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6590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1980089639.2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车身骨架部件(1)设置于车身的侧部,在从该车身的侧方输入了碰撞载荷时,通过折弯来吸收碰撞能量,其特征在于,具有:具有顶板部(3a)和从顶板部(3a)经由冲头肩R部(3b)连续的一对纵壁部(3c)的外部件(3);和在外部件(3)的内表面涂布的树脂(7),该涂布的树脂(7)向夹着冲头肩R部(3b)的两侧的顶板部(3a)侧及纵壁部(3c)侧的至少规定的范围延伸,以在加热后室温下为10MPa以上的粘结强度粘结于所述内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342361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980091628.8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在碰撞载荷从车身的前方或者后方输入时产生轴向压溃而吸收碰撞能量,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状部件(3),具有顶板部(5a)和一对纵壁部(5b);封闭截面空间形成壁部件(9),在筒状部件(3)的内侧配设为跨越顶板部(5a)并且两端部与一对纵壁部(5b)的内表面接合,而在自身与筒状部件(3)的周壁部之间形成封闭截面空间;以及树脂(11),填充于该封闭截面空间,并含有橡胶改性环氧树脂和固化剂而成,树脂(11)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为80%以上,与筒状部件(3)以及封闭截面空间形成壁部件(9)的粘合强度为12MPa以上,压缩公称应变10%时的压缩公称应力为6MPa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336590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980089639.2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车身骨架部件(1)设置于车身的侧部,在从该车身的侧方输入了碰撞载荷时,通过折弯来吸收碰撞能量,其特征在于,具有:具有顶板部(3a)和从顶板部(3a)经由冲头肩R部(3b)连续的一对纵壁部(3c)的外部件(3);和在外部件(3)的内表面涂布的树脂(7),该涂布的树脂(7)向夹着冲头肩R部(3b)的两侧的顶板部(3a)侧及纵壁部(3c)侧的至少规定的范围延伸,以在加热后室温下为10MPa以上的粘结强度粘结于所述内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7532980B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680025732.3
申请日:2016-05-02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更高的精度对在预成型后进行剪切的材料边缘能否成型进行评价的技术。通过对预成型后的金属板的扩孔试验,改变剪切边缘处的应变梯度来求出变形极限等效应变量相对于应变梯度的多个数据,由该多个数据和预变形等效应变量求出拉伸凸缘变形极限等效应变相对于应变梯度的关系。根据求得的关系,由上述剪切边缘的成型极限线L和可成型区域R对通过预成型而被施加了预变形的金属板评价剪切边缘能否成型。
-
公开(公告)号:CN104220185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280072402.1
申请日:2012-04-16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6 , B21D22/00 , G01N3/08 , G01N3/28 , G01N2203/0064 , G01N2203/0066 , G06F17/5018 , G06F17/5086 , G06F2217/42
Abstract: 对进行冲压成形的金属板表面以0.5~1.0mm的标点间距离实施了标记之后,使用前端的最小曲率半径为3~10mm的冲头对该金属板进行鼓凸成形,根据标记的变化来测定在冲头前端部的金属板表面产生了龟裂的时刻的最大主应变及最小主应变,得到成形极限线,由此制成成形极限线图,基于该成形极限线图来预测冲压成形的破裂的产生,在不产生破裂的条件下进行冲压成形。
-
公开(公告)号:CN104364026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280072365.4
申请日:2012-04-13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025 , B21C37/0803 , B21C37/14 , B21C37/155 , B21C37/16 , B21D5/086 , B21D11/08 , B21D11/14 , B21D47/01 , B23K3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2张金属板制造出在零件长度方向上具有弯曲及焊接部的异形截面形状的无凸缘闭截面结构零件的方法及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使异形截面化和弯曲进展。设置与零件(10)长度方向弯曲对应的板长度方向弯曲,对于使板宽两端部与零件焊接部(11)对应的2张金属板(1a、1b),以在零件截面内的非焊接弯曲部(12)所对应的板部位附加折痕(2)的方式进行冲压成形,接着,以使其凸面侧成为外侧的方式上下重合,并将宽度的左端彼此、右端彼此分别沿长度方向焊接而形成焊接部(11),将得到的闭截面结构体利用左右一对旋转辊(40a、40b)或进而利用下方的旋转辊(40c)进行引导、搬运,并通过所述旋转辊的辊间隔的变更或进而通过所述旋转辊的升降,以所述折痕及所述焊接部为起点进行立体化而形成目标形状的零件。
-
公开(公告)号:CN104220182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280072367.3
申请日:2012-04-13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C37/155 , B21C37/0815 , B21C37/15 , B21D5/015 , B21D53/8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基于成形工序或模具数的削减的制造成本减少,并能够高尺寸精度地制造底面部具有曲面的弯曲形状的闭截面结构的冲压部件。本发明是使平板状的加工件(B)成形为底面部(B1)沿着长度方向弯曲的闭截面结构而制造闭截面结构部件的方法。具备:第一成形工序,对于上述加工件(B)的至少底面部(B1)位置,沿着上述长度方向形成多个分别由凹形状或凸形状构成的第一面外变形部(10),并且形成弯折部(B4);以及第二成形工序,在上述加工件(B)的底面部(B1)位置由垫(4)和冲头(3)夹在中间的状态下,将上述冲头(3)向冲模(5)之间压入,由此通过垫(4)和冲头(3)将上述第一面外变形部(10)压扁,并且弯折成形弯折部。
-
公开(公告)号:CN102481616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080040501.2
申请日:2010-09-15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47/01 , B21C37/0803 , B21D11/20 , B21D47/04 , B21D51/06 , Y10T29/493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仅利用挤压成形的在长度方向具有弯曲形状的多边形闭合截面结构部件的制造方法。该弯曲闭合截面结构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由2片金属平板进行制造,其具备以下工序:沿金属平板的长度方向,在相当于多边形的弯曲形状的部分成形直线状或曲线状的折线,并在金属平板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至少一侧成形凸缘部的挤压成形工序;和将上述挤压成形的2片金属平板的凸缘部彼此及没有凸缘部的端部彼此相互重叠,将重叠部分在上述金属平板的长度方向进行焊接而制成闭合截面结构的工序;和将得到的闭合截面结构的两端部用夹具固定,向闭合截面结构的中心轴方向进行压缩,制成以挤压成形工序中成形的折线为起点在长度方向进行弯曲的多边形闭合截面结构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574192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080043047.6
申请日:2010-09-28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5/015 , B21C37/14 , B21D47/01 , E04C3/07 , E04C2003/0413 , E04C2003/0439 , E04C2003/0465 , Y10T428/12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弯曲部件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件成形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弯曲工序,在该弯曲工序中,将已被形成为与弯曲部件(30)的长度方向的弯曲相对应的弯曲轮廓形状的坯件(1、2)弯折成与所述弯曲部件的截面形状的分割部分相对应的截面形状;以及接合工序,在该接合工序中,将由所述弯曲工序获得的两个(或者三个以上)部件(10、20)进行接合。在现有的成形方法中,在将高强度钢板的单板作为原材料的情况下,无法利用一体冲压成形实现向所希望的弯曲部件的成形,或者在将低强度钢板的单板作为原材料的情况下,虽然能够实现向弯曲部件的成形,但会导致部件强度不足,因此部件强度不足导致基于加强部件的增加的重量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586746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80046335.5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IPC: B60R19/34
Abstract: 本发明的汽车用碰撞能量吸收部件(1)具有:筒状构件(3),使用具有顶板部(7a)和纵壁部(7b)的帽截面构件而形成;涂膜形成构件(5),在顶板部(7a)和纵壁部(7b)的外表面中的包含将顶板部(7a)与纵壁部(7b)连结的拐角部(7c)的部分,与顶板部(7a)外表面及纵壁部(7b)外表面及拐角部(7c)外表面隔开0.2mm以上且3mm以下的间隙(11)地配置,所述涂膜形成构件(5)由强度比筒状构件(3)低的材质构成;及涂膜(13),形成于间隙(11)且由电沉积涂料形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