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4929533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20958793.3
申请日:2021-05-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60R19/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扩管吸能机构,包括复合扩管,所述复合扩管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轴芯、转化管及强化管;所述轴芯、转化管及强化管同轴设置;所述轴芯的外部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转化管的内部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均设置于所述轴芯与转化管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柱及第二支撑柱间隔设置;所述的第一支撑柱及第二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轴芯的中心轴平行;所述复合扩管的底部设置有锥台;所述强化管的外部设置有多个环状丝束环。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吸收高速碰撞给与驾驶员和乘客的冲击伤害,从而有效保障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14581074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22807128.2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区域燃烧的燃烧器,包括燃烧器筒体、燃气喷射系统及稳焰盘;所述燃气喷射系统及稳焰盘设置于所述燃烧器筒体内;所述燃气喷射系统包括中心燃气管以及多个以所述中心燃气管为中心旋转对称设置的环形燃气喷管;所述中心燃气喷管的末端设置有多个中心燃气通孔;所述燃气喷射系统还包括多个以所述中心燃气管为中心旋转对称设置的燃气支管,所述燃气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环形燃气喷管;所述燃气支管上沿所述燃烧器筒体的径向设置有第一分流通孔,所述燃气支管远离所述环形燃气喷管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分流通孔;所述环形燃气喷管的末端设置有环形燃气通孔;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提高燃烧效率,使燃烧器受热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213872687U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22702832.1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枪旋流式低氮燃烧器,包括旋流器、燃气喷射系统及燃烧器筒体;旋流器及燃气喷射系统设置于燃烧器筒体内;旋流器包括同心设置的旋流外圆环及旋流内圆环,以及设置于旋流外圆环及旋流内圆环之间的旋流直叶片;旋流直叶片上设置有多个叶片凹槽;旋流外圆环的外部还同心设置有通孔圆环,通孔圆环上设置有多个旋流通孔;燃气喷射系统包括中心燃气喷枪及多个环形燃气喷枪;燃烧器筒体上还设置有燃气进气环,燃气进气环连通有环形燃气进气口;燃烧器筒体还连通有主燃气进气口。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优化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燃烧的燃烧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2775299U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21203026.3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手性结构及吸能缓冲结构、汽车车身,反手性单元具有旋转负泊松比结构,在承载过程中通过韧带将受力传导至节圆上,使得节圆具有旋转的趋势,同时会把韧带卷起,形成压缩截面缩小,拉伸截面增大的负泊松比状态。当韧带变形结束后,节圆与节圆进行挤压,此时进入第二个变形阶段,由于三个反手性单元分别位于三维坐标中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且三个节圆均相交连接共形成六个连接点,使得该混合手性结构在受到撞击时三个节圆不容易错位或变形,整体结构稳定,使得其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能力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212455329U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21204155.4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手性结构及缓冲吸能结构,混合手性单元具有旋转负泊松比结构,在承载过程中通过韧带将受力传导至节圆上,使得节圆具有旋转的趋势,同时会把韧带卷起,形成压缩截面缩小,拉伸截面增大的负泊松比状态。当韧带变形结束后,节圆与节圆进行挤压,此时进入第二个变形阶段,由于三个混合手性单元分别位于三维坐标中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内,且三个节圆均相交连接共形成六个连接点,使得该混合手性结构在受到撞击时三个节圆不容易错位或变形,整体结构稳定,使得其承载能力和能量吸收能力较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455305U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22207037.5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F16F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吸能的复合式胶囊,包括类橄榄结构的内芯和复合管,该内芯过盈配合装设在复合管内;该内芯包括三组类橄榄结构单元,每组类橄榄结构单元中:包括两个类橄榄结构单元,每个类橄榄结构单元都包括两沿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正多边形的端板,该两端板的每个顶角间都固接有固杆,该固杆呈中间高两端低的结构以使类橄榄结构单元呈类橄榄结构,且两类橄榄结构单元的一端板对齐背靠固接在一起;该三组类橄榄结构单元呈品形固定堆接在一起;该复合管呈三明治结构且包括外防护管、芳纶纤维夹层和内防护管,芳纶纤维夹层固定夹设在外防护管和内防护管间。它具有如下优点:具有减振吸能及能够多次利用及小位移的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2447413U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21218524.5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60R19/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性结构、缓冲吸能结构、防撞吸能结构和汽车防撞梁。所述手性结构包括:三个手性单元,所述手性单元包括节圆和八个韧带,所述节圆包括均匀间隔布置的四个象限点,每两个韧带界定出一韧带组,韧带组中的两个韧带的第一端相交界定出一相交点,第二端相间隔开并与该节圆相切连接,其中,节圆的圆心、相交点和节圆的其中一个象限点共线,相邻两个韧带组的韧带的第二端相交,其中,三个手性单元的节圆的圆心重合并两两垂直相交连接在所述象限点和相交点上。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具有高抗压强度和良好的吸能效果,有利于提高缓冲作用的手性结构、缓冲吸能结构、防撞吸能结构和汽车防撞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417178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21982139.5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60R19/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汽车碰撞吸能三明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吸能层、吸能内芯和吸能内芯包裹层;所述端部吸能层由钛金属层和铝合金层级波纹管组合而成,铝合金层级波纹管置于两层钛金属层中间;所述吸能内芯包括铝合金圆管和金属泡沫材料,所述金属泡沫材料置于铝合金圆管夹层;所述吸能内芯结构由内芯胞元结构在X轴、Y轴和Z轴,按照正置-倒置-正置的顺序阵列形成,各内芯胞元结构之间通过钎焊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内芯胞元结构包括铝合金圆管和金属泡沫材料,所述金属泡沫材料置于铝合金圆管夹层中。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碰撞吸能盒峰值应力高、低效、质量重、适用面窄等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320888U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821974606.5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B60R19/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部特殊填充的新型汽车吸能盒装置,包括双层六边形薄壁管和内部填充结构,以及铝泡沫;所述填充结构是通过层叠设置的多片六边形板,以及连接在相邻两片六边形板之间的圆管;相邻两片六边形板之间连接有六个圆管,并且每一层中的六个圆管分别与其上一层和下一层的六个圆管所在的位置交互错开;所述铝泡沫填充在六边形板内部,并且铝泡沫的密度由上之下梯度增加。本实用新型主要克服传统吸能盒初始峰值力高,吸能不稳定、不持续且效率较低等问题,设计出结构简单且整个吸能过程持续、高效率的汽车吸能盒,来有效保障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520729U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21090595.4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确定堆积散粒状物料空隙率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固定架、激光测量仪、传送带、水箱、水位显示器以及液位传感器,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一横杆,所述激光测量仪固定设置在横杆上,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激光测量仪下方,所述水箱设置在传送带出口下方,所述水位显示器设置在水箱外侧,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水箱内,所述水位显示器与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激光测量仪为线激光测量仪或二维激光扫描测量仪。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测量方式较为繁琐,耗时、耗力,人为因素较多,容易造成较大误差影响测量结果等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