风装置等组成。本发明可以产生经过整流的模拟烟气,实验模拟包括烟气不同含湿量、不同摩尔成分、不同流场分布、不同温度水平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过程,模拟实际生产的铁矿球团干燥和预热过程,为实际生产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