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0506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81723.X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V20/40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K9/62 , G06N3/04 , G06N3/08 , G08B2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生物式水体污染预警方法及装置,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包括获取水体中鱼群的视频图像;对视频图像进行清晰度增强;根据增强后的视频图像,利用第一判别模型对鱼群的第一状态进行识别,得到第一识别结果,根据第一识别结果确定是否需要第一报警;当未进行第一报警,根据增强后的视频图像,利用第二判别模型对鱼群的第二状态进行判断,得到第二识别结果,根据第二识别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识别污染物类型以及进行第二报警;当需要识别污染物种类,获取鱼群第二状态的图像纹理特征曲线图,将图像纹理特征曲线图的输入污染物识别模型库,利用库中的污染物识别模型识别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从而对水体进行高效准确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908646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90389.0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山生态修复效果评估系统及方法,包括收集矿山生态修复区域的图像数据、以及收集土壤样本、以及对土壤样本进行实时分析以获取样本评估值,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评估值,根据图像评估值与预设阈值的关系确定土壤样本的采样路径,将采样路径发送至采样终端,根据图像评估值和样品评估值确定生态修复效果总评估值。本发明通过无人机等采样终端自动化收集图像数据和土壤样本,大大减少了人工介入,采样终端具备多功能挂载端和智能化罩体设计,极大丰富了无人机的数据采集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安全性。光谱数据、高清图像与土壤样本的综合获取,为后续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04788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59635.6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37 , G01D21/02 , G06Q50/26 , B64U10/14 , B64U20/80 , B64U20/87 , B64U101/30 , B64U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保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的生态质量评价方法,包括获取来自生态修复项目区域中的监测指标集,监测指标集包括预先划分有若干子区域的监测子集;通过与至少两个数据采集模块信号连接的地面监测站接收监测指标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若存在任意两个主成分得分的差值满足触发条件时,基于生态修复项目区域修复状态确定监测子集中各指标权重值,对主成分得分和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平均,求得生态修复项目区域生态质量的综合评价值。本发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值计算方法,为生态修复项目的管理和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定期对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项目管理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修复工作的进展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65430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848853.X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城市生态空间研究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城市生态空间识别系统,包括:采集模块、传输模块以及处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包括:无人机主体、采集设备以及设置在无人机主体底部两侧的两个支脚;所述支脚上设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滑动设有移动件以及弹性件,所述安装箱内设有电磁铁,所述移动件上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底端延伸至支脚的下方并与支板连接,所述支板的下方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无人机主体上设有控制器;本申请中在无人机主体的下落区域凹凸不平时,此支脚上的压力传感器未与地面接触时,控制器接收到信息,控制此处电磁铁断电,使移动件带着支杆与支板下移与地面接触,阻止无人机主体发生侧翻。
-
公开(公告)号:CN11651280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32807.4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地区域植被覆盖度模拟装置及方法。该模拟装置包括模拟框;所述模拟框上设有两个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输出轴上同心设有一号丝杠轴,所述一号丝杠轴上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一号滑块;其中一个所述一号丝杠轴上设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输出轴上同心设有二号丝杠轴,所述二号丝杠轴上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二号滑块;两个所述一号滑块;本发明利用遥感技术对湿地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模拟装置进行自动化的仿真模拟,不需要进行实地的测量和考察,给湿地地区的植被分布考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649775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344652.6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水体质量改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并将淤泥吸上来;S2:从附近河流引支流进入河道,促进河道水体流动;S3:在完成清淤工作的河道段放置若干水体养护装置,对河道水体进行及时的清理;S4:定期对水体养护装置上的垃圾进行回收;本发明通过在河道上架设水体养护装置,利用河道水流作为动力源,能够持续的对流经河道的水体进行可见垃圾的回收处理以及水体内细小杂质的净化,有效改善河道水体质量,且无需人工水面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4016523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111323329.8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土保持用堆坡结构及生态修复装置,所述水土保持用堆坡结构包括底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与之垂直的第一竖直板与第二竖直板,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竖直板与所述第二竖直板上的横板,双向动力机构正向工作时,将驱动物料桶朝向第一竖直板水平运动,在物料桶运动一定行程过后,开合机构触发运动,打开物料桶的底部出口,且在物料桶运动的过程中,其中的土壤流出并叠加,同时防堵机构触发运动,对物料桶中的土块进行破碎处理,从而有效防止了因土块的存在而对物料桶的底部出口造成堵塞的问题,反之,双向动力机构驱动物料桶朝向第二竖直板运动,在物料桶的后一端行程中,开合机构再次对物料桶的底部出口进行封堵。
-
公开(公告)号:CN11453861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61628.4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域生态环境修复装置及系统,包括方形浮板、固定组件、风板组件和若干个浮岛组件,固定组件设置在方形浮板一端的下表面,用于限制方形浮板在水域中的漂浮范围。本发明通过设置方向可缓慢旋转的风向板,不断改变生态浮岛整体的受力方向,使得生态浮岛在锚链控制的范围内不断的摆动,种植在块状浮岛中的水生植物在吸收该区域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后,可以变换位置,进一步吸收其他区域的富营养物质,增加吸收效果,通过设置独立的方便拆装的块状浮岛用于防止部分植物枯萎造成吸收效果减弱,块状浮岛可以进行垂直拆装,无需从边缘处逐个拆解,更换过程非常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9197484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304013.8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领域,具体的公开了基于北斗定位的手持式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仪,解决了现有基于北斗定位的手持式红线勘界定标仪单个小屏幕的设计,在实际的使用中观看不变,尤其是观看地图时,且不能及时配合喷绘标记设备对定标点进行及时的标记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手持式北斗定位仪、设备盒、开口、电机舱、伺服电机、丝杆、滑座、安装板、转盘、显示屏、导向滑杆、滑框,所述滑框与转盘之间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导向滑杆的外侧还套装有弹簧,所述设备盒内还安装有辅助安装机构。本装置可以形成双屏使用,极大提高使用体验,而提升使用效率,并可以多功能的配合其他设备对定标点进行及时标记。
-
公开(公告)号:CN118923272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296557.4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技术领域的一种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碳汇提升方法,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浇灌组件、播种组件、控制设备、安装架以及回填组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安装箱以及用于驱使安装箱升降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安装箱的底部滑动插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端设有钻头,所述安装箱内设有用于支撑转杆的弹性支撑件以及用于驱使转杆转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中在钻头与岩石接触而安装箱继续下移时,转杆会向安装箱的内部移动,以阻止钻头继续下移,减小钻头与岩石之间接触的压力,对钻头进行保护,同时减小治理装置受到的震动力,对治理装置进行保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