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电源装置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20439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210093067.5

    申请日:2012-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其使支承并冷却电池模块的支承板的刚性及冷却性并存。对电池模块进行支承的支承板11具备:上板(15),其与电池模块的底面热抵接;下板(14),其与上板(15)之间划分出冷却介质流动的冷却空间。在下板的上表面形成向冷却空间内突出并沿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突起(14c、14d),在上板(15)的上表面形成沿与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突起(15d),因此通过第一、第二加强突起能够确保相对于二个方向的弯曲的刚性,并且向冷却空间内突出的第一加强突起沿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延伸,且第二加强突起(15d)向冷却空间外突出,因此不会妨碍冷却介质的流动,从而能够确保冷却性能。

    车辆用电源装置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20439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093067.5

    申请日:2012-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其使支承并冷却电池模块的支承板的刚性及冷却性并存。对电池模块进行支承的支承板11具备:上板(15),其与电池模块的底面热抵接;下板(14),其与上板(15)之间划分出冷却介质流动的冷却空间。在下板的上表面形成向冷却空间内突出并沿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突起(14c、14d),在上板(15)的上表面形成沿与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突起(15d),因此通过第一、第二加强突起能够确保相对于二个方向的弯曲的刚性,并且向冷却空间内突出的第一加强突起沿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延伸,且第二加强突起(15d)向冷却空间外突出,因此不会妨碍冷却介质的流动,从而能够确保冷却性能。

    蓄电模块及蓄电模块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9453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080043880.4

    申请日:2020-06-24

    Inventor: 樱井敦

    Abstract: 蓄电模块(1)具备单元收纳体(2)、配置于单元收纳体(2)内并具有平行的壁面的单元收纳空间(27)、收纳于单元收纳空间(27)内的蓄电单元(3)、以及隔着蓄电单元(3)与单元收纳空间(27)的壁面对置配置并对蓄电单元(3)赋予向壁面按压的按压力的片状的按压构件(4),按压构件(4)具有可变形构件和收容可变形构件的收容袋,该可变形构件由弹性体或具有膨胀性的构造体构成,收容袋通过封闭收容袋开口部而能够密闭且通过可变形构件的形状变化而变形。

    蓄电模块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117404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010556983.2

    申请日:2020-06-17

    Inventor: 樱井敦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抑制基于来自外部的冲击等的力在蓄电模块产生不良。蓄电模块具备:蓄电池单元(2),其具有电极端子(2A、2B);外部连接器(3),其与电极端子电连接;以及蓄电池壳体,其收纳蓄电池单元和外部连接器。蓄电池壳体具有形成为筒状的壳体主体(5),该壳体主体(5)的内部成为收纳蓄电池单元和外部连接器的收纳空间(10)。外部连接器固定于蓄电池壳体。电极端子和外部连接器配置于壳体主体的一方的开口端部(18A)。电极端子和外部连接器位于在与壳体主体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位置。

    车辆用电池检查装置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09365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110808.4

    申请日:2023-02-14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池检查装置,可以更迅速简便地进行搭载在车辆上的电池的检查。本发明包括:圆环形状的轨道10;车辆台20,配置在轨道10的内侧,沿该轨道10的大致轴向以车辆能够自己行走的方式载置车辆;车辆台驱动部30,将配置在轨道10的内侧的车辆台20支撑为能够移动;X射线源40,以能够沿轨道10的周向移动的方式设置,朝向载置在车辆台20上的车辆照射X射线;X射线检测器50,以能够在轨道10上,一边保持在与X射线源40相对向的位置,一边与X射线源40同步地沿轨道10的周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对从X射线源40照射的X射线进行检测并输出电池的X射线CT图像;及控制部90,控制车辆台驱动部30,使电池配置在从X射线源40照射的X射线的检查位置。

    蓄电模块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9015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010648919.7

    申请日:2020-07-07

    Inventor: 樱井敦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配置于单元收纳体内的蓄电单元膨胀,单元收纳体也不易变形的蓄电模块。一种蓄电模块(1),其具有:单元收纳体(2),其具有矩形形状的顶板(21)及底板(22)、以及连结顶板(21)及底板(22)的对置配置的矩形形状的两张侧板(23、23);多个单元收纳空间(27),它们由配置于单元收纳体(2)内且将两张侧板(23、23)之间相连的分隔板(26)隔成;蓄电单元(3),其收纳于单元收纳空间(27)内;以及板状的凸缘部(25、25),其从两张侧板(23、23)的外表面分别伸出而形成,通过凸缘部(25、25)固定于设置部位,由此蓄电模块(1)固定于设置部位。

    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9512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506418.4

    申请日:2022-05-10

    Inventor: 樱井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除去在二次电池的内部产生的气体、且将二次电池快速冷却的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冷却结构具备使流体循环的循环回路(10);具有与所述循环回路(10)连通的连接口(7)的外装体(3);以及收容于所述外装体(3)且由树脂膜密封而形成的平板状的电极层叠体(4),所述外装体(3)与所述电极层叠体(4)分离开设置,所述流体在所述外装体(3)与所述电极层叠体(4)之间流通。

    电池模块以及端板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2337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10241690.2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强度、刚性高,且轻量的端板的电池模块以及端板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池模块是在层叠多个的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配置有端板,电池单元的整体由端板夹持的电池模块,端板具有如下结构:从电池单元侧起,以第一金属板层/树脂板层/第二金属板层的顺序层叠的三层结构、或以第一金属板层/树脂板层/第二金属板层/碳纤维强化塑料板层的顺序层叠的四层结构,且第一金属板层与树脂板层及第二金属板层是通过构成树脂板层的已熔融的树脂密接在第一金属板层及第二金属板层上并硬化来接合一体化的一体成形品,树脂板层的厚度比第一金属板层及第二金属板层的各者的厚度大。

    电池单体及电池模块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9767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251405.9

    申请日:2021-10-26

    Inventor: 樱井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除电极体的松动、耐久性提高的电池单体及电池模块。电池单体(1、1B)具备:电极体(2A、2B),其具备正极、负极、集电箔(21、22)以及隔板;外装体(4),其收纳电极体(2A、2B);内部端子(3A至3D),其配置于外装体(4)的内部并与集电箔(21、22)电连接;内部绝缘体(5A、5B),其配置于内部端子(3A至3D)以及电极体(2A、2B)与外装体(4)之间;以及外部端子(6A、6B),其配置于外装体(4)的外部。内部绝缘体(5A、5B)的与电极体(2A、2B)的接触面(51)具有凹凸形状,并且内部绝缘体(5A、5B)固定于外装体(4)。

    电池模块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216607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1810579776.1

    申请日:2018-06-06

    Inventor: 樱井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承挡与单电池的膨胀相伴的单电池层叠方向的载荷,且同时保护单电池层叠体以免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的影响的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1)具备:单电池层叠体(2),其在前后方向上层叠多个单电池(21)而构成;一对端板(3),它们配置于该单电池层叠体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以及一对侧框架(4),它们配置于单电池层叠体的右表面及左表面,其中,端板具有:内壁(31),其沿着单电池层叠体延伸;外壁(32),其从该内壁分离且与内壁对置;连结壁(33),其将内壁与外壁连结;以及多个中空部(34),它们通过内壁、外壁及连结壁形成,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连结壁(33)的厚度(W1)比内壁(31)的厚度(W2)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