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临界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990339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120564.4

    申请日:2023-09-0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沸腾临界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获取目标时段内的曲线以及各时间点的传热恶化影响参数,并判断传热恶化影响参数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从而得到目标结果。在目标结果指示传热恶化影响参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前提下,再结合曲线中各时间点的壁温,从而可以确定目标时段内的沸腾临界起始点。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基于目标时段内的曲线以及传热恶化影响参数来完成沸腾临界识别,易于在复杂的壁温曲线中识别沸腾临界起始点,从而提升了识别沸腾临界起始点的准确率。

    过冷度限值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650247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47292.4

    申请日:2023-06-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过冷度限值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分别获取并联棒束通道在竖直静止下的流动失稳出口过冷度限值#imgabs0#以及在N种典型运动下的每种典型运动的流动失稳出口过冷度限值#imgabs1#;根据#imgabs2#以及#imgabs3#,分别计算每种典型运动下并联棒束通道流动失稳出口过冷度限值变化量;根据#imgabs4#和各个所述过冷度限值变化量,确定目标耦合运动下的初始流动失稳出口过冷度限值#imgabs5#,所述目标耦合运动是对第p种和第j种典型运动进行耦合得到的条件;对所述初始流动失稳出口过冷度限值#imgabs6#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流动失稳出口过冷度限值#imgabs7#。本申请通过进一步限制过冷度限值的数值范围,解决了现行限值确定方法中热工裕量的保守性问题。

    过冷度限值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650247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747292.4

    申请日:2023-06-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过冷度限值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分别获取并联棒束通道在竖直静止下的流动失稳出口过冷度限值以及在N种典型运动下的每种典型运动的流动失稳出口过冷度限值;根据以及,分别计算每种典型运动下并联棒束通道流动失稳出口过冷度限值变化量;根据和各个所述过冷度限值变化量,确定目标耦合运动下的初始流动失稳出口过冷度限值,所述目标耦合运动是对第p种和第j种典型运动进行耦合得到的条件;对所述初始流动失稳出口过冷度限值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流动失稳出口过冷度限值。本申请通过进一步限制过冷度限值的数值范围,解决了现行限值确定方法中热工裕量的保守性问题。

    堆芯热工安全准则应用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5862909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09762.4

    申请日:2023-02-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堆芯热工安全准则应用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堆芯的第一热流密度比,所述第一热流密度比为所述堆芯在静止条件下的最小临界热流密度比,获取热流密度比修正系数,利用所述热流密度比修正系数对所述第一热流密度比进行修正,得到第二热流密度比,所述第二热流密度比为所述堆芯在瞬变外力场条件下的最小临界热流密度比,其中,所述瞬变外力场条件由系统运行所处的环境运动条件确定,所述环境运动条件包括升潜条件、倾斜条件和摇摆条件,在所述第二热流密度比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堆芯热工安全准则。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保证热工安全准则适用于瞬变外力场条件下的核反应堆。

    堆芯热工安全准则应用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586290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109762.4

    申请日:2023-02-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堆芯热工安全准则应用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堆芯的第一热流密度比,所述第一热流密度比为所述堆芯在静止条件下的最小临界热流密度比,获取热流密度比修正系数,利用所述热流密度比修正系数对所述第一热流密度比进行修正,得到第二热流密度比,所述第二热流密度比为所述堆芯在瞬变外力场条件下的最小临界热流密度比,其中,所述瞬变外力场条件由系统运行所处的环境运动条件确定,所述环境运动条件包括升潜条件、倾斜条件和摇摆条件,在所述第二热流密度比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应用堆芯热工安全准则。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保证热工安全准则适用于瞬变外力场条件下的核反应堆。

    一种窄通道流动失稳出口界限含气率限值测试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0763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1301106.7

    申请日:2020-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通道流动失稳出口界限含气率限值测试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首先分别获得竖直静止及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的典型运动条件下动态自反馈系统中并联窄通道流动失稳界限含气率;其次在此基础上在参数范围内获得竖直静止和典型运动条件下的并联窄通道流动失稳出口界限含气率限值的影响因子;最后利用条件概率分析方法获得耦合运动条件下动态自反馈条件下窄通道流动失稳出口界限含气率限值。本发明利用条件概率分析方法科学合理的确定耦合运动条件下动态自反馈条件下窄通道流动失稳出口界限含气率限值,解决了现行限值确定方法中的热工裕量保守性和安全评价的问题。

    一种对并联通道流动失稳行为影响机制的表征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5187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698902.7

    申请日:2021-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并联通道流动失稳行为影响机制的表征方法及系统,具体包括:获取影响并联通道流动失稳行为的任一几何构型尺寸流道的特征尺寸;根据所述特征尺寸获得轴向受热均匀性和周向受热均匀性;通过所述轴向受热均匀性和周向受热均匀性的乘积,表征所述几何尺寸流道受热均匀性的无量纲量;在对比分析几何构型尺寸对并联通道流动失稳行为特征以及流动失稳边界时,通过所述无量纲量对不同的几何构型尺寸流道进行区别和表征。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行的单纯适用热工参数表征并联通道流动失稳特征的局限性,对研究并联通道的流动失稳行为以及支持不同尺寸并联通道的相应换热系统的热工水力设计和安全评审尤有重要意义。

    一种并联通道流动失稳行为特性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77711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361803.1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联通道流动失稳行为特性试验装置及方法,所述试验装置,包括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上还串联有泵、并联通道模拟体及换热器,还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还包括相对于泵并联的旁通管段;第一管段、第二管段、旁通管段、第三管段上均设置有截断阀。所述方法基于所述试验装置。采用本方案提供的试验装置及方法,通过在同一试验系统内开展不同驱动方式下的并联通道流动失稳特性的实验研究,有效规避了不同流体驱动方式下不同系统以及闭式循环系统的自反馈特性的影响。

    一种窄通道流动失稳出口界限含气率限值测试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0763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01106.7

    申请日:2020-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通道流动失稳出口界限含气率限值测试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首先分别获得竖直静止及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的典型运动条件下动态自反馈系统中并联窄通道流动失稳界限含气率;其次在此基础上在参数范围内获得竖直静止和典型运动条件下的并联窄通道流动失稳出口界限含气率限值的影响因子;最后利用条件概率分析方法获得耦合运动条件下动态自反馈条件下窄通道流动失稳出口界限含气率限值。本发明利用条件概率分析方法科学合理的确定耦合运动条件下动态自反馈条件下窄通道流动失稳出口界限含气率限值,解决了现行限值确定方法中的热工裕量保守性和安全评价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