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隧道围岩级别超前动态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47635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72562.9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隧道围岩级别超前动态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BIM软件中构建隧道模型和隧道围岩级别对应的开挖功法的施工模型;对隧道进行分段开挖,并采集多组开挖前和开挖后的隧道参数,根据开挖后的参数计算隧道围岩级别,然后通过映射关系计算隧道开挖前参数与隧道围岩级别对应的关系,采集下一个待开挖区的开挖前的隧道参数,并将根据隧道开挖前参数与隧道围岩级别的映射关系计算待开挖区的隧道围岩级别,并将采集的数据输入至BIM软件中,BIM软件根据存储的数据和获得的围岩级别可动态显示下一待开挖区的开挖工法。该方法可以提前预测隧道的围岩级别,并通过BIM软件显示相应隧道的开挖工法,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和准确性。

    一种具有参数识别功能的隧道三维自动化激光测距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0426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010159135.8

    申请日:2020-03-0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参数识别功能的隧道三维自动化激光测距装置,其包括:数据采集单元,能够同时获取隧道拱顶沉降、洞周收敛和监测位置距掌子面距离的三个方向位移变化监测数据,同时本发明结构具有自我保护结构,能够有效防止隧道工程中的渗水、爆破碎石飞溅等对测量结构的破坏;数据处理单元,能够基于测量单元所采集的位移变化数据进行相应的围岩参数识别;数据传输单元,能够对原始围岩参数勘察值与围岩参数识别结果进行比较并向工程管理人员输出结果。本发明能够同时实现三个方向上的位移变化监测,更有效地弥补隧道空间效应带来的断面二维监测的误差;还能够进行围岩参数自动识别,为工程管理人员认知当前围岩的真实状态提供数据基础。因此本发明弥补了人工测量周期长、精度低的缺点,实现了隧道空间效应的实时自动化监测及岩体参数的准确识别。

    一种寒区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9483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010076569.1

    申请日:2020-0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寒区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温度和位移传感器测得寒区边坡岩体的位移和温度,获得寒区边坡岩体的冻融深度,将寒区边坡岩体冻融区与寒区边坡岩体非冻融区的岩体进行分层,根据冻融岩石蠕变试验,建立基于岩石冻融损伤蠕变模型的冻融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寒区边坡冻融区滑移进行防护。本发明采用集监测边坡温度、位移和数值计算于一体的确定考虑冻融特性和蠕变特性的寒区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弥补了传统的边坡位移监测方法的精度不足等问题。

    一种基于智能寻优算法的隧道逆向可靠度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87589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1910550392.1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寻优算法的隧道逆向可靠度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支护阻力的初始值设置:在取值区间内,对支护阻力进行随机选取生成初始验算数值;步骤2:可靠度的正向计算:将当前的支护阻力进行隧道的可靠度计算;步骤3:可靠度判断:将步骤2中获得的正向可靠度计算结果与预期可靠度指标进行比较,当正向可靠度计算结果小于预期可靠度指标时执行步骤4,当可靠度计算结果大于或等于预期可靠度指标时执行步骤5;步骤4:参数反向寻优:对当前的支护阻力数值采用细菌觅食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并进入步骤2;步骤5:结果输出:输出支护阻力。该方法可以降低对本构方程的依赖,提高了逆向求解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寒区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948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076569.1

    申请日:2020-0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寒区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温度和位移传感器测得寒区边坡岩体的位移和温度,获得寒区边坡岩体的冻融深度,将寒区边坡岩体冻融区与寒区边坡岩体非冻融区的岩体进行分层,根据冻融岩石蠕变试验,建立基于岩石冻融损伤蠕变模型的冻融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寒区边坡冻融区滑移进行防护。本发明采用集监测边坡温度、位移和数值计算于一体的确定考虑冻融特性和蠕变特性的寒区边坡稳定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弥补了传统的边坡位移监测方法的精度不足等问题。

    一种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反馈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63456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1910555782.8

    申请日:2019-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FC标准的隧道动态反馈分析系统,包括,建立隧道模型的BIM模型库操作模块、模型解析模块、数据读取模块、分析报告模块、围岩分级模块;所述的BIM模型库操作模块创建典型隧道模型和参数化组件库,并将典型隧道模型导出为IFC格式文件,形成IFC模型;所述模型解析模块、围岩分级模块、分析报告模块通过提取所述IFC格式文件相关属性数据并计算获得围岩动态分级、围岩识别参数,并生成报表;调用反馈分析计算程序获得开挖施工方案和支护参数,所述数据读取模块将所述围岩动态分级、围岩识别参数写入所述IFC模型。本发明保证了各种数据和信息的综合快速分析及准确处理,对数据进行反馈分析,实现了数据的精准呈现。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工程自动化监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3187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11981.0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隧道工程自动化监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IFC标准的信息扩展构建隧道围岩结构组件和传感器组件,并构建包括隧道围岩结构组件和传感器组件的隧道BIM模型,隧道BIM模型与施工现场的隧道结构相同;步骤2、获取设置在施工现场隧道中的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信息,并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存储;步骤3、将存储的监测数据信息与隧道BIM模型中的传感器组件建立映射关系,并基于映射关系将监测数据信息添加至隧道BIM模型中。该方法实现了将现场传感器采集的监测数据与BIM模型中传感器组件建立联系,实现了隧道施工的多元信息的监控,保证了施工的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