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6018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43013.0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7/36 , G21C17/1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核电源启动系统及方法以及核反应堆,其中,核电源启动系统适用于启动核反应堆,核反应堆包括堆芯,其中堆芯包括转鼓和基体,核电源启动系统包括:测量单元,测量单元包括多个堆外探测器,堆外探测器用于探测核反应堆的多个堆芯信号;智能监测单元,智能监测单元接收并分析多个堆芯信号,并根据堆芯信号获取堆芯的多个堆芯参数;控制单元,智能监测单元根据多个堆芯参数对控制单元发送控制转鼓的控制指令,控制单元根据控制指令控制转鼓的转动角度以及转动速率。本申请提供的核电源启动系统及方法以及核反应堆能够根据反应堆的实时状态控制转鼓以实现自动调整优化启堆过程,进一步保证核反应堆的启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96207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64181.3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微型反应堆用镍基合金,按重量比计含有:14%.0‑20.0%的Cr,3.0%‑5.0%的Fe,0.1%‑2.0%的Mn,3.0%‑5.0%的Mo,3.0%‑5.0%的W,0.05%‑0.15%的C,0.005%‑0.05%的La,余量为Ni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所述不可避免的杂质中,按重量比计,0
-
公开(公告)号:CN11931313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1503647.1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02
Abstract: 一种基于定量预测模型的热管微堆概率安全目标制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始发事件清单及始发事件频率,建立事件序列模型,建立事件树分支对应的事故响应措施失效的故障树并计算失效概率,对事件树进行布尔运算得到事件序列的终态频率,对释放的放射性核素活度超过剂量约束限值的事件序列进行加总和随机抽样得到频率约束限值,从而得到热管微堆的剂量约束限值‑频率约束限值耦合的安全目标。该方法从热管微堆的结构出发计算得到概率安全目标,符合热管微堆的技术实际,能够为热管微堆的设计、制造及结构优化提供有效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931251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1507699.6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21C15/257 , G06F113/14 , G06F119/02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首次针对热管微堆设计,提出一种系统、全面的堆芯不熔化分析评价方法,方法包括基于概率论和工程判断筛选可能导致堆芯熔化的事故工况;将所述事故工况输入热管微堆分析模型,计算所述事故工况下热管微堆内各个部件的温度,根据所述热管微堆内各个部件的温度评价堆芯是否损伤;将所述热管微堆内各个部件的温度输入热管微堆力学模型,计算支撑堆芯的基体的力学参数,根据所述力学参数评价所述基体的结构完整性;根据堆芯是否损伤和所述基体的结构完整性评价是否满足堆芯不熔化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31199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1507040.0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7/13 ,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启动计算方法、仿真装置及可读介质。其中热管启动计算方法包括:建立热管热阻网络模型,所述热管热阻网络模型中的蒸气腔被划分为多个节点控制体,相邻节点控制体之间通过热阻连接;基于热阻网络法计算每个节点控制体的温度;逐个判断节点控制体的温度是否超过热管启动温度,如果是,将所述节点控制体设置为启动状态,如果否,将所述节点控制体设置为未启动状态,并修改未启动状态的节点控制体之间的热阻来控制热管内部的热流量传递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931168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1503645.2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6/22 , G21C17/00 , G21C15/257 , G06F16/242 , G06F18/2431 , G06F18/213 , G06F18/211 , G06F30/10 , G06Q50/06 , G06F119/08 , G06F119/06 , G06F119/02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热管微堆的保护信号的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得热管微堆的安全准则,其中每一安全准则涉及至少一个保护信号;根据安全准则确定包括至少一个潜在保护信号的第一潜在保护信号清单;获得包括至少一个事故类别的热管微堆事故清单,每一事故类别包括一个或多个事故;根据热管微堆事故清单确定包括至少一个潜在保护信号的第二潜在保护信号清单;根据法定保护信号要求和设计约束条件对第一潜在保护信号清单和第二潜在保护信号清单进行可实施性优化,确定初步保护信号清单;以及对初步保护信号清单中的保护信号进行关键事故验证,以确定满足安全准则的保护信号整定值,从而获得最终保护信号清单。
-
公开(公告)号:CN11929306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06639.X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6/242 , G06F16/245 , G06F16/2458 , G06Q50/06 , G06Q10/0635
Abstract: 一种固态微堆设计基准事故的选取方法:根据始发事件列表及对应的发生频率,建立事件树并计算事件序列的发生频率;获得固态微堆设计基准事件;提供关键安全功能列表及PSA建模的系统,以在全部设计基准事件中均作为事故后果缓解系统的系统作为安全相关系统,筛选出只有安全相关系统成功执行的设计基准事件作为固态微堆的设计基准事故。该方法能够基于风险指引针对固态微堆的结构设计特点进行有效分析,合理地筛选出设计基准事故,有效提高固态微堆的安全管理水平。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固态微堆设计基准事故的选取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893617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13219.2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微堆用换热器,涉及核反应堆冷却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热管微堆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和设置在换热器壳体内的外套管,外套管的内部插入有热管,且外套管的内部设有第一凸起,该第一凸起的内直径与热管的外径相匹配,既可支撑热管,也可在外套管和热管间形成介质流道,介质通过该流道与热管换热,提高换热效率,且介质在流道内沿轴向流动换热,可以有效避免管束振动,确保热管安全。同时,冷介质进入换热器壳体后先接触外套管,可以避免冷介质直接冲击热管,防止热管温度迅速降低失效,提高热管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1910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55652.4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快速降功率方法,提供多组灰控制棒,计算功率‑棒位斜率因子F=ΔP/ΔS,其中ΔP为堆芯相对功率变化百分比,ΔS为控制棒下插步数;当达到给定的降功率触发条件时,计算灰控制棒所需下插步跃数ΔN=(P0‑Pt)/F,其中P0为当前堆芯相对功率百分比,Pt为降功率触发条件下匹配二次侧功率的堆芯功率百分比;并进一步计算目标棒位Nc=N0‑ΔN,其中N0为当前灰控制棒棒位,设单组所述灰控制棒完全下插对应的步数为n,根据kn
-
公开(公告)号:CN11412131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1424434.0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3/032 , G21C15/12 , G21C15/18 , G21C15/2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紧凑式反应堆的非能动安全系统,包括安全壳、堆芯、压力容器、余热排出系统热交换器和换料水箱;所述安全壳顶端设置有顶盖,安全壳内部一侧设置有换料水箱,安全壳内部中部设置有压力容器;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紧凑式反应堆的非能动安全系统,该系统取消了一回路冷却剂主管道,消除了大破口发生的可能;取消了中压安注系列,简化系统设计;无需依靠外部动力或安全级交流电源实现事故缓解,采用水冷空冷衔接匹配钢制安全壳外混凝土紧贴设计;优化了安全换料设计,采用顶部换料方式,正常运行时,节约换料时间,提升了小堆经济性;事故时,极大降低事故后通过安全壳泄漏的放射性,增强了小堆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