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构件、所述钢构件用的热轧钢板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94583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880023621.8

    申请日:2018-03-29

    Abstract: 提供塑性应变区域中的耐疲劳裂纹传播特性优良的钢构件和作为其原材的热轧钢板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一种钢构件,其中,以质量%计含有0.010~0.120%的Ti,0.005%以上的Ti以粒径为20nm以下的析出物的形式析出在组织中。所述钢构件用的热轧钢板,其以质量%计含有0.010~0.120%的Ti,0.005%以上的Ti以固溶Ti的形式存在于组织中。所述钢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对上述热轧钢板实施成形加工后,实施如下所述的热处理:加热至超过550℃且1050℃以下的温度后,在550~400℃的温度范围内以10℃/秒以上的平均冷却速度进行冷却。所述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其中,将以质量%计含有0.010~0.120%的Ti的钢坯在高于由规定的公式求出的平衡固溶温度TTi的温度条件下进行钢坯提取后,在TTi‑400℃以上的温度下结束精轧,在从TTi‑400℃到TTi‑500℃的温度范围内以10℃/秒以上的平均冷却速度进行冷却,在TTi‑50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卷取。

    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12814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880012139.4

    申请日:2018-0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冲压成形性和低温韧性优良的拉伸强度TS为980MPa以上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具有预定的成分组成,组织以按面积率计为75.0%以上且小于97.0%的上贝氏体相作为主相,并且该主相的平均粒径为12.0μm以下,以按面积率计大于3.0%且为25.0%以下的包含下贝氏体相和/或回火马氏体相、马氏体相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织作为第二相,并且等效圆直径为0.5μm以上的该第二相的数密度为150000个/mm2以下,并且钢板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2.00μm以下。

    连续管用电阻焊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25987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780084521.1

    申请日:2017-12-14

    Abstract: 提供一种连续管用电阻焊钢管及其制造方法,其不实施电阻焊接后的整管淬火处理和再加热回火处理,屈服强度为896MPa以上,耐低循环疲劳特性优异。设为以质量%计具有特定的含有量的C、Si、Mn、P、S、Al、Cr、Cu、Ni、Mo、Nb、V、Ti、N,具有由以体积分数计2~10%的残留奥氏体、20%以下的马氏体、余部的贝氏体构成的组织,屈服强度为896MPa以上,均匀伸长率为9.0%以上。

    高强度电阻焊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06940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680013863.X

    申请日:2016-0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优良的弯曲特性的高强度电阻焊钢管。一种电阻焊钢管,其具有:以质量%计含有C:0.04~0.15%、Si:0.10~0.50%、Mn:1.0~2.2%、P:0.050%以下、S:0.005%以下、Cr:0.2~1.0%、Ti:0.005~0.030%、Al:0.010~0.050%且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的组成;和多边形铁素体以体积百分率计为70%以上、包含以体积率计为3~20%的残余奥氏体且余量为选自马氏体、贝氏体和珠光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多边形铁素体的平均粒径为5μm以上且长径比为1.40以下的组织。

    中温区的长期耐软化性优良的高强度电阻焊钢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11853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380034870.4

    申请日:2013-06-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屈服强度为450MPa以上、且中温区的长期耐软化性优良的高强度电阻焊钢管及其制造方法。具体而言,将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热轧钢带作为原材,利用通常的电阻焊制管得到电阻焊钢管,所述方式为:对以质量%计含有C:0.026~0.084%、Si:0.10~0.30%、Mn:0.70~1.90%、Al:0.01~0.10%、Nb:0.001~0.070%、V:0.001~0.065%、Ti:0.001~0.033%、Ca:0.0001~0.0035%,并且Pcm满足0.20以下的组成的钢材,以超过1200℃且为1280℃以下的温度进行90分钟以上的加热均热,实施未再结晶温度区的轧制率为20%以上的热轧,轧制结束后实施以板厚中央部温度计为780~620℃的温度范围中的平均冷却速度为7~299℃/秒的冷却,接着将480~350℃的温度范围中的累积停留时间调整为2~20小时。而且,以在线方式实施如下的处理:将电阻焊焊接部附近的壁厚的整个厚度加热至800℃~1150℃的范围内的温度后,实施以壁厚的中央部温度计为780℃~620℃的平均冷却速度为7~299℃/秒的范围的冷却,然后将500~360℃中的累积停留时间调整为2~200秒。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