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系统级分析模型各部件动力贡献度分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723506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573155.X

    申请日:2020-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级分析模型各部件动力贡献度分析方法,包括:建立反应堆系统的动力分析模型提取全局质量矩阵和全局刚度矩阵;对动力分析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获取动力分析模型的模态应变能方程,并获取各阶模态下各单一部件的模态应变能;获取归一化模态应变能,并获取各单一部件的动力贡献程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系统级分析模型各部件动力贡献度分析系统。本发明利用本发明提供的计算方法,能够定量研究和考察系统级动力分析模型中各设备或部件在特定自由度下的动力贡献程度,且在设备或部件设计初期就可充分掌握其在存在系统耦合作用下的动态贡献程度,为设备和部件的初步力学设计和后续结构优化提供定量参考依据。

    一种系统动力分析中载荷放大因子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09501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141679.5

    申请日:2019-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动力分析中载荷放大因子的计算方法,包括:应用有限元计算程序建立系统模型动力分析模型,通过名义模型的力学分析结果,结合部件间的接触关系确定关键输入与输出参数,利用关键输入参数的分布区间和均匀分布假设,建立描述系统模型关键输入参数的概率密度函数,获得概率密度函数及其分布区间,应用拉丁超立方采样算法对系统关键输入参数进行数值采样并验证其合理性,通过有限元瞬态计算建立关键输入-输出大数据库,开展数据库结果分析,得到99%置信区间上限值与名义模型计算值之比,定量给出输入不确定性对响应的动力响应影响程度,即载荷放大因子。

    一种摆锤式冲击机数字化模型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7472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60636.7

    申请日:2023-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力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摆锤式冲击机数字化模型建立方法,先分别获得到混凝土基座周围螺旋弹簧刚度、砧台向上运动的刚度、砧台回落的刚度和阻尼、衬轨与砧台之间的连接刚度、支撑槽钢参与质量、支撑槽钢翘曲阻尼、被试设备与摆锤式冲击机之间的连接刚度和动作阻尼,然后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根据混凝土基础质量、砧台质量、衬轨质量、支撑槽钢参与质量、被试设备质量、混凝土基座周围螺旋弹簧刚度、砧台导向螺栓刚度、衬轨与砧台之间的连接刚度、支撑槽钢刚度、被试设备质量的连接刚度、砧台导向螺栓回落阻尼、支撑槽钢翘曲阻尼以及被试设备动作阻尼,建立摆锤式冲击机多自由动力学模型,能够代替冲击机进行设备冲击试验。

    一种用于隔振元件频域特性参数的获取方法、系统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74540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289908.3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隔振元件频域特性参数的获取方法、系统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隔振元件的轴向参数,所述轴向参数包括轴向激励力、轴向激励加速度以及轴向传递力;获取隔振元件的横向参数,所述横向参数包括横向激励力、横向激励加速度以及横向传递力;根据所述轴向参数获取所述隔振元件的轴向刚度和轴向阻尼;根据所述横向参数获取所述隔振元件的横向刚度和横向阻尼。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隔振元件频域特性参数的获取方法、系统及装置,解决当前工程中无法实现隔振元件刚度和阻尼特性参数快速识别的问题。

    基于应变能分析结构缺口局部变形集中效应的方法和终端

    公开(公告)号:CN115169156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0933905.9

    申请日:2022-0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应变能分析结构缺口局部变形集中效应的方法和终端,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结构在服役温度下的材料应力应变数据以及弹性模量E;在结构上施加载荷并开展缺口部件的弹塑性计算,获得部件缺口局部应力σlocal和局部应变εlocal;获取无缺口结构的名义应力S和名义应变e;根据局部应力σlocal和局部应变εlocal以及材料应力应变数据,计算局部材料单元体的应变能Wσ‑ε;计算得到名义应力S和名义应变e所围成的名义应变能Wnominal;根据局部材料单元体的应变能Wσ‑ε和名义应变能Wnominal,获得缺口局部变形集中效应的模型。采用本方案,为缺口局部材料单元体进入塑性阶段后提供了缺口局部变形集中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有效描述缺口局部变形集中效应,服务于工程设计分析计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