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测-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同步冲击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04708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419451.5

    申请日:2021-11-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冲击试验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测‑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同步冲击试验系统,包括冲击加载系统、两套电测系统和光测系统,冲击加载系统由冲击装置结合卡箍、冲击加载架、加载架托共同提供冲击动力;两套电测系统中,第一套系统应变片粘贴于所述入射杆上,用于读取入射杆上的相关实时数据,第二套系统应变片粘贴于试件表面,用于读取试件表面在断裂过程中的相关实时数据;所述光测系统中设置有两台相机,均斜向于试件表面进行图像捕捉。在一次冲击试验中,两套电测系统和光测系统同步完成实验数据记录,可以同时获得入射杆内参数变化、材料断裂过程图像和断裂力学参数,从而有效丰富了材料断裂行为研究的角度,更好的为机械破岩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悬臂式掘锚机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01198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0142092.7

    申请日:2021-0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智能悬臂式掘锚机及施工方法,包括:变频调速自动行走机构设于机体的下方;变频调速自动行走机构用于带动机体在煤矿岩巷下的移动;悬臂液压破碎锤组连接于机体的前方;悬臂液压破碎锤组用于破碎岩石;自动接杆多功能钻臂通过伸缩工作臂与机体相连,自动接杆多功能钻臂用于对岩石钻孔;高速摄像装置设置于机体的上方;高速摄像装置用于拍摄巷道掌子面图像;接触传感器用于感知第一接触信号和第二接触信号;变频调速自动行走机构、悬臂液压破碎锤组、自动接杆多功能钻臂、高速摄像装置以及接触传感器均与中央控制器连接,中央控制器用于智能调控整个装置的运行。本发明能够实现掘锚机的高效全自动工作。

    用于研究围岩爆炸应力波作用机理的实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11871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852654.X

    申请日:2019-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研究围岩爆炸应力波作用机理的实验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可以改变围岩应力、药包数量、药包位置、装药量、药孔直径等条件,通过读取爆破瞬时过程中炮孔周围岩体的应变数据,从而分析爆炸应力波对岩体的作用机理、起裂速度及裂缝发展情况。本发明的用于研究围压下岩体爆炸应力波作用机理的系统,能够研究爆炸应力波产生时对试件的作用机理、爆炸应力波在试件裂纹起裂时的作用效果、不同强度围压下爆炸应力波相互叠加作用的效果及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断裂动力学理论和应力波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末采充填及液压支架切顶沿空留巷双翼交替协同回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82176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71703.0

    申请日:2019-0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炭开采领域,尤其涉及实现末采充填沿空留巷与液压支架切顶沿空留巷的双翼交替协同回采方法。结合现有保护煤柱回收模式的限定,在上山或大巷双翼开采条件下,提出一种实现末采充填沿空留巷与液压支架切顶沿空留巷的双翼交替协同回采方法,采区或带区两翼工作面与上山或大巷贯通,设备向煤柱回收工作面或者相邻、接续工作面开切眼搬运,利用充填与液压支架进行留巷。这种回采方法实现了上山或大巷两侧完全无煤柱开采,提高了矿井回采率;加快了搬家速度,提高了矿井生产效率;改善了目前采区内上行式与带区前进式最后一个工作面回采结束再回收煤柱的限定模式。

    一种金属矿井多风路风温预测分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93383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803135.1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采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金属矿井多风路风温预测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建立金属矿井的巷道围岩的围岩温度场无因次模型,确定巷道围岩的壁面无因次过余温度,以计算各分支巷道的巷道围岩与风流之间的不稳定换热系数,进而确定分支巷道的围岩散热量;同时,计算金属矿井的各分支巷道内不同种类热源的热源散热量,构建多热源耦合条件下包含单一支路巷道风温预测和合风节点风温预测的多风路风温预测模型,并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确定金属矿井的各分支巷道的巷道风流温度以及合风节点处的风流温度。籍以,通过全矿井多风路风温预测,实现对金属矿井复杂风网条件下的风流温度预测,确定多风路配置对井下温度的综合影响,以建立最优风路配置。

    基于移动坐标的掘进巷道围岩温度场和散热量分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64855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410126698.5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采矿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坐标的掘进巷道围岩温度场和散热量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中,将掘进巷道在固定坐标下的围岩温度场简化为轴对称无内热源导热的物理模型,确定在固定坐标下围岩温度场的边界条件,并基于预设的坐标变换模型,将固定坐标下的围岩温度场转化为移动坐标下的温度预测模型,以得到掘进巷道在移动坐标下的围岩温度场,进而,确定掘进巷道的围岩壁面温度及围岩壁面热流密度;最后,基于牛顿冷却定律,根据掘进巷道的围岩壁面温度及围岩壁面热流密度,确定掘进巷道的围岩散热量。籍以,有效减小了围岩散热强度变化对围岩散热量计算造成的误差,提高了掘进巷道围岩温度场和散热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5117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29092.6

    申请日:2023-06-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搅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所述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包括搅拌组件和循环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箱、搅拌轴和配合于搅拌轴的搅拌叶片,搅拌轴穿设于搅拌箱内,搅拌轴内具有通道,搅拌叶片上设有出气口,通道的一端与出气口连通,通道的另一端适于与气体源或水源连通,循环组件包括第一螺旋杆,搅拌箱上开设有第一口和第二口,第一口和第二口在搅拌箱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一螺旋杆的一端与第一口连通,第一螺旋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口连通以将搅拌箱内的浆液通过第一口进入第一螺旋杆内,并通过第二口进入搅拌箱内,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封存装置,可以提高二氧化碳封存效率。

    末采充填及液压支架切顶沿空留巷双翼交替协同回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82176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910271703.0

    申请日:2019-0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炭开采领域,尤其涉及实现末采充填沿空留巷与液压支架切顶沿空留巷的双翼交替协同回采方法。结合现有保护煤柱回收模式的限定,在上山或大巷双翼开采条件下,提出一种实现末采充填沿空留巷与液压支架切顶沿空留巷的双翼交替协同回采方法,采区或带区两翼工作面与上山或大巷贯通,设备向煤柱回收工作面或者相邻、接续工作面开切眼搬运,利用充填与液压支架进行留巷。这种回采方法实现了上山或大巷两侧完全无煤柱开采,提高了矿井回采率;加快了搬家速度,提高了矿井生产效率;改善了目前采区内上行式与带区前进式最后一个工作面回采结束再回收煤柱的限定模式。

    一种圆柱形岩石试件侧面打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55732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1252020.X

    申请日:2020-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柱形岩石试件侧面打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打磨装置包括底座、稳固支柱、夹持柱和打磨棒,所述底座内设置电动机和限位伸缩杆,所述稳固支柱支撑固定整个装置,所述夹持柱固定于底座之间,用于稳固夹紧岩石试件,所述打磨棒环绕夹持柱均匀安设,用于打磨岩石试件侧面,所述打磨方法包括夹持岩石试件、安装打磨棒、调整岩石试件位置、打磨岩石试件、摘取岩石试件,本发明所述圆柱形岩石试件侧面打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不易损伤岩石试件,实用高效且制取成功率高,能一次性打磨制取直径尺寸精准、表面光滑的岩石试件,这为实验室岩石力学试验奠定基础,对预防和控制矿山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