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8248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855921.4
申请日:2018-07-3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1/76 , G01N27/327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金功能化钛掺杂溴氧铋微球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分析和生物传感器领域。本发明制备的钛掺杂溴氧铋微球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稳定的电化学发光信号。用金纳米粒子功能化后,其导电性提高,电化学发光信号进一步增强。本发明将金功能化钛掺杂溴氧铋作为发光材料和基底,制备了一种无标记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N-端脑钠肽前体的灵敏检测,其线性范围为1 pg·mL-1-50 ng·mL-1,检测限为0.33 pg·mL-1。
-
公开(公告)号:CN108918617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855945.X
申请日:2018-07-3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327 , G01N33/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级纳米氧化锌微球复合材料的光电化学β-淀粉样蛋白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光电化学传感器领域。利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多级纳米氧化锌微球,并用三联吡啶钌敏化,增强其对可见光的吸收,随后,原位生长铈掺杂的硫化镉,得到光电信号显著增强且稳定的多级纳米氧化锌微球复合材料ZnO/Ru(bpy)32+/Ce-CdS,以ZnO/Ru(bpy)32+/Ce-CdS作为基底材料,以PS@CuS作为二抗标记物,PS@CuS具有良好的绝缘性,阻碍了光生电子的转移,而且PS@CuS与ZnO/Ru(bpy)32+/Ce-CdS间对可见光的吸收竞争也会有效地降低光电流信号,这双重抑制作用有效地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了传感器的检测限。再结合适配体优异的选择性,实现了对β-淀粉样蛋白的高灵敏检测,这对β-淀粉样蛋白的分析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179418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610521338.0
申请日:2016-07-05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B01J27/051 , B01J23/75 , B01J23/745 , B01J2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贵金属掺杂、成本低、制备简单、光催化活性高的负载型双金属共掺杂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铁、钴共插层的二硫化钼纳米片上原位复合铁、钴共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片材料,一锅法制备了铁、钴共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方块原位复合二硫化钼的二维纳米复合材料FeCo‑TiO2/MoS2。所制备的FeCo‑TiO2/MoS2可应用于光催化水分解制氢、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制备等领域。本发明属于新型纳米功能材料与绿色能源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053442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610521365.8
申请日:2016-07-05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电致化学发光溴氰菊酯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制备了一种新型二维纳米复合材料——二氧化钛/二硫化钼复合材料,即铁、钴共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方块与二硫化钼原位复合的二维纳米复合材料FeCo‑TiO2/MoS2,利用该材料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大的比表面积,负载上溴氰菊酯抗体,在进行检测时,由于铁、钴共掺杂二氧化钛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原位生成O2,并与底液中的K2S2O8进行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再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定量结合对电子传输能力的影响,使得电流强度降低,从而降低发光强度,最终实现了采用无标记的电致化学发光方法检测溴氰菊酯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
-
公开(公告)号:CN105806921B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610148508.5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基于功能纳米材料构建的具备电致化学发光和光电化学双重信号发达策略的生物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传感器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检测快、成本低,可用于日常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对黄曲霉毒素的快速、灵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842314B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610339988.3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327 , G01N33/56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炔和银纳米笼的人麻疹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生物传感检测技术领域。石墨炔拥有sp杂化态形成的碳碳三键线性结构、无顺反异构体和高共轭等优点,具备优异的电学、光学和光电性能而成为下一代新的电子和光电器件的关键材料。同时利用硫堇与石墨炔良好的π‑π共轭作用,实现了信号分子的高通量负载,减少了因结合不稳定造成的信号误差。因此,基于石墨炔和银纳米笼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麻疹病毒的灵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628754B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510987736.7
申请日:2015-12-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26 , G01N27/48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介孔铂钛负载中性红构建的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新型功能材料、生物传感检测技术领域。基于介孔铂钛良好的催化性能和大的比表面积,显著提高了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对甲胎蛋白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665436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610155886.6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资源化方法,包括污染土壤中六价铬的还原及以土壤为原料的建筑砖块的制备过程。根据土壤中六价铬含量,以硫酸亚铁为还原剂,将六价铬还原为低毒性的三价铬,然后再用于砖块的制备。本发明所述的六价铬污染土壤的资源化方法,不仅降低了土壤六价铬的浸出浓度,还将土壤作为砖块的制备原料之一,制得的砖块用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实现了六价铬污染土壤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039500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421140.6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H01M4/9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氮双掺杂碳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在氧还原中的应用。首先在碱性条件下以盐酸多巴胺合成氮源供应物聚多巴胺,然后包覆在四氧化三铁微球的表面。聚多巴胺包覆的四氧化三铁微球在高压反应釜中与葡萄糖反应,在氮气条件下,高温煅烧得到铁氮掺杂碳纳米微球。铁氮掺杂碳纳米微球的合成以葡萄糖为原料,以聚多巴胺包覆的四氧化三铁微球同时作为腐蚀模板和氮源来实现。铁氮掺杂碳纳米微球应用到电催化氧气还原反应(ORR)中有良好效果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其还原氧气的起始电位相对标准氢电极为0.949V,经过耐久性测试后效率依旧能够达到85%以上并且在加入甲醇后仍能维持94%的使用效率,具有良好的抗甲醇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618103B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10101703.2
申请日:2016-02-25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贵金属掺杂、成本低、制备简单、光催化活性高的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纳米功能材料与绿色能源技术领域。本发明所制备的氧化钼/二氧化钛复合纳米光催化剂为氮化碳上原位复合钴掺杂的氧化钼/二氧化钛纳米片的二维纳米复合材料Co‑MoO3/TiO2@g‑C3N4,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