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8158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67684.5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B23P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厚度截面梯度性能控制的钢构件及制造方法和应用,属于汽车、机械零件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制备梯度性能控制钢构件时需要通过热压成形、焊接或激光烧结等方式进行,其制造过程复杂且耗时长,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现了同一钢板性能梯度控制,可用于汽车防撞梁等要求性能梯度零件的制造。本发明制造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零件展开尺寸切割钢板;步骤2、利用折弯变形或辊弯变形的方式将钢板冷加工成弧面,分别产生受拉和受压的受力方式;步骤3、按照零件尺寸要求精加工钢板,完成零件制造。本发明能够制备得到一体式厚度截面梯度性能控制的钢制零件,无需钢板热冲压成形、焊接和激光烧结等复杂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538669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0946233.5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高碳轴承钢心部强韧化和表面超硬化的复合热处理方法,属于轴承钢热处理技术领域。工艺包括:高碳轴承钢GCr15的球化热处理工艺、调质热处理工艺、表面感应热处理工艺以及最终回火热处理工艺。优点在于,通过复合热处理可以获得心部硬度≥40HRC和韧性Aku≥40J,同时复合处理后表面硬度≥65HRC和4.5GPa赫兹应力下室温接触疲劳寿命L10≥1x108次;不仅可以在GCr15钢使用提高性能,而且可以在GCr18Mo、440C和M50等轴承钢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7410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377200.4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1N33/2022 , C21D6/00 , C21D1/18 , C22C38/22 , C22C38/00 , G01N23/2251 , G01N23/207 , G01N3/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氮马氏体不锈钢脱碳脱氮层评价方法,高氮马氏体不锈钢的成分包括Cr≥12%,N≥0.1%,C≥0.2%,Mo≥0.5%,余量为Fe,以及少量添加的V、Nb微合金元素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以上成分的钢淬火处理后获得马氏体组织;脱碳脱氮层评价采用成分分析法、相分析法和硬度分析法进行分析,取得到的最大脱碳脱氮层深度作为预留加工余量厚度。其有益效果是:所述脱碳脱氮层评价方法包括成分分析、相分析、硬度分析、组织分析等方法等,把这些表征方法的评价结果相结合,能够准确判断高氮马氏体不锈钢脱碳脱氮层深度,为加工余量的设定以及科学研究提供准确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62616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410007404.7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C23C8/02 , C23C8/80 , C21D1/32 , C21D1/18 , C21D6/04 , C21D9/00 , C23F17/00 , C21D6/00 , C23C8/26 , C23C8/5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氮马氏体不锈钢表面渗氮超硬化方法及高氮马氏体不锈钢,属于不锈钢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氮马氏体不锈钢仍无法满足高耐磨和耐高温的需求的问题之一。高氮马氏体不锈钢表面渗氮超硬化方法,包括:步骤1、球化处理和淬回火处理;步骤2、长时间表面渗氮处理,渗氮时间25h以上;步骤3、组织稳定化回火。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高氮马氏体不锈钢的硬度高,耐磨性好,耐高温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32799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07468.8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素体基轻质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轻质钢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轻质钢的冷速敏感、使用温域较窄的问题之一。铁素体基轻质钢的组分以质量百分比计为:C 0.04%~0.12%,Mn25.0%~36.0%,Al 8.0%~10.0%,P<0.02%,S<0.01%,Nb 0.05%~1.0%,V 0.05%~1.0%,Mo 0.5%~1.5%,W 0.5%~1.5%;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本发明的铁素体基轻质钢室温至‑196℃的强度、韧性均较好,适用范围广,制备方法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371817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964076.6
申请日:2021-08-21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8 , C22C38/46 , C22C38/50 , C22C33/04 , C21D1/32 , C21D1/18 , C21D8/06
Abstract: 一种双细化高强韧长寿命中高碳轴承钢及制备方法,属于高强韧长寿命轴承钢制造技术领域。该轴承钢化学组成为:0.64~0.94wt%C,1.20~1.80wt%Cr,≤0.65wt%Si,≤0.65wt%Mn,≤0.30wt%Ni,≤0.25wt%Cu,≤0.15wt%Mo,≤0.15wt%Nb,≤0.15wt%V,≤0.15wt%Zr,其中Nb、V、Mo和Zr添加总量要求0.10%≤Nb+V+Mo+Zr≤0.30%,余量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优点在于,具有组织细化、韧性高和疲劳寿命长,能够满足高端装备对高冲击、高转速、长寿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轴承钢组织性能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08882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0212848.0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38 , C22C38/3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24 , C22C38/22 , C22C38/32 , C22C38/20 , C21D8/06 , C21D8/02
Abstract: 一种微合金化高强韧低密度钢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Fe‑Mn‑Al‑C合金系的铁基奥氏体微观组织结构分布以下微合金化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V,Nb,Ti,Mo,且所述微合金化元素与所述Fe‑Mn‑Al‑C合金系中的C在奥氏体晶粒中和/或奥氏体晶界中以碳化物析出,有利于实现低密度钢的高强韧和低密度的有效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48098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534311.2
申请日:2021-12-15
IPC: C22C38/14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0/00 , C21D8/00 , C21D8/02 , C21D8/06 , C21D6/02
Abstract: 一种Ti合金化低密度高强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低密度钢技术领域。化学质量百分比为:4.5%≥C≥1%,35%≥Mn≥25%,12%≥Al≥8%,10%≥Ti≥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在此基础上添加Mo≤5%、V≤5%、Nb≤0.5%、稀土微合金元素进行强化;微观组织由奥氏体基体和析出相组成,利用TiC析出相在低密度钢中起到细化晶粒作用。通过冶炼、锻造和固溶处理,利用TiC析出相的调控及细化晶粒作用,获得奥氏体基低密度钢,密度≤6.6g/cm3,抗拉强度≥1000MPa。
-
公开(公告)号:CN11346295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0603335.2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0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0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2 , C21D1/18 , C21D1/32 , C21D6/00 , C21D8/06 , C21D9/00 , C22C33/04 , B21J5/00
Abstract: 一种长寿命高可靠性大原子合金化高温轴承钢,属于高温轴承钢强韧化与抗疲劳化技术领域,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数为:C:0.75‑0.85%、Cr:3.75‑4.25%、Mo:4.0‑4.5%、V:0.90‑1.10%、Si:≤0.35%,Mn:≤0.35%、P:≤0.015%、S:≤0.0080%、Cu:≤0.20%、Ni:≤0.25%、Co:≤0.25%、W:≤0.25%、Nb:≤0.20%、Zr:≤0.20%、Ce:≤0.05%、La:≤0.05%,余量Fe;其中,稀土Ce、La、Nb和Zr合金化元素联合添加,合金总量限制在0.05≤Ce+La+Nb+Zr≤0.30%的范围内。优点在于,实现高温轴承钢8Cr4Mo4V的4.5GPa和200℃下的最高接触疲劳寿命L10≥4.0x107次,比传统8Cr4MoV提升10倍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39568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25728.4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制作轴承套圈的球墨铸铁超细化循环热处理工艺,涉及轴承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处理工艺是将在球磨铸铁加工成型后进行多次循环淬火热处理,从而进一步细化球磨铸铁的晶粒,同时提高球磨铸铁的硬度。本发明所制备的球磨铸铁材料晶粒可以降低至12.5μm,硬度达到60HRC,完全满足轴承用材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