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3740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84422.6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核能装备测试验证中心有限公司 , 国电投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Inventor: 宋印玺 , 翁娜 , 周全 , 李荣博 , 徐培星 , 徐国飞 , 陈其昌 , 雷云 , 夏栓 , 汤春桃 , 杨波 , 赵冬建 , 王春刚 , 张无垠 , 申越 , 刘曦 , 刘子龙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端面法兰;内管和外管,内管的外壁与待测量的金属圆筒的内壁贴合,外管的内壁与金属圆筒的外壁贴合;外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端面法兰配合固定,以使外管内形成一密闭空间;外管通过其两端的端面法兰串接到管路中;空压机,接入管路;电加热棒,设置在内管内用于加热内管;热电偶,设置在内管和金属圆筒之间,热电偶用于测量所述金属圆筒内壁面的温度。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整体操作方便,测量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893617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13219.2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科技孵化有限公司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微堆用换热器,涉及核反应堆冷却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热管微堆用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和设置在换热器壳体内的外套管,外套管的内部插入有热管,且外套管的内部设有第一凸起,该第一凸起的内直径与热管的外径相匹配,既可支撑热管,也可在外套管和热管间形成介质流道,介质通过该流道与热管换热,提高换热效率,且介质在流道内沿轴向流动换热,可以有效避免管束振动,确保热管安全。同时,冷介质进入换热器壳体后先接触外套管,可以避免冷介质直接冲击热管,防止热管温度迅速降低失效,提高热管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246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93908.5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流密度试验系统及方法,其中,热流密度试验系统包括:离心泵,适于为试验系统提供试验工质,离心泵包括离心泵第一端和离心泵第二端;调节阀门,调节阀门一端与流量计的一端连接,调节阀门适于调节试验工质的流量,其中,流量为200kg/(m2·s)~1300kg/(m2·s);试验本体,本体第一端和本体第二端,本体第一端和调节阀门连接,本体第二端和离心泵连接;流量计,流量计一端与离心泵第二端连接,流量计适于监测试验本体内的试验工质的流量;测量装置,测量装置与试验本体相连,适于测量试验本体的热流密度。本申请能够对低流量热流密度进行有效试验,进一步提高低流量热流密度的试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2610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38286.0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5C7/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材料的装置及方法。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材料的装置包括:封口段,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连接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面连接;推进段,具有相对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第二端与第三端面连接,第二端面与第三端面之间具有容纳涂覆材料的空间;推进件,与第四端面连接,其中,推进件适用于在管道内壁涂覆涂覆材料时推动推进段,在涂覆过程中,涂覆材料从推进段与管道内壁之间的缝隙挤出并涂覆在管道内壁上。本申请的装置通过将涂覆材料从推进段与管道的内壁之间的缝隙挤出并涂覆在管道的内壁上,如此能够在管道的内壁上涂覆均匀且连续的涂覆材料层。
-
公开(公告)号:CN11951746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16867.X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固态堆芯紧急停堆装置,包括安全棒、导向筒和驱动机构。其中,安全棒包括包壳与中子吸收体,并能够沿轴向滑移进入反应堆堆芯;导向筒设置在反应堆堆芯中,为安全棒提供导向滑道,导向滑道具有水平设置的底面和两侧的倾斜面;驱动机构为安全棒提供轴向驱动。包壳的下表面设置有垫块,安全棒通过垫块与斜壁面相抵接,与底面分离。该固态堆芯紧急停堆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安全棒的滑动阻力,减少安全棒包壳磨损,提高停堆响应速度与可靠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固态堆芯紧急停堆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750546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011545100.4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G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长寿期中子源装置及使用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可密封安装长寿期中子源的中子源组件,所述中子源组件与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中子源组件通过所述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插入或提出反应堆堆芯;所述长寿期中子源可选择镅铍源或钚铍源。本发明可以显著降低中子源材料在反应堆运行时的消耗,保持中子源材料的长寿期特性,因而可以一个或多个机组重复使用,从而避免国内每个新建核动力厂机组都有面临一次中子源材料采购的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不确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1265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1512206.8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3/08 , G06F18/2135 , G06F18/23 , G06F18/2431 , G06F18/27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固态堆芯的温度仪表位置的确定方法和温度场预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其中,温度仪表位置的确定方法包括:根据固态堆芯设计方案确定允许布置温度仪表的坐标范围;在所述坐标范围内,按系统抽样选取p个仪表坐标,p为大于1的整数;计算每个仪表坐标的重要度;选取重要度较高的仪表作为温度仪表的布置位置。温度场预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包括,训练损失函数包括对堆芯温度场特征向量的回归损失项和判断是否触发安全保护的分类损失项。本发明针对固体堆芯温度梯度大、可测位置有限的问题,提出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评价仪表坐标重要度的方法,筛选出对温度场预测较为重要的仪表坐标,并训练形成对相应的温度场预测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931250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1509874.5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G21C17/00 , G06F30/20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113/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微堆的安全性分析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热管微堆的设计特征进行关键现象识别和分级分析以获得热管微堆现象分级表;基于热管微堆的设计特征和热管反应现象分级表进行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以获得热管微堆事故清单;根据热管微堆重要部件、核电厂安全法规和热管微堆事故清单确定热管微堆安全准则;根据热管微堆安全准则和热管微堆事故清单确定热管微堆的潜在保护信号清单;根据法定保护信号要求和设计约束条件对潜在保护信号清单进行可实施性优化,确定初步保护信号清单;以及对初步保护信号清单中的保护信号进行关键事故验证以获得最终保护信号清单。
-
公开(公告)号:CN11931124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1507169.1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8/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微堆系统分析软件的数据结构设计方法,包括:根据热管微堆结构和数据含义对系统分析软件中涉及的数据变量按类别进行划分;根据所述类别构建全局数据,通过映射建立所述全局数据对应的本地数据;设计所述全局数据与所述本地数据的数据流,所述数据流包括:在进行每一步瞬态计算前,将所述全局数据中的数据拷贝至所述本地数据;对所述本地数据中的数据进行计算,获得下一时间步的数据;将下一时间步的数据传回所述全局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30968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1507320.1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K7/02 , G06F30/20 , G06T17/00 , G01K1/0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微堆堆芯温度测量方法,包括对热管微堆堆芯进行建模获得堆芯三维模型;在堆芯三维模型上模拟不同的热管失效工况,得到堆芯的温度场分布规律;根据温度场分布规律确定多个基体温度测点;根据多个基体温度测点的温度得到热管微堆堆芯的温度;根据温度场分布规律确定多个基体温度测点包括根据温度场分布规律确定多个候选测点方案,每个候选测点方案包括多个候选测点;判断候选测点方案是否满足约束条件,如果满足,则将候选测点方案中的候选测点作为基体温度测点,约束条件为对于不同的热管失效工况,在基体或燃料棒达到温度超限值之前,候选测点方案中至少一个候选测点能够监测到候选测点的温度在预设时间内达到预设温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