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增强减振器壳体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522881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510599102.4

    申请日:2015-09-18

    Inventor: 朴俊映 金珉洙

    Abstract: 一种用于增强减振器壳体的结构,包括:减振器壳体,所述减振器壳体连接减振器安装板和前纵梁。前挡泥板内板,所述前挡泥板内板连接所述减振器安装板和所述前纵梁。所述前挡泥板内板联接至所述减振器壳体的外表面并且与所述减振器壳体的一部分重叠从而与所述减振器壳体形成车轮罩。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从所述减振器壳体和所述前挡泥板内板的重叠部分的侧部连接至所述前纵梁的副车架安装部分。

    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

    公开(公告)号:CN113386864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011031616.7

    申请日:2020-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车身构件,该车身构件包括:第一电池单元,包括第一负极部和被设置成与第一负极部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第一正极部,第一负极部包括碳纤维,而第一正极部包括第一正极活性材料和第一固体电解质,其中至少一个第一通孔贯穿第一负极部和第一正极部;第二电池单元,包括第二负极部和被设置成与第二负极部的第一表面接触的第二正极部,第二负极部包括碳纤维,而第二正极部包括第二正极活性材料和第二固体电解质;增强绝缘层,被形成为蜂窝结构并具有两个相反表面,每个表面均具有至少一个分别插入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的每一个中的插入突起;第一正极集电体;第二正极集电体;第一负极集电体;以及第二负极集电体。

    冲击吸收单元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766136U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20144423.X

    申请日:2017-02-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吸收单元,其包括:第一加强体,形成有向上方敞开的连接槽和向侧方敞开的插入槽,上述连接槽和上述插入槽以相互交差的方式连通;紧固体,一侧插入到上述插入槽,以与上述连接槽连通的方式形成有贯穿槽,另一侧从上述插入槽向侧方凸出;以及第二加强体,一侧贯穿上述贯穿槽并插入到上述连接槽,另一侧从上述连接槽向上方凸出。

    复合材料叠层结构、车体板和车辆用分隔板

    公开(公告)号:CN206501536U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20126975.8

    申请日:2017-02-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叠层结构,包括:衔接复合材料层,上述衔接复合材料层由第一片和第二片构成,上述第一片为包括树脂和单方向排列的第一强化纤维的复合材料材质的片,上述第二片的端部与上述第一片的端部连接而形成衔接部并且上述第二片为包括树脂和单方向排列的第二强化纤维的复合材料材质的片;以及覆盖复合材料层,上述覆盖复合材料层为叠层在上述衔接复合材料层的上表面以覆盖上述衔接部的复合材料材质的层,其中,上述衔接复合材料层和上述覆盖复合材料层交替地反复叠层而形成多层结构。

    用于将物体与纤维束层压的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6436544U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621368560.3

    申请日:2016-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70/382 B29C70/38 B29C70/504 B29C70/5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将物体与纤维束层压的设备,其可包括:纤维供应装置,其设置有其上缠绕第一纤维束的多个第一纱架和其上缠绕第二纤维束的多个第二纱架;浸渍装置,其设置在纤维供应装置的下侧处,并且利用树脂浸渍从第一纱架供应的第一纤维束和从第二纱架供应的第二纤维束;以及层压装置,其设置在浸渍装置的下侧处,并且根据层压辊相对于物体的表面的滚动运动将物体的表面与浸渍有树脂的第一纤维束和浸渍有树脂的第二纤维束层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