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66379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1810157423.2
申请日:2018-02-24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的可更换式横向抗风结构及方法,它解决了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的抗风支座难以更换的问题,其使支座通过第一连接件、螺杆连接器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只需拧动螺杆连接器即可快速方便更换支座;利用支座内部的橡胶变位来实现主梁与桥塔连接处的转动和轴向变形,利用支座沿垫石滑动来实现主梁相对于桥塔延纵桥向及竖向的变形,避免了其硬性受力造成的破坏。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抗风支座垫石,抗风支座垫石侧部对应固定设置第一钢板,第一钢板侧部设置可沿其滑动的支座,支座侧面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通过螺杆连接器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具有设定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1395778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448341.1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19/00 , E01D19/02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震拉索限位器,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之间设置耗能限位机构,耗能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拉索,限位拉索绕过第一传力杆和第二传力杆设置,限位拉索两侧设置耗能组件,每一耗能组件均包括两相对的形状记忆合金棒,两形状记忆合金棒顶部之间、底部之间均通过连接拉索连接,耗能组件形成闭环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若墩梁相对位移超限时,该限位器发挥先耗能减震、后可靠限位的功能,可有效削弱限位瞬时结构受到的冲击,避免结构由于受到冲击力发生破坏或减小其破坏程度,解决了现有限位器发挥作用时会对结构产生较大冲击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44349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1055414.3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宽幅箱梁矮塔斜拉桥的上部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主梁体,所述主梁体为箱梁结构,所述主梁体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对称搭接有桥面组件;所述主梁体与桥面组件之间设有斜撑组合件,所述斜撑组合件倾斜布置,所述斜撑组合件的下端与主梁体的下部固定,所述斜撑组合件的上端与斜面组件的下端面接触并实现桥面组合件的支撑;所述桥面组件能够实现主梁体在宽度方向的延伸,所述主梁体与桥面组件形成桥面梁体结构。本发明能够减小宽幅箱梁矮塔斜拉桥主梁体的剪力滞效应,提高主梁体横向受力性能以及解决常规挂篮不能满足矮塔斜拉桥宽幅箱梁悬臂浇筑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166379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810157423.2
申请日:2018-02-24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的可更换式横向抗风结构及方法,它解决了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的抗风支座难以更换的问题,其使支座通过第一连接件、螺杆连接器与第二连接件连接,只需拧动螺杆连接器即可快速方便更换支座;利用支座内部的橡胶变位来实现主梁与桥塔连接处的转动和轴向变形,利用支座沿垫石滑动来实现主梁相对于桥塔延纵桥向及竖向的变形,避免了其硬性受力造成的破坏。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抗风支座垫石,抗风支座垫石侧部对应固定设置第一钢板,第一钢板侧部设置可沿其滑动的支座,支座侧面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通过螺杆连接器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具有设定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6087723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54442.7
申请日:2016-08-10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41 , E04B1/36 , E04H9/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扇叶型钢阻尼器及减隔震支座,其中,作为核心部件的扇叶型钢阻尼器包括平板部、围挡、扇叶和销孔,在平板布的下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围挡,在平板部的上侧设置一个圆环形的凸台,在所述凸台的内部空间中均匀的设置有若干软钢材质的扇叶,若干所述扇叶的内端设置有一个圆形套筒,所述圆形套筒中设置有一个销孔,所述销孔与所述凸台同圆心设置。所述销孔与上部承载机构中设置有一个向下延伸的定位柱插接配合。本发明为一种减隔震支座,具有承载能力高,减震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耐久性好,平面尺寸小等优势,适用于绝大多数有抗震需求的桥梁或其它建筑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6087723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10654442.7
申请日:2016-08-10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扇叶型钢阻尼器及减隔震支座,其中,作为核心部件的扇叶型钢阻尼器包括平板部、围挡、扇叶和销孔,在平板布的下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围挡,在平板部的上侧设置一个圆环形的凸台,在所述凸台的内部空间中均匀的设置有若干软钢材质的扇叶,若干所述扇叶的内端设置有一个圆形套筒,所述圆形套筒中设置有一个销孔,所述销孔与所述凸台同圆心设置。所述销孔与上部承载机构中设置有一个向下延伸的定位柱插接配合。本发明为一种减隔震支座,具有承载能力高,减震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耐久性好,平面尺寸小等优势,适用于绝大多数有抗震需求的桥梁或其它建筑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8374321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157249.1
申请日:2018-02-24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IPC: E01D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降低纵向联结系与主桁共同作用的钢桁架桥结构及方法,它解决了无法降低钢桁架桥纵向联结系和主桁共同作用的问题,其在施工架设阶段使纵向联结系呈现K形联结系的受力特点,降低了桥梁架设阶段主桁与纵向联结系的共同作用,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第一主桁杆件和第二主桁杆件,所述第一主桁杆件和第二主桁杆件之间连接有垂直于二者的横杆,所述第一主桁杆件和第二主桁杆件还设置有斜杆,所述斜杆两端部均固定于节点板上;所述斜杆一端部对应的第一节点板设置有多个长圆孔,长圆孔内穿设临时螺栓将第一节点板与斜杆连接;所述斜杆另一端部对应的第二节点板设置有多个圆孔,圆孔内穿设高强螺栓将第二节点板与斜杆紧固。
-
公开(公告)号:CN106049262B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610552580.4
申请日:2016-07-13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斜拉桥、悬索桥的双向减隔震支座,用于解决抗震效果不佳的问题。它由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竖向减震机构、单向滑动机构和水平减震机构组成,竖向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平板、第二平板和设置在两个平板之间的四组碟形弹簧组件,在第一、第二平板的四周设置第一C型软钢I,在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之间设置有预锁紧套筒和第一剪力销;单向滑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水平减震机构包括底板和第二C型软钢II。本支座以单向活动球型钢支座为基础改造,增加了剪力销和水平C型软钢阻尼构件并串联了碟形弹簧构件及竖向C型软钢阻尼器,实现斜拉桥、悬索桥结构静力设计要求和横桥向、竖向减震耗能要求同时得以满足。
-
公开(公告)号:CN210238264U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20725169.1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1D1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解耦限位器及安装该限位器的桥梁结构,双向解耦限位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向下布置的钢制浅槽,钢槽内缘轮廓可根据限位需要进行设计,钢槽第一连接板与限位器第一连接板间设置N个小圆锥形软钢制阻尼锥,限位器第一连接板通过预埋钢筋锚固于梁底;下部分为向上布置的一个钢制圆锥形限位棒,限位棒顶部为一球形碰撞部,限位棒焊接于限位器第二连接板,并通过预埋钢筋锚固于桥墩墩顶或桥墩盖梁顶。限位器布置完毕时,限位棒顶部球形碰撞部位于钢槽内部,且不与钢槽第一连接板接触。钢槽内缘轮廓尺寸、槽壁厚、阻尼锥设计参数、限位棒设计参数均通过抗震计算确定。(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919312U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20267456.8
申请日:2018-02-24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IPC: E01D6/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降低纵向联结系与主桁共同作用的钢桁架桥结构,它解决了无法降低钢桁架桥纵向联结系和主桁共同作用的问题,其在施工架设阶段使纵向联结系呈现K形联结系的受力特点,降低了桥梁架设阶段主桁与纵向联结系的共同作用,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第一主桁杆件和第二主桁杆件,所述第一主桁杆件和第二主桁杆件之间连接有垂直于二者的横杆,所述第一主桁杆件和第二主桁杆件还设置有斜杆,所述斜杆两端部均固定于节点板上;所述斜杆一端部对应的第一节点板设置有多个长圆孔,长圆孔内穿设临时螺栓将第一节点板与斜杆连接;所述斜杆另一端部对应的第二节点板设置有多个圆孔,圆孔内穿设高强螺栓将第二节点板与斜杆紧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