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836965A
公开(公告)日:2006-09-27
申请号:CN200610068040.5
申请日:2006-03-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11/02
Abstract: 一种踏板式车辆的车架构造,在可转向地支承着前叉的头管上接合着左右一对的侧车架,该前叉枢轴支承前轮,一面避免了侧车架的大型化,一面在充分提高了车身侧枢轴周围的刚性的同时,可以扩大地板的后方的空间。在侧车架(13)和后副车架(18)之间设置枢轴板(36),上述侧车架(13)具有通过地板(16)的下方的下车架部(13b)以及与该下车架部(13b)的后端相连并且在地板(26)的后方向上方立起的立起车架部(13c),上述后副车架(18)将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立起车架部(13c)的后方并被安装在侧车架(13)上;在车身架(F)以及动力单元(P)之间设置的连杆机构(42)的车身架侧枢轴(45)由枢轴板(36)支承。
-
公开(公告)号:CN110435798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10412823.3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电动车辆,其通过设法配置重量物,能够提高行驶性能。将马达(M)配置在后轮(WR)的附近,将电池(B)配置在左右一对下车架(F3)之间。将控制向马达(M)供给的电力的PCU(50)配置在比电池(B)靠车体后方侧的位置。将对摇臂(45)的摆动动作施加衰减力的后减振器(70)配置在电池(B)与PCU(50)之间。将从车体后方看到的尾灯(60)配置在比后轮(WR)的车轴(23)靠车体前方的位置。在PCU(50)和后减振器(70)的上方配置收纳箱(80),收纳箱(80)在座椅(26)的下部形成收纳空间(81)。后车架(F11)的后端部(71)位于比尾灯(60)靠车体前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468670B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0810184114.0
申请日:2008-12-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结构,其既轻量又可确保高刚性。用于增强沿车辆前后方向较长的交通工具用座椅(52、352)的底板(100、400)的车辆座椅结构中,在底板(100、400)上形成有突起部(120、420a),突起部(120、420a)朝向座椅(52、352)的下侧或上侧突出,并以沿座椅(52、352)的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具有角度(D)的方式延伸,所述突起部(120、420a)由凸部(420a)和凹部(420b)构成,所述底板(100、400)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或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至少包含所述凸部(420a)。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突起部(420a)的凸部(420a)形成为大致菱形形状。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突起部(120)设有多个,并且以各突起部(120)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的方式隔开间隔进行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850812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143418.X
申请日:2010-03-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5/0854 , B62J37/00 , F02B61/02 , F02M37/007 , F02M37/00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过滤罐接近燃料箱配置且能够使配管构造简化的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的配置构造。在发动机(22)的前方配置的燃料箱(50)形成通过接合凸缘(53a、54a)使由冲压成形形成的凹形形状的箱上半体(53)和箱下半体(54)相互接合的构造。接合凸缘(53a、54a)以前部向上的方式向下方倾斜而设置在车身上。在箱下半体(54)的后部设置有后部倾斜壁(54d),该后部倾斜壁(54d)以相对于接合凸缘(54a)形成大致直角的方式向后部上方侧倾斜,过滤罐(30)配置在后部倾斜壁(54d)的下方的死区。
-
公开(公告)号:CN101850812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43418.X
申请日:2010-03-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5/0854 , B62J37/00 , F02B61/02 , F02M37/007 , F02M37/00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过滤罐接近燃料箱配置且能够使配管构造简化的跨骑型车辆的过滤罐的配置构造。在发动机(22)的前方配置的燃料箱(50)形成通过接合凸缘(53a、54a)使由冲压成形形成的凹形形状的箱上半体(53)和箱下半体(54)相互接合的构造。接合凸缘(53a、54a)以前部向上的方式向下方倾斜而设置在车身上。在箱下半体(54)的后部设置有后部倾斜壁(54d),该后部倾斜壁(54d)以相对于接合凸缘(54a)形成大致直角的方式向后部上方侧倾斜,过滤罐(30)配置在后部倾斜壁(54d)的下方的死区。
-
公开(公告)号:CN101423083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810170680.6
申请日:2008-10-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19/46 , B62J17/06 , B62K2202/00 , E05B83/3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物品收纳结构,该车辆的物品收纳结构能够确保储物部具有充足的收纳容量,能够容易地将收纳于储物部的收纳物品取出,并且可提高储物部内部的可维护性。该车辆的物品收纳结构具有作为容器的储物部(61)以及将该储物部(61)可开闭地支撑于车身上的铰链部(74),储物部(61)配置于车宽方向左侧,构成铰链部(74)的转动中心的铰链轴(83)配置为沿上下方向延伸。车身罩(45)包括在储物部(61)关闭时覆盖外观装饰罩(55)的上方的前仪表板(54),并且该前仪表板(54)的后缘(54b)具有向车身前方凹陷的凹部(85)。
-
公开(公告)号:CN101423078A
公开(公告)日:2009-05-06
申请号:CN200810170681.0
申请日:2008-10-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12 , B62K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可以切实地检测出驾驶者乘坐的车辆的乘车检测结构。该车辆的乘车检测结构具有:能够使驾驶者和同乘者前后并列地乘坐且一体地构成的鞍座(52);和检测驾驶者是否乘坐的乘坐传感器(63),乘坐传感器(63)配置在鞍座(52)的前端部的下方和鞍座(52)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附近的下方。将乘坐传感器(63)配置为其动作方向沿着车辆的高度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0415589C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610068041.X
申请日:2006-03-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一种踏板式车辆中,可以一面确保充分的纵向刚性,一面形成充分地确保了放脚空间的平坦的低地板式的地板。具有左右一对的侧车架(13)、中央车架(14)、连结车架(17),该左右一对的侧车架(13)具有从可转向地支承前叉(11)的头管(12)向下方垂下的下降车架部(13a)以及从该下降车架部(13a)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下车架部(13b),所述前叉(11)枢轴支承前轮(WF);该中央车架(14)在两侧车架(13)之间从头管(12)通过两侧车架(13)的附近向下方垂下;该连结车架(17)配置在下车架部(13b)的上方并加强中央车架(14)以及两侧车架(13),连结车架(17)配置在地板(26)的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836964A
公开(公告)日:2006-09-27
申请号:CN200610068041.X
申请日:2006-03-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一种踏板式车辆中,可以一面确保充分的纵向刚性,一面形成充分地确保了放脚空间的平坦的低地板式的地板。具有左右一对的侧车架(13)、中央车架(14)、连结车架(17),该左右一对的侧车架(13)具有从可转向地支承前叉(11)的头管(12)向下方垂下的下降车架部(13a)以及从该下降车架部(13a)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下车架部(13b),所述前叉(11)枢轴支承前轮(WF);该中央车架(14)在两侧车架(13)之间从头管(12)通过两侧车架(13)的附近向下方垂下;该连结车架(17)配置在下车架部(13b)的上方并加强中央车架(14)以及两侧车架(13),连结车架(17)配置在地板(26)的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754745A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200510092361.4
申请日:2005-08-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钥匙开关装置,其把转向车把的锁紧状态和非锁紧状态能进行切换的锁紧机构,与把切换操作力作用在该锁紧机构上的圆柱键锁,相互离开配置,该装置把圆柱键锁与锁紧机构之间传递操作力的结构以少的零件个数简单的结构制成。联杆部件(121)的一个端部连结在圆柱键锁(102)的转动体(117)上,并根据该转动体(117)的转动而进行摇动,锁紧机构(101),成为根据联杆部件(121)的摇动而能进行切换锁紧状态和非锁紧状态动作的结构地连结在联杆部件(121)的另一端部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