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93277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385508.3

    申请日:2020-05-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奥氏体不锈钢制备技术领域,所使用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铬18-20份、镍8-10份、碳0.1-0.3份、钼1-3份、铜0.1-0.4份、硅0.02-0.06份、铌0.02-0.05份、钛0.4-0.8份、铁2-4份、玻璃纤维8-16份、碳纤维10-14份、氧化铝4-10份和氧化铜8-12份,所使用辅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环氧树脂2-8份和胶状石墨粉2-8份。本发明制备的奥氏体不锈钢的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并且由铁、碳纤维、氧化铝和氧化铜研磨成的粉末与环氧树脂和胶状石墨粉混合搅拌制备的喷涂液均匀的喷涂在铸件上,有效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耐磨性、硬度和使用寿命。

    一种高耐磨性的防锈齿轮钢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1549206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391312.5

    申请日:2020-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磨性的防锈齿轮钢热处理工艺,包括使用中合金钢原料热模锻齿轮胚料,对齿轮胚料加热预处理,进行亚温二次正火,细化组织结构,并在二次正火加热齿轮胚料时往正火炉内周期性匀速供氧,并充分热解燃烧脱氢。本发明通过亚温二次正火对齿轮胚料结晶晶粒细化,降低钢件的开裂倾向,供氧充分热解燃烧脱氢,减少氢脆现象,调质处理均匀强化组织结构,使其内部结构均匀致密,提高导热散热性能,避免钢结构分层,喷丸处理清除钢材表面污物,增加工件与防护涂层的结合强度,配合热镀锌层达到耐磨防锈的效果,强化粗制齿轮表面组织结构,整体渗碳和外侧淬火层碳氮共渗结合,提高齿轮钢整体性能。

    一种模具钢材防腐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144326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1043588.X

    申请日:2022-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具钢材防腐性能检测方法及系统,应用于钢材防腐性能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模具钢材成分信息,采集模具钢材的防腐指标的指标参数,获得防腐指标参数集合。将钢材成分信息和防腐指标参数集合输入构建的防腐性能分析模型中,获得基础防腐性能评估结果。采集模具钢材制备为模具后的应用环境下多个腐蚀指标的腐蚀参数,获得环境腐蚀参数集合。将环境腐蚀参数集合输入防腐性能分析模型,获得应用环境腐蚀评估结果对基础防腐性能评估结果进行调整,获得综合防腐性能检测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具钢材防腐性能检测方法检测普适性较低,且存在无法根据实际的模具使用环境对模具钢材的防腐性能进行准确评估的技术问题。

    一种提高炼钢生产加工质量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7448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978112.9

    申请日:2022-08-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提高炼钢生产加工质量的方法及系统,属于数据处理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炼钢原料信息,通过大数据构建辅料原料匹配数据集合,得到辅料匹配结果,根据炼钢原料信息和辅料匹配结果进行反应铁水质量预估,获得反应铁水质量预估结果,进行反应转炉匹配,基于匹配的反应转炉进行铁水的处理,设定反应转炉温度测定点,对反应转炉温度测定点布设温度采集装置,并通过温度采集装置采集反应温度数据,基于反应温度数据匹配优化控制参数,基于优化控制参数进行反应转炉内的铁水处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冶炼过程中参数控制不准确,生产质量低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炼钢过程控制精度,提高冶炼质量的技术效果。

    一种风电主轴锻造工艺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468668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010391100.7

    申请日:2020-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主轴锻造工艺,具体涉及风电主轴锻造技术领域,具体锻造步骤如下:S1、原材料预处理;S2、加热;S3、制胚;S4、镦粗;S5、拔长;S6、法兰端镦粗;S7、芯棒拔长;S8、热处理;S9、检测。本发明通过芯棒拔长之前对芯棒进行加热,使得芯棒进入锻件之后温度升高量降低,从而使得有效降低其受热膨胀量,并且拔长之后对芯棒进行降温,有效使得芯棒降温体积减小,有效防止芯棒与锻件的孔壁紧贴抱死,使得芯棒与锻件二者摩擦力减小,便于芯棒的退出,进而保证加工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