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3580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10412796.X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电动车辆,其能够实现车体的低重心化并且扩大收纳空间。将马达(M)配置在后轮(WR)的附近,将电池(B)配置在左右一对下车架(F3)之间。将控制向马达(M)供给的电力的PCU(50)配置在比电池(B)靠车体后方侧的位置。将对摇臂(45)的摆动动作施加衰减力的后减振器(70)配置在电池(B)与PCU(50)之间。在PCU(50)和后减振器(70)的上方配置收纳箱(80),收纳箱(80)在座椅(26)的下部形成收纳空间(81)。将电池(B)和后减振器(70)的上端在车体上下方向上配置在比后轮(WR)的上端位置(A)靠下方的位置。PCU(5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比上端位置(A)靠下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435798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810412823.3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电动车辆,其通过设法配置重量物,能够提高行驶性能。将马达(M)配置在后轮(WR)的附近,将电池(B)配置在左右一对下车架(F3)之间。将控制向马达(M)供给的电力的PCU(50)配置在比电池(B)靠车体后方侧的位置。将对摇臂(45)的摆动动作施加衰减力的后减振器(70)配置在电池(B)与PCU(50)之间。将从车体后方看到的尾灯(60)配置在比后轮(WR)的车轴(23)靠车体前方的位置。在PCU(50)和后减振器(70)的上方配置收纳箱(80),收纳箱(80)在座椅(26)的下部形成收纳空间(81)。后车架(F11)的后端部(71)位于比尾灯(60)靠车体前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435800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810412796.X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电动车辆,其能够实现车体的低重心化并且扩大收纳空间。将马达(M)配置在后轮(WR)的附近,将电池(B)配置在左右一对下车架(F3)之间。将控制向马达(M)供给的电力的PCU(50)配置在比电池(B)靠车体后方侧的位置。将对摇臂(45)的摆动动作施加衰减力的后减振器(70)配置在电池(B)与PCU(50)之间。在PCU(50)和后减振器(70)的上方配置收纳箱(80),收纳箱(80)在座椅(26)的下部形成收纳空间(81)。将电池(B)和后减振器(70)的上端在车体上下方向上配置在比后轮(WR)的上端位置(A)靠下方的位置。PCU(50)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比上端位置(A)靠下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435798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10412823.3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电动车辆,其通过设法配置重量物,能够提高行驶性能。将马达(M)配置在后轮(WR)的附近,将电池(B)配置在左右一对下车架(F3)之间。将控制向马达(M)供给的电力的PCU(50)配置在比电池(B)靠车体后方侧的位置。将对摇臂(45)的摆动动作施加衰减力的后减振器(70)配置在电池(B)与PCU(50)之间。将从车体后方看到的尾灯(60)配置在比后轮(WR)的车轴(23)靠车体前方的位置。在PCU(50)和后减振器(70)的上方配置收纳箱(80),收纳箱(80)在座椅(26)的下部形成收纳空间(81)。后车架(F11)的后端部(71)位于比尾灯(60)靠车体前方的位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