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35948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493312.6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洞中柔壁喷管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支点柔壁喷管结构设计方法。包含:预设柔壁喷管的设计输入参数;预设m组设计型面、支撑点数量p、n组支撑点位置以及不同的支撑点伸长量,所述n组支撑点位置中每组支撑点位置包含p个支撑点的位置坐标,p为大于1的正整数;根据所述设计输入参数、任一预设支撑点位置和任一预设支撑点伸长量计算柔板变形曲线;计算所述柔板变形曲线与任一所述设计型面之间的偏差;根据所述偏差调整支撑点伸长量、确定n组支撑点位置中最佳支撑点位置以使m组设计型面均与所有柔板变形曲线的偏差最小。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结构形式,实现了马赫数调整范围1.0~3.0,型面精度优于0.1mm。
-
公开(公告)号:CN117446224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754257.1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B64U10/14 , B64U10/20 , B64U10/25 , B64U10/70 , B64U30/295 , B64U30/297 , B64U30/40 , B64U40/10 , B64D1/10 , B64D1/12 , B64D1/00 , B63C11/52 , B64U101/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上无人机及水下探测器投放和回收方法,涉及水上无人机领域,所述水上无人机包括:机身和固定在机身两侧的机翼,其中,机身下表面固定有浮筒,机身尾部固定有垂直尾翼,垂直尾翼上可转动地连接有水平尾翼,两侧机翼下方对称固定有至少一个电机舱,电机及螺旋桨可转动地安装在电机舱前方,每个电机舱均安装有一可折叠收纳于电机舱内以及可展开伸出电机舱外的机械臂,机械臂上安装有用于投放和回收水下探测器的夹取机构,本发明将水上无人机与水下探测器结合,使得水下探测器的投放和回收实现无人化安全操作,以及将水上无人机与水下探测器的结合进行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736956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94477.5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5D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参数校准装置调节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已构建的多参数校准装置实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装置回路、调温系统、调压系统、中压气源和核心控制器系统,装置回路是首尾相连的气流通路,该气流通路具有标准段和换热器段,在该气流通路中设置有驱动气流流动的驱动件;调温系统用于调控气流通路的温度;调压系统调控气流通路的压力;核心控制器用于对整个装置进行控制;本发明对温度、压力、风速三个量进行控制解耦,通过合理控制策略和适度控制方法,由核心控制器系统统一调配调温系统、调压系统、调速系统有序运行,实现该装置回路温度、压力、风速的精确调节与控制,使校准装置具备提供温度、压力、风速等多参数测试校准环境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533066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110820547.6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风洞水压试验洞体结构变形量及应变量测量方法及装置,涉及风洞设计与测试技术领域,本方法采用立体视觉成像系统记录洞体结构变形过程中标识图案,通过图像块匹配方法,和立体视觉三维重建,可以一次性计算出洞体结构变形场,提高了风洞水压试验洞体结构变形量的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8997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75244.0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M9/06 , G01M9/08 , G06V10/24 , G06V10/36 , G06V10/52 , G06V10/80 , G06V10/764 , G06V10/766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洞体漏冷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风洞检测领域,基于温度场图像对漏冷区域进行初步定位,得到初步漏冷区域;基于洞体可见光图像对初步漏冷区域进行精准定位,得到准确漏冷区域;对准确漏冷区域进行过滤筛选,得到高置信度漏冷区域。本发明利用双光相机同时采集洞体表面纹理图像和温度场图像,采用RefineDet构建深度模型检测器,进行基于红外图像的漏冷区域初定位;采用改进ResNet‑50模型构建基于可见光图像的漏冷异常结霜区域识别精定位;采用波峰阈值法对RefineDet、ResNet‑50模型检测出的区域的目标进行再次判定,确保洞体漏冷漏液位置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71848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93891.2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表面剪应力敏感膜剪切模量的方法,涉及剪切模量测量领域,本方法测量待测表面剪应力敏感膜试件倾斜时在自身重力剪切方向分量作用下的表面标记粒子在倾斜方向的位移、施加外部剪应力作用下表面剪应力敏感膜表面标记粒子在倾斜方向的位移及相应的剪应变,消除敏感膜自身重力影响和测量装置内部部件可能存在的刚性位移的影响,且无需夹持待测表面剪应力敏感膜,不产生夹持形变,能够得到表面剪应力敏感膜所受表面剪应力及产生相应剪应变的精确数据,再通过两者函数关系得到表面剪应力敏感膜的剪切模量,本方法能够有效减小测量误差,更准确地得到表面剪应力敏感膜的剪切模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60930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0117280.9
申请日:2022-02-08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激光诱导透明冰体发出荧光的荧光边界线提取方法,该方案对图像进行亮度分割,将图像分割为较亮、较暗两个区域;根据激光器的位置,选取靠近激光器一侧的亮、暗交界区域,作为荧光边界线粗定位区域;在荧光边界线粗定位区域,计算图像的梯度,根据梯度计算亮、暗分界线的方向y;根据方向y,设置m*d的采样区域,在采样区域内,计算图像的边界E;该方案可有效提取激光诱导荧光边界线坐标,再根据系统标定结果,即可完成透明冰体轮廓线测量,结合三维扫描装置,通过三维点云拼接,即可完成冰形三维形貌测量,解决了现有线结构光提取方法,不能用于激光诱导荧光透明冰体三维形貌测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9512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665404.1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驱动的机翼翼面变形机构。本发明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驱动的机翼翼面变形机构通过加热形状记忆合金丝,使其恢复到变形前的形状,从而产生驱动力,驱动外部连接的零部件发生运动,能够有效实现机翼翼面变形驱动机构的结构轻量化而且无液压油泄露风险。本发明的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驱动的机翼翼面变形机构适用于机翼翼面、机翼前后缘、机翼襟翼、机翼后缘的变形驱动或直升机旋翼后缘调整片的变形驱动,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55737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836726.8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洞液压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负负载机构液压伺服调节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节流阀、减压阀、第二节流阀、溢流阀、上腔压力传感器、下腔压力传感器、油缸和伺服比例阀,通过减压阀和溢流阀控制油缸上腔压力,所述控制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关闭两只节流阀;打开伺服比例阀驱动油缸向下运动;打开节流阀,通过减压阀、溢流阀调节油缸两腔压力;伺服比例阀闭环控制油缸运动。本发明解决大负负载机构液压系统中因伺服比例阀开口与油缸面积比不匹配时造成油缸上腔吸空或者油缸下腔超过工作压力等问题,实现油缸驱动大负负载机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21336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525027.1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洞试验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型低温风洞自动化湿气清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抽真空清洗准备;抽真空清洗;连续清洗准备;连续清洗;将风洞状态调整至待命状态,湿气清洗完毕;以及全程露点的采集。本发明简单高效,实现了非干预的自动化湿气清洗功能,能够实现全自动地完成大型低温风洞复杂的湿气清洗过程,试验人员不需要一步一动实时操作和监控,通过简单的“一键启动”便可安全高效地实现大型低温风洞的湿气清洗,极大地降低了试验人员的负担,避免了人为误操作带来的问题,显著提高了风洞运行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