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6260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0993004.9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合成香叶醇的茶树肉桂醇脱氢酶CsCAD14基因克隆及其应用。本发明克隆了来源于茶树的茶树肉桂醇脱氢酶CsCAD14基因,对其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并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重组蛋白,纯度和活性高,可应用于香叶醇生物合成基因工程。构建了以柠檬醛为底物,CsCAD14为催化剂的酶促反应体系,可在体外高效合成香叶醇。通过优化酶促反应条件,发现CsCAD14蛋白具有耐热、耐酸碱等特性,稳定性较强特点。通过CsCAD14在香叶醇合成的应用,简化了反应过程,减少了成本投入,提高了反应效率,对香叶醇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814838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0921994.X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安徽皖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宣城市种植业管理服务中心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获得茶树杂交种质的育种方法与子代鉴定的特异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和茶树育种技术领域。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杂交亲本的选择:(2)网室的搭建:(3)蜂传授粉:(4)杂交子代的获得:目标亲本茶树茶籽成熟时,分别收取两个亲本的茶籽,并按照正常生产管理进行育苗和栽植,即得。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上述人工杂交的缺点发明了“网室+蜜蜂”茶树杂交育种方法。且“网室+蜜蜂”茶树杂交育种的方法相较于人工杂交育种更为高效且降低成本,并且可以同时获得以两种亲本互为父母本的正、反交子代,对茶树遗传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81483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921994.X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安徽皖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宣城市种植业管理服务中心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获得茶树杂交种质的育种方法与子代鉴定的特异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和茶树育种技术领域。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杂交亲本的选择:(2)网室的搭建:(3)蜂传授粉:(4)杂交子代的获得:目标亲本茶树茶籽成熟时,分别收取两个亲本的茶籽,并按照正常生产管理进行育苗和栽植,即得。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上述人工杂交的缺点发明了“网室+蜜蜂”茶树杂交育种方法。且“网室+蜜蜂”茶树杂交育种的方法相较于人工杂交育种更为高效且降低成本,并且可以同时获得以两种亲本互为父母本的正、反交子代,对茶树遗传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574622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0310184.6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鉴定凫峰1号茶树的SSR分子标记组合、指纹图谱及其应用,属于分子鉴定技术领域;所述用于鉴定凫峰1号茶树的SSR分子标记组合,包括CsL02、CsL06、CsL15、CsL20、CsL67、CsL68和CsL69。本发明所述SSR分子标记组合中的SSR分子标记是茶树基因组中比较丰富且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类型。基于本发明的SSR分子标记组合设计得到的引物组合能够从92种茶叶中准确鉴定凫峰1号,实现了对凫峰1号的精准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37692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88584.6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12N15/82 , C12N15/113 , A01H5/00 , A01H6/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Cs‑miR397a靶定CsLAC1基因在调控茶树轮斑病菌敏感性中的应用,所述CsLAC1基因编码的蛋白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以CsLAC1基因为靶基因,通过抑制CsLAC1基因表达且进行轮斑病菌侵染后的生理指标,发现抑制CsLAC1基因表达后的茶树叶片相较于对照组NBT染色效果更明显,ROS清除系统的关键酶POD活性低于对照组,抑制CsLAC1基因表达后的茶树叶片对轮斑病菌更加的敏感,为茶树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89633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87207.7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SSR指纹图谱鉴别金裕1号茶树品系的方法。本发明利用44份来自12个省份的优良茶树品种作为样本材料,在茶树全基因组中设计76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鉴定流程主要包括茶树总DNA提取、引物的设计、PCR扩增、等位基因多态性统计,最终确立了5对引物作为金裕1号品种鉴定的核心引物,可以有效地将金裕1号新品种和其它43种茶树品种区分开,从而利于金裕1号茶树新品种的保护和推广,并为金裕1号茶品种的真伪鉴别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57462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310184.6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鉴定凫峰1号茶树新品系的SSR分子标记组合、指纹图谱及其应用,属于分子鉴定技术领域;所述用于鉴定凫峰1号茶树新品系的SSR分子标记组合,包括CsL02、CsL06、CsL15、CsL20、CsL67、CsL68和CsL69。本发明所述SSR分子标记组合中的SSR分子标记是茶树基因组中比较丰富且多态性较高的微卫星类型。基于本发明的SSR分子标记组合设计得到的引物组合能够从92种茶叶中准确鉴定凫峰1号,实现了对凫峰1号新品系的精准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148922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810106703.0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谷雨香茶树鉴定的SSR引物及鉴定方法及应用。5对引物:引物1上游TACCCACACAGTAGACCAGA,1下游AAACCACGAGATGAAGAAGA;2上游ATAACTTGGATTTTTGAACGCCT,2下游ATAGTAGTTATGGTGGTGGCGT,3上游GTGTTAGGGGACAGGGTAGG,3下游TGGGGGGTCAATATGTATGG;4上游ACTGAAATCAGGCCAAAATC,4下游ATCATAGCAGACCAACGACT;5上游TGGGTTTCTTAGAGGGGATA,5下游:TGGAGACAATGGAGGTAATG。可准确鉴别谷雨香茶树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20041490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219869.3
申请日:2025-02-2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基因枪介导茶树体细胞胚进行转化并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方法,属于茶树育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基因枪法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载体轰击至茶树体细胞胚中,得到转基因体细胞胚;再将转基因体细胞胚接种到体细胞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得到次生胚;将次生胚接种到成熟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子叶胚;将子叶胚接种到萌发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芽叶萌发的幼苗;芽叶萌发的幼苗接种到基础生长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转基因茶树植株。有益效果:本方法转化周期较短,能够更好地适应茶树的生物学特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发明为茶树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95940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12882.9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G01N30/02 , G01N30/06 , G01N30/72 , G01N30/86 , G01N27/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测定茶叶中不同形态硒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茶样;(2)准备液相系统;(3)检测样品,其中,所述(1)制备茶样包括:采集新鲜的茶叶并使其冷冻干燥后研磨成粉,粉末过200目筛;所述(2)准备液相系统包括:配置柠檬酸溶液后调节pH值至4.7~4.9,将高效液相色谱仪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联接;所述(3)检测样品包括:绘制标准曲线、使样品浓度在0.1ppb~50ppb范围内。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对茶叶中不同形态硒的含量进行检测,准确、可靠、实用性强,更有助于富硒茶的科学化种植管理,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