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6844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53270.6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2J3/01
Abstract: 一种谐波检测环节的改进锁频方法。通过复数滤波器的正负序滤波器将电压正负序分离,将经过复数滤波器得到的正负序分量,作为改进二阶广义积分器的输入,再次分离,降低谐波、负序和直流分量的影响,以完善锁频环性能。改进二阶广义积分器中加入了直流量消除结构,提高了整个新型锁频环的频率自适应和直流分量抑制能力,大大提高了锁频环的适用性。在电网电压不对称,有谐波及直流分量时仍然可以拥有较好的锁频性能。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基于复数滤波器的锁相环及基于传统二阶广义积分器的锁相环在电网电压畸变工况下检测精度不够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迅速实现电压正负序分离、抗直流分量影响、稳定可靠的新型锁频环。
-
公开(公告)号:CN11232928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24577.5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华辰变压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低压配电网下的感应滤波新型变压器结构,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不同于传统的双绕组配电变压器,新型变压器由网侧、阀侧绕组,中间内置滤波侧绕组外接相应的滤波器构成。其基于感应滤波技术,采用独特的适用于低压配电网工况的D,d0,yn11联结组结构,带不平衡负载能力强,配套相应的全调谐滤波系统可有效抑制由不平衡负载或电力电子负载产生的高次谐波,同时滤波系统兼顾无功补偿作用。本发明揭示了感应滤波新型变压器的运行特性,为低压配电网下的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填补感应滤波技术应用于低压配网场合和研制中、小容量新型变压器的空白,提升电网效率、节约能源成本和提升变压器工作环境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271943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15598.0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2M7/483 , H02M7/5387 , H02M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PC两电平逆变器随机AZSPWM1方法,属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领域。该方法首先利用传统的AZSPWM1方法得出参考矢量所处扇区、合成参考矢量所用的有源矢量及其对应时间T0、T1和T2,以及7段式开关序列;然后确定7段式开关序列中每一段持续时间为T0/4、T1/2、T2/2、T0/2、T2/2、T1/2、T0/4;接着利用在0‑1内随机变化的三个不同参数P0、P1和P2,及其变形(1‑P0)、(1‑P1)和(1‑P2)乘以原7段式开关序列中按中心对称的6段持续时间;最后得到新的7段式开关时间为T0P0/2、T1P1、T2P2、T0/2、T2(1‑P2)、T1(1‑P1)、T0(1‑P0)/2,从而实现逆变器开关脉冲位置的随机化,实现随机AZSPWM1。本发明在不增加硬件成本和不降低AZSPWM1调制性能的情况下实现谐波电压频谱扩散、降低输出电压谐波的幅度从而降低谐波产生的电磁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7769595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163194.7
申请日:2017-11-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2M7/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电平PWM整流器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建立三电平PWM整流器离散预测模型,并对PWM整流系统进行状态采样,接着根据离散预测模型对PWM整流器系统状态进行预测并得到相应的预测值和期望值,求解各个开关状态对应的价值函数取值,逐一比较各个价值函数取值,并筛选比较得出对应价值函数最小的开关状态,其对应的开关状态即为FCS-MPC最优解。在该控制方法下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动稳态性能,PWM整流器输出品质高,离线规划表现出完善度较高、自适应性强,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开关频率,大幅降低开关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7645256A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579830.8
申请日:2017-07-1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2P21/00 , H02P25/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转矩预测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系统及其方法,控制系统在计算电机的最佳工作点时采用预测滚动优化方法;控制系统根据电机的转速差值计算出电机实时转矩,后通过计算此刻工况下的电流、电流角、以及转速,预测下一拍所有开关状态所对应的转矩预测值,根据预测结果输出最优开关信号。相比于传统的矢量弱磁控制,在转折速度以下该方法可以获得更大的输出转矩,同时电机的启动速度更快,动态响应速度更快;当电机状态进入弱磁控制区域,转矩开始下降输出功率逐渐稳定于设定恒定值,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宽的恒功率运行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2447369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110438934.X
申请日:2011-12-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检测转子位置的开关磁阻电机。该自检测转子位置的开关磁阻电机包括转轴(10)、转子和定子,转子包括转子铁心轭(8)和设置在铁心轭一周的若干转子铁心齿(9);定子包括定子铁心轭(1)和设置在定子铁心轭内侧圆周的若干定子铁心齿(2),所述的定子铁心齿(2)形成定子线槽(3),所述的定子线槽(3)内设置有功率绕组(4)、槽楔(5)和检测绕组(7)。采用该技术方案的电机就具有了转子位置检测功能,在控制本发明的电机时不需要外加机械位置和速度传感器,简化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412609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1110389908.2
申请日:2011-11-30
Applicant: 徐州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具UPS和有源电力滤波器功能的功率变换器,属于功率变换器技术领域,包括有源电力滤波器和数字控制电路,还包括蓄电池,蓄电池和数字控制电路分别与有源电力滤波器电连接。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电路直流侧并联了蓄电池,在完成谐波电流和无功补偿的同时,也对蓄电池进行储能,使得蓄电池在电网电压供电故障时,能够通过变流器对负载进行供电;通过对变流器的控制,该系统就省去了额外的UPS设备,降低了设备成本;在电源供电正常时,UPS本身对电源进行一定的稳压滤波后,再送给负载,能使负载上得到质量更好的交流电源。
-
公开(公告)号:CN102403722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10389901.0
申请日:2011-11-30
Applicant: 徐州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2J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电平四桥臂有源滤波器的控制方法,该装置采用四层母排结构,其控制方法采用H∞鲁棒控制策略,选择,,,为状态变量,并建立有源滤波器系统的状态方程,通过选择权函数,以及求解Riccati不等式,得出控制器;然后根据控制器得出的参考电压指令,再应用参考电压分解的方法,将复杂的三电平四桥臂开关矢量的选择问题简化为两电平四桥臂的空间矢量控制和三电平四桥臂的一个开关状态选择2个部分进行解决。采用H∞鲁棒控制策略,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在工作状况变动、外部干扰以及建模误差等不可避免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系统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1645637B
公开(公告)日:2011-03-09
申请号:CN200810021465.X
申请日:2008-08-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单一铁心无刷同步电机,定子由定子铁心、定子单相交流励磁绕组和定子三相功率绕组组成;转子由转子铁心、转子交流感应绕组和转子直流励磁绕组组成,定子铁心和转子铁心都是单一铁心结构,转子为隐磁极结构,定子铁心中有短距且分布排列的三相功率绕组和整距且集中排列的单相交流励磁绕组,分别放置在定子大线槽和小线槽内,三相功率绕组外接功率电源,单相交流励磁绕组外接中频电源;转子铁心中有同心式排列的直流励磁绕组和整距且分布排列的交流感应绕组,分别放置在转子大线槽和小线槽内,转子轴上固定有旋转整流器。该同步电机取消了传统无刷同步电机系统中同轴连接的单独励磁电机,使得电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便于维护,效率高,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944875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1010290954.2
申请日:2010-09-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
IPC: H02P21/14
Abstract: 一种双馈电机的转子位置与速度测量方法及控制装置,属于双馈电机的测量方法及控制装置。方法为:在双馈电机转子一相绕组中注入高频励磁信号,电机转子的位置改变,转子绕组所产生的高频脉振磁势在定子绕组中产生的高频电流信号幅值也随之改变,将测量出的转子位置及转速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给定信号就可以对双馈电机的转速进行准确地控制。优点:在有刷式双馈电机中不使用机械速度传感器,利用双馈电机本身的机械结构和其中的电磁关系,使用转子一相绕组注入高频电压信号的方法,直接准确地测量出转子的位置和速度,达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简化了系统的组成,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及速度控制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