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90698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140535.0
申请日:2020-10-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OD融合蛋白脂质体与应用。所述SOD融合蛋白的脂质体平均粒径范围为100~400 nm,表面电荷范围在‑10~‑50mV。SOD融合蛋白的脂质体能较好地抵抗胃酶和胰酶的酶解破坏。本发明涉及的SOD融合蛋白的脂质体的原料中,SOD融合蛋白的来源于重组毕赤酵母胞外表达,酶活力高,纯化工艺简单,易获得;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均属于食物中常见的化学成分,来源广,安全性高。其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利用逆向蒸发法。本发明涉及的SOD融合蛋白脂质体有望应用于清除肠道自由基,修复氧化应激造成的溃疡性结肠炎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202155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52131.5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组装Cu/Zn-SOD纳米颗粒及其应用,通过单纯Cu/Zn-SOD的受热自组装,并通过微滤、超滤分离得到的这种纳米颗粒,其比活力高于天然Cu/Zn-SOD,含有Cu/Zn-SOD受热变性聚集形成的纳米颗粒载体、以及结合在载体上未变性的Cu/Zn-SOD分子。本发明涉及的Cu/Zn-SOD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分离过程通过加热、微滤、超滤的方式,不涉及其他任何物质,因此安全性高,是绿色、无污染的纳米颗粒制备方案;分离制备得到的Cu/Zn-SOD纳米颗粒的抗氧化性优于天然Cu/Zn-SOD。
-
公开(公告)号:CN106267173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610667640.7
申请日:2016-08-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38/44 , A61K9/51 , A61K47/02 , A61K47/26 , A61P39/06 , A61P3/10 , A61P39/00 , A23L33/00 , A23P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加工方法生成的自组装Cu/Zn SOD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得到Cu/Zn SOD纳米颗粒平均粒径范围为30~300 nm,表面电荷范围在‑10~‑30 mV。Cu/Zn SOD纳米颗粒冻干品的复溶性好,易于稳定保存。本发明涉及的Cu/Zn SOD来源于食品原料,安全性高,抗氧化性优良。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不涉及任何交联剂,且用到的还原糖属于食品原料,为广大人群食用,安全性高。本发明涉及的Cu/Zn SOD纳米颗粒有望应用于清除自由基,防止氧化应激造成的各种疾病或者亚健康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4341487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410541087.3
申请日:2014-10-1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葛根蛋白及其纳米颗粒制备方法。经过Tris‑HCl缓冲液抽提、乙醇分级沉降、离子交换色谱分离,获得了葛根蛋白,序列为DFVYDMCGNVLN。该葛根蛋白的水溶液在蛋白浓度为1 mg/mL,pH 6.05条件下,经过100℃加热60 min后,制备得到葛根蛋白纳米颗粒,葛根蛋白纳米颗粒在体外均显示了较低的细胞毒性。葛根蛋白纳米颗粒冻干品流动性佳,易于稳定保存。本发明涉及的葛根蛋白来源于食品,安全性高。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不涉及任何交联剂,且其成品广泛存在于各类使用葛根的汤剂中,为广大人群服用多年,安全性高。本发明涉及的葛根蛋白纳米颗粒有望应用于多种药物的体内递送。
-
公开(公告)号:CN102526712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007101.2
申请日:2012-01-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融合蛋白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SOD-TAT融合蛋白在制备防治放射损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SOD-TAT融合蛋白的制备方法为: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根据Genbank中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因序列,将跨膜肽TAT融合到SOD的C端,形成一个新蛋白SOD-TAT,构建融合SOD和TAT的表达质粒,在毕赤酵母中得到高效表达,最后通过离子交换从毕赤酵母的发酵液中提取高纯度的SOD-TAT融合蛋白;所述SOD-TAT融合蛋白用于制备防治放射损伤药物。SOD-TAT不仅可消除细胞外的自由基,还可消除细胞内的自由基,此外,SOD-TAT还可以跨越血脑屏障,其放射防护效果的深度和广度远远强于现有临床使用的放射防护剂。
-
公开(公告)号:CN10255971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21463.7
申请日:2012-01-3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12N15/53 , C12N9/08 , C12N15/63 , C12N1/21 , C12N1/19 , C12N15/10 , A61K38/44 , A61K47/48 , C12R1/19 , C12R1/8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编码过氧化氢酶的基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一种编码过氧化氢酶的基因,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NO.1所示。本发明从人肝脏细胞中克隆的CAT-TAT的编码序列。首先提取人肝脏细胞L-02的总RNA,通过RT-PCR和PCR的方法克隆到编码CAT的全长序列以及CAT-TAT融合基因。通过使用该基因表达得到了CAT-TAT蛋白,实现CAT-TAT的生产产业化,获得具有良好稳定性的CAT-TAT产品,用于提高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酶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491362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0910111045.5
申请日:2009-02-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饮料,采用酿酒酵母、醋酸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三种菌复配,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饮料。本发明利用纯菌种复配、混合发酵,对红茶菌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显著缩短发酵时间,避免杂菌污染,保证产品安全;菌种培养、复壮、保藏等管理方法科学合理,产品质量稳定,为红茶菌的产业化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制备的红茶菌饮品不仅风味爽口,而且含有多种功效成分,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微生物发酵饮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