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57732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276763.1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双辊法连续制备锆基非晶合金薄带材的方法。该方法将合金原料或初步制得的母合金在真空感应熔炼炉中熔炼获得锆基非晶母合金熔体,控温达到要求后,充入氩气并打开真空感应熔炼炉与中间包间的闸板阀,将熔体通过预热流道导入具有高纯氩气保护的中间包内。中间包的控流塞棒打开后,合金熔体经布流嘴均匀布流后注入铸辊辊缝中,通过水冷铸辊冷却成形为非晶带材,非晶带材经排辊继续冷却并导入卷取设备。整个铸轧‑冷却‑卷取过程在高纯氩气保护的铸机腔体内完成。本发明中非晶形成过程流程短、冷速快且制备过程连续化,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高效、连续地制备锆基非晶薄带材,促进锆基非晶合金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589884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356327.8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1B4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轧无缝钢管在线冷却工艺的内壁冷却系统和冷却方法,涉及热轧无缝钢管生产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保证钢管厚度方向的冷却均匀性。该系统包括自动化控制装置、多个喷水装置和至少一个吹气装置;吹气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气口和多个第一喷嘴的主体,多个第一喷嘴的第一喷嘴组中每个喷嘴的中心线和第二喷嘴组中每个喷嘴的中心线分别与水平面具有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第一夹角大于第二夹角,进气口与压缩气源连通;喷水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设置于其上的管体,管体一端与分流集水管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喷头,喷头具有多个第二喷嘴,多个第二喷嘴分别与管体呈不同角度设置;自动化控制装置分别与压缩气源、喷头和升降机构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865808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276739.8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双辊法水平连铸厚度为200~1500μm宽幅非晶薄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设定成分冶炼非晶合金,其成分包括锆基、铜基、铁基、镍基等形成极限冷速在500~75000℃/s之间的非晶金属设计其薄带材连续成形的方法,为其后加工工序提供基础材料;(2)通过薄带连铸过程后形成厚度为200~1500μm的宽幅铸带;(3)在惰性气氛条件下进行熔炼、成形并卷取。本发明中非晶形成过程流程短、冷速快且制备过程连续化,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高效、连续地制备非晶薄带材,促进非晶合金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825781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77325.7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双辊法连续制备铁基非晶合金薄带材的方法。首先将合金原料或初步制得的母合金在真空感应熔炼炉中熔炼获得铁基非晶母合金熔体,控温达到要求后,充入氩气并打开真空感应熔炼炉与中间包间的闸板阀,将熔体通过预热流道导入具有高纯氩气保护的中间包内。中间包的控流塞棒打开后,合金熔体经布流嘴均匀布流后注入铸辊辊缝中,通过水冷铸辊冷却成形为非晶带材,非晶带材经排辊继续冷却并导入卷取设备。整个铸轧-冷却-卷取过程在高纯氩气保护的铸机腔体内完成。本发明中非晶形成过程流程短、冷速快且制备过程连续化,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高效、连续地制备铁基非晶薄带材,促进铁基非晶合金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822067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77322.3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双辊法连续制备镍基非晶合金薄带材的方法。该方法将合金原料或初步制得的母合金在真空感应熔炼炉中熔炼获得镍基非晶母合金熔体。控温达到要求后,充入氩气并打开真空感应熔炼炉与中间包间的闸板阀,将熔体通过预热流道导入具有高纯氩气保护的中间包内。中间包的控流塞棒打开后,合金熔体经布流嘴均匀布流后注入铸辊辊缝中,通过水冷铸辊冷却成形为非晶带材,非晶带材经排辊继续冷却并导入卷取设备。整个铸轧-冷却-卷取过程在高纯氩气保护的铸机腔体内完成。本发明中非晶形成过程流程短、冷速快且制备过程连续化,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高效、连续地制备镍基非晶薄带材,促进镍基非晶合金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822066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910276729.4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双辊法连续制备铜基非晶合金薄带材的方法。该方法将合金原料或初步制得的母合金在真空感应熔炼炉中熔炼获得铜基非晶母合金熔体,控温达到要求后,充入氩气并打开真空感应熔炼炉与中间包间的闸板阀,将熔体通过预热流道导入具有高纯氩气保护的中间包内。中间包的控流塞棒打开后,合金熔体经布流嘴均匀布流后注入铸辊辊缝中,通过水冷铸辊冷却成形为非晶带材,非晶带材经排辊继续冷却并导入卷取设备。整个铸轧-冷却-卷取过程在高纯氩气保护的铸机腔体内完成。本发明中非晶形成过程流程短、冷速快且制备过程连续化,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高效、连续地制备铜基非晶薄带材,促进非晶合金的应用与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1890437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010221518.X
申请日:2010-07-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 湖南华菱涟钢薄板有限公司
IPC: B21B4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133
Abstract: 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生产线的轧后冷却系统,在轧线上沿钢板轧制运行方向依次排列密度不同集水管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轧机后设置超快速冷却区和层流冷却区,超快速冷却区采用密集管流结构,共设2组,上、下集管分别对应布置在每根轧辊的上、下方,并与高压水管相接,该集管喷嘴为倾斜喷射式缝隙结构;层流冷却区粗冷段集管组数量为5~10组,加密冷却段集管组数量为5~10组,精冷段组数量为2~3组;层流冷却段下集管采用喷管喷嘴,布置在每个辊道间隙中,与常压供水管路连接;本系统的每组集管前、后均布置有吹扫装置,并且辊道两侧还设置侧吹装置,及时去除钢板表面的残留水。根据生产产品和轧机参数的不同调整冷却强度,能满足带钢从轧后800~1000℃快速冷却至200~750℃的温度区间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319748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191884.X
申请日:2011-07-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1B45/02
Abstract: 一种产生扁平射流的冷却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冷却装置内管与外管通过定位条偏心固定形成内管与外管间空腔,并在轴向形成一狭缝,狭缝宽度由拉紧螺栓和压紧螺栓进行调节,内管入口端焊接有法兰与冷却介质管路相连接,出口端用钢板焊接密封,并设置有内腔排污口。内外管间空腔入口端通过端板焊接密封,出口端通过端板与法兰进行密封,并能对内外管间空腔进行排污。内管开有2排整齐通流孔,冷却介质入口端部法兰进入内管后经通流孔流入到内外管间空腔,再经狭缝形成扁平喷射流对钢板进行冷却。本装置内外管的偏心设置对冷却介质形成多道阻尼,狭缝使冷却介质在轧线宽度方向上形成均匀的扁平喷射流,在外管外径向焊接有多道加固筋防止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2274864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201555.9
申请日:2011-07-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21B4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133
Abstract: 一种基于超快冷技术的轧后冷却系统,在轧线上沿钢板轧制运行方向依次排列不同结构冷却集管的冷却装置,上、下分流集管直接与主供水管相接,每根分流集水管控制1组喷嘴;其特征在于采用轧后先布置超快冷装置,其次再布置层流冷却装置的组合方式,超快冷装置的超快冷却区中,喷嘴形式为倾斜喷射式缝隙喷嘴与高密管式喷嘴混合排列,上喷嘴与移动梁一起上下运动,来满足不同钢板的板型;层流冷却区每组上喷嘴由2组单边U型管组成,每组为3排单边U型管,每组上喷嘴与2组下喷嘴对应;本系统前、后均布置有吹扫装置,并且辊道两侧还设置侧吹装置,及时去除钢板表面的残留水。采用超快冷和层流冷却装置优化组合布置方式,达到较高的冷却速率,实现钢板的均匀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2274808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191861.9
申请日:2011-07-0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形成高密度喷射流的冷却装置,它是由本体及小喷嘴构成。本体由钢板焊接制成,在钢板焊接成一体的壳体内垂直焊接隔板,钢板中间间隔的焊接有多个均流筒状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下板平面与待冷却钢板成一定角度,壳体下板平面加工有2—3排螺纹孔,带有螺纹的小喷嘴通过螺纹与壳体下板连接固定,小喷嘴可加工有2—5mm内孔。制造方法:材料全部采用不锈钢,采用氩弧焊焊接工艺,焊后在200~500℃范围内进行去应力退火,最终保证整个冷却装置在高温工作环境下的平直、不变形。本发明降低了制作难度,节约成本,维修方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