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66018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1010186328.9
申请日:2010-05-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毫米波全息成像安检系统的射频收发前端,包括毫米波压控振荡器、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和毫米波正交混频器,毫米波压控振荡器与毫米波正交混频器相连;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与毫米波正交混频器相连;毫米波压控振荡器用于产生向目标发射的毫米波射频信号和直接馈入毫米波正交混频器的本振信号;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将接收到的包含目标散射波幅度和相位信息的射频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毫米波正交混频器用于将毫米波压控振荡器直接馈入的毫米波本振信号和经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的射频信号进行正交混频。本发明的输出信号在进行必要的前置放大和数字采样处理后,通过毫米波全息算法运算,可恢复出目标的毫米波全息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01216528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032651.3
申请日:2008-01-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R3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微波功率放大器芯片在片测试的方法及其测试系统,属于微波通信中的芯片测试技术领域。特征在于通过脉冲方式的偏置电压大大降低了热量对微波功率放大器性能上的影响,真正的实现了芯片的探针台在片测试,免除了封装以及外部散热系统的安装。脉冲调制和脉冲产生装置利用了晶体管的开关特性来调制脉冲信号作为微波功率放大器的偏置。用直流脉冲信号连接在晶体管的栅极作为其栅极电压以控制晶体管沟道的开启和关闭,当脉冲信号的正压加载时,晶体管的沟道建立,连接在晶体管漏极的电流源就会通过沟道,施加电流在源极的负载上;当脉冲信号的零压加载时,晶体管的沟道就被截止,电流源就会无法通过沟道到达源级,负载上无电流通过。
-
公开(公告)号:CN1996043A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200610023116.2
申请日:2006-01-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阻分功率型单天线雷达前端,包括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电路部分,所述电路部分为收发组件,其与中频信号处理系统相连,包括压控振荡器、环行器、电阻、驱动放大器和混频器;由压控振荡器输出的发射信号,一小部分信号经电阻分配,再经驱动放大器放大,作为本振信号输入混频器,大部分信号作为发射信号通过环行器馈给发射天线;接收天线接收的回波信号经环行器输入混频器,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产生中频信号,中频信号再经过放大和滤波,传输给中频信号处理系统。本发明采用电阻分功率技术,通过替换不同阻值的电阻,灵活调配发射功率和本振功率的大小,使系统获得最佳性能;具有稳定性好的优点,广泛适合于各种汽车雷达。
-
公开(公告)号:CN1995903A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200610023117.7
申请日:2006-01-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F42C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阻分功率型小型化双天线引信,包括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电路部分,电路部分为收发组件,其与中频信号处理系统相连;包括压控振荡器、第一驱动放大器、电阻、第二驱动放大器、混频器和低噪声放大器;压控振荡器输出的发射信号,通过第一驱动放大器放大,大部分作为发射信号直接馈给发射天线;一小部分信号经电阻调配,再经第二驱动放大器放大,作为本振信号输入混频器;接收天线接收的回波经低噪放放大后输入混频器,与本振信号混频,产生中频信号,中频信号再经过放大和滤波,传输给信号处理系统。本发明适合于各种国防武器的小型化应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且成品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80558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63259.4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包括:线缆、测试板、芯片安装位、样品转接架、连接装置和探测杆;测试板上设置了M个内置孔,M为大于1的自然数;芯片安装位设置于测试板上,用以安装芯片;连接装置设置于测试板上,用以将测试板与样品转接架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样品转接架上设置了M个连接器,连接器贯穿了样品转接架的本体;各连接器的一端分别通过各内置孔与相应的芯片端口一一对应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对应线缆的低温端接头;探测杆与样品转接架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可满足高频响应带宽和高频低噪声测试需求,且无需插拔射频线缆,直接更换芯片,操作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15274211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0975359.5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B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跨温区微波信号传输的铁基超导传输线及制备方法,采用BaKFeAs铁基超导带制备微带线或带状线,提供了一种具有跨温区互联功能的低温超导柔性传输线,能够实现mK温区至18K温区的互联,传输信号支持数十GHz;能够制备数十cm长度的传输线,且占有空间小、柔韧性好、漏热小、集成度高,适用于极低温的跨温区互联。
-
公开(公告)号:CN11622512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00305.9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5F1/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通道全隔离恒流装置及超导电路测试系统,包括:直流电源模块,用于提供N路第一直流电源;直流转直流模块,将各路第一直流电源转换为相应的第二直流电源,其中,各第二直流电源为独立电源;数控恒流模块,基于控制信号将N路第二直流电源分别转换为N路恒流源;N为大于1的自然数。本发明实现全隔离式的恒流输出,保证各个通道间的独立性;各模块设计比较灵活,各通道相对独立,易扩展;集成度高、体积小、易携带;采用电池供电,各通道噪声干扰小;采用数控控制,精度高;且采用光纤隔离,各通道之间的干扰小。
-
公开(公告)号:CN112803132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1911113361.6
申请日:2019-11-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线结构,其包括介质层、第一导体层和第二导体层;该介质层设有该第一导体层和该第二导体层;该第二导体层设置于该介质层的表面;该第二导体层包括凹陷结构,该通过设计该凹陷结构的尺寸,能够提高该传输线结构的谐振频率,使该谐振频率高于最高工作频率;该第二导体层接地;上述结构能够使信号在该第一导体层与该第二导体层之间进行传输。本发明提供的传输线结构具有漏热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542583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12142.8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2F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光调制器、调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微腔光耦合装置及超导热电极;所述微腔光耦合装置包括微环谐振腔及波导,所述微环谐振腔与所述波导耦合;所述超导热电极覆盖于所述微环谐振腔的部分上方区域,接收直流偏置信号及射频调制信号,用于在所述超导热电极呈有阻态时将所述射频调制信号加载到所述微腔光耦合装置中的光信号中。本发明的电光调制器、调制方法及系统适用于极低温的工作环境(低于超导热电极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通过将微弱高频电流信号加载到光信号上,实现高频微弱电流信号的电光转换;而且本发明叠加了微腔光耦合装置的高灵敏度和超导材料失超突变的高灵敏度优势,使得高频微弱电流信号的传输高效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27421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75359.5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B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跨温区微波信号传输的铁基超导传输线及制备方法,采用BaKFeAs铁基超导带制备微带线或带状线,提供了一种具有跨温区互联功能的低温超导柔性传输线,能够实现mK温区至18K温区的互联,传输信号支持数十GHz;能够制备数十cm长度的传输线,且占有空间小、柔韧性好、漏热小、集成度高,适用于极低温的跨温区互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