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8381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49463.1
申请日:2022-0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光学自对准极低温测试系统包括低温冷源模块、吸附式制冷模块及光学自对准模块,低温冷源模块与吸附式制冷模块横向并排排布,降低了极低温测试系统的高度,方便后续的拆卸安装;低温冷源模块的真空罩与吸附式制冷模块的吸附级真空罩相连通,通过同一真空泵提供真空环境,减少空气对流造成的热损失;两级封闭低温环境,可减少系统对待测器件的辐射漏热,提供恒定的极低温环境,保证器件正常工作;设置可拆卸的吸附级真空密封板、吸附级一级冷板与吸附级二级冷板,简单方便地更换器件、滤波片、光纤;能够兼容光纤和自由空间这两种真空光传播方式,突破传统壁垒,大大提高光学自对准极低温测试系统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435397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70181.5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K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测试系统,所述低温测试系统包括固定平台、真空罩、制冷装置及探测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机、一级冷头、二级冷头、一级制冷冷平台及二级制冷冷平台;所述探测装置包括:室温端面板、一级探测冷平台、二级探测冷平台、芯片放置台及磁屏蔽罩。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需要液氦提供测试环境以及测试系统降温时间较长、芯片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9730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401712.X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低温互连的多通道传输结构,包括主体部分和接头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上层、中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和下层分别附着在所述中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层为互相平行、且间距相等的N条金属带,所述中层为介质基板,所述下层为金属膜;所述接头部分包括N个接头,所述N个接头分别与所述N条金属带相连接;所述金属带的宽度与所述接头内导体的直径相同;所述主体部分的下层与每个接头的连接处设有开窗。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低温互连的多通道传输线。本发明能够实现低温环境的高速低能耗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4553210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0168023.8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3K19/0175 , H03K19/195 , G01R31/31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导电路与CMOS电路之间的跨温区互联系统、超导测试电路,超导测试电路包括CMOS电路与跨温区互联系统;跨温区互联系统包括衰减模块、放大模块和传输线链路;所述衰减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CMOS电路,所述衰减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超导电路;所述衰减模块用于将CMOS电路的CMOS逻辑电平转化处理为超导逻辑电平;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超导电路,所述衰减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CMOS电路;所述放大模块用于将超导电路的超导逻辑电平转化处理为CMOS逻辑电平;所述传输线链路用于实现超导电路与CMOS电路之间跨温区的信号传输。本发明能保证测试中超导芯片的高速、动态功能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455321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68023.8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3K19/0175 , H03K19/195 , G01R31/31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导电路与CMOS电路之间的跨温区互联系统、超导测试电路,超导测试电路包括CMOS电路与跨温区互联系统;跨温区互联系统包括衰减模块、放大模块和传输线链路;所述衰减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CMOS电路,所述衰减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超导电路;所述衰减模块用于将CMOS电路的CMOS逻辑电平转化处理为超导逻辑电平;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所述超导电路,所述衰减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所述CMOS电路;所述放大模块用于将超导电路的超导逻辑电平转化处理为CMOS逻辑电平;所述传输线链路用于实现超导电路与CMOS电路之间跨温区的信号传输。本发明能保证测试中超导芯片的高速、动态功能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3140919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10064571.7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号传输线及具有信号传输功能的产品,包括传输线、隔热结构和接头;所述传输线的端口连接所述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上设有至少三块用于焊接的焊盘,所述隔热结构上设有导通孔,所述导通孔内壁覆铍铜;每个所述焊盘与至少一个导通孔连通。所述接头焊接于所述焊盘上,所述接头通过所述导通孔与所述传输线连通。本发明提供的信号传输线通过在接头与传输线之间增加隔热结构并将接头与传输线通过隔热结构上的焊盘和导通孔连通,对信号传输线的漏热改善很大,对信号传输性能影响非常小,结构简单,成本低。
-
-
公开(公告)号:CN115877179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411141.3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R31/28 , G01R31/317 , G01R31/3177 , G01R31/3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导电路低温到室温的高速信号传输装置和测试系统,其中,传输装置包括测试杆,测试杆一端连接低温样品腔,另一端连接室温安装盒;低温样品腔内设置有低温端高频测试PCB,低温端高频测试PCB上设有超导芯片安装位和输入/输出端口,输入/输出端口与所述低温端高频测试PCB上的线路相连,输入/输出端口为SSMP连接器;室温安装盒侧面设有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输入端口为SMA连接器,室温安装盒内设置有室温放大器,室温放大器的输入端与SMA连接器相连,输出端与输出端口相连;所述测试杆内设置有低温‑室温同轴线缆,低温‑室温同轴线缆的低温端与SSMP连接器接口相连,室温端与SMA连接器相连。本发明实现了严格意义上的高频输入/输出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5542060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55788.9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温测试装置,包括样品盒、测试杆和转接盒,所述测试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样品盒和所述转接盒可拆卸连接,所述测试杆内部中空且与所述样品盒和所述转接盒的内部连通,所述测试杆内设置有柔性传输线缆,所述柔性传输线缆集成有多个传输通道,所述样品盒设置为容纳待测试样品,所述转接盒内设置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设置为与测试仪器电连接,所述柔性传输线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待测试样品和所述转接头电连接,以使所述待测试样品与所述测试仪器电连接。本发明的低温测试装置,采用柔性传输线缆集成多个传输通道,体积小,装配方便;且由于其漏热低,液氦消耗小,成本低,测试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383811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049463.1
申请日:2022-0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光学自对准极低温测试系统包括低温冷源模块、吸附式制冷模块及光学自对准模块,低温冷源模块与吸附式制冷模块横向并排排布,降低了极低温测试系统的高度,方便后续的拆卸安装;低温冷源模块的真空罩与吸附式制冷模块的吸附级真空罩相连通,通过同一真空泵提供真空环境,减少空气对流造成的热损失;两级封闭低温环境,可减少系统对待测器件的辐射漏热,提供恒定的极低温环境,保证器件正常工作;设置可拆卸的吸附级真空密封板、吸附级一级冷板与吸附级二级冷板,简单方便地更换器件、滤波片、光纤;能够兼容光纤和自由空间这两种真空光传播方式,突破传统壁垒,大大提高光学自对准极低温测试系统的应用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