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空间旋转力矩的变速倾侧动量轮倾侧角传感器标度因数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11272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811055083.9

    申请日:2018-09-07

    Abstract: 采用空间旋转力矩的变速倾侧动量轮倾侧角传感器标度因数测量方法,涉及变速倾侧动量轮运动物理参数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针对倾侧角传感器标度因数存在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技术要点:坐标系建立与倾侧角传感器布局、构建倾侧角测量方程、施加空间旋转力矩并记录倾侧角传感器数据、基于传感器阈值和椭圆拟合的有效数据处理。本发明利用嵌入在转子体内侧的永磁体和两对固定于支撑框架上正交排布的力矩器线圈配合产生空间旋转力矩,并在后续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阈值处理,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传感器数据的有效利用率并降低了传感器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倾侧角传感器标度因数的精确测量。

    基于动态误差系数的多轴系伺服系统同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62090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810658614.7

    申请日:2018-06-22

    Abstract: 基于动态误差系数的多轴系伺服系统同步控制方法,属于运动控制领域。本发明为了实现动态和静态的高精度同步控制,以解决现有技术方法存在同步误差较大,跟踪动态信号时性能很差,控制方法设计复杂等问题。技术要点:设计同步控制结构;求取动态误差系数:利用多轴系伺服系统输入输出求取动态误差系数或利用多轴系伺服系统辨识模型求取动态误差系数;根据动态误差系数求取动态构造系数β;通过动态构造系数β利用同步控制结构对多轴系伺服系统进行同步控制。本发明能够实现动态和静态的高精度同步控制,且参数整定简单易行。同时,本发明不受限于稳态,在动态时依然可以保证同步精度。

    一种基于驱动电流的双轴精密离心机回转台动平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47952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10078861.4

    申请日:2019-01-25

    Abstract: 一种基于驱动电流的双轴精密离心机回转台动平衡方法,属于机械转子动平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精密离心机回转台动平衡方法存在的动不平衡辨识精度较低,操作和计算过程复杂且耗时大等问题。设置双轴精密离心机主轴以小转速ω0运行,回转台以转速‑ω0运行,采集回转台驱动电流的基准数据;设置双轴精密离心机主轴以工作转速ω运行,回转台以转速‑ω运行,采集回转台驱动电流数据,提取电流的一倍频成分;设置双轴精密离心机以转速ω运行,根据所得的电流一倍频通过添加试重的方式对回转台的动不平衡量进行精确辨识并配平。此方法不依赖于任何外置的精密传感器,对回转台轴系动不平衡的辨识精度更高,简单易行、无需多次实验,从工程应用角度来说更加实用。

    采用空间旋转力矩的变速倾侧动量轮倾侧角传感器标度因数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1127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55083.9

    申请日:2018-09-07

    Abstract: 采用空间旋转力矩的变速倾侧动量轮倾侧角传感器标度因数测量方法,涉及变速倾侧动量轮运动物理参数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方法针对倾侧角传感器标度因数存在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技术要点:坐标系建立与倾侧角传感器布局、构建倾侧角测量方程、施加空间旋转力矩并记录倾侧角传感器数据、基于传感器阈值和椭圆拟合的有效数据处理。本发明利用嵌入在转子体内侧的永磁体和两对固定于支撑框架上正交排布的力矩器线圈配合产生空间旋转力矩,并在后续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阈值处理,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传感器数据的有效利用率并降低了传感器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倾侧角传感器标度因数的精确测量。

    一种姿态控制与姿态测量分时复用的航天器姿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9733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827097.1

    申请日:2018-07-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姿态控制与姿态测量分时复用的航天器姿态控制方法,属于航天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设定航天器姿态闭环控制采样周期,并将单位航天器姿态闭环控制采样周期划分为姿态测量分时时间区间和姿态控制分时时间区间;然后在姿态控制分时时间区间内进行执行器力矩指令规划;利用冲量等效原理确定力矩指令规划后的力矩指令;最后设计姿态控制器实现分时后的航天器姿态闭环控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执行器与敏感器之间的耦合影响,导致航天器姿态控制精度降低的问题。本发明可用于航天器姿态控制。

    一种全指向型S0模态兰姆波电磁超声换能器

    公开(公告)号:CN10868065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53065.X

    申请日:2018-0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32 B06B1/045 G01N2291/0234 G01N2291/0427

    Abstract: 一种全指向型S0模态兰姆波电磁超声换能器,属于电磁超声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S0模态兰姆波电磁超声换能器无法对A0模态兰姆波和A1模态兰姆波进行激发抑制和接收抑制的问题。所述换能器:第一环形子线圈~第2N+1环形子线圈分别紧密地沿着圆柱形磁铁的外缘、第一空心圆柱形磁铁的内、外缘至第N空心圆柱形磁铁的内、外缘分布。通过设计第一环形子线圈内半径、环形子线圈宽度和相邻两个环形子线圈的最小间距,有效地增大了自身激发S0模态兰姆波的幅值,并使选定工作点下的A0模态兰姆波和A1模态兰姆波的波数的傅里叶分解幅值达到最小,进而使所述换能器对A0模态兰姆波和A1模态兰姆波具有较强的激发抑制能力和接收抑制能力。

    具有旋转螺旋型电极的放电等离子体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41400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282633.0

    申请日:2015-05-28

    Abstract: 具有旋转螺旋型电极的放电等离子体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属于汽车尾气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用于汽车尾气处理的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等离子体产生不均匀,净化效率低的问题。装置包括电机、尾气等离子体处理管、螺旋型电极和铜管,螺旋型电极与尾气等离子体处理管之间的空间为汽车尾气通路,同时为等离子体反应区,螺旋型电极一端与电机连接,一端在水平尾气处理段首端固定;方法中首先将铜管和螺旋型电极与电源连接,然后通过电机带动螺旋型电极旋转,从而在水平尾气处理段内的等离子体的作用下,实现对汽车尾气的处理。本发明用于汽车尾气处理。

    基于扩展高增益观测器的陀螺飞轮系统扰动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71872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990028.9

    申请日:2015-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25/005

    Abstract: 本发明是基于扩展高增益观测器的陀螺飞轮系统扰动估计方法,属于惯性导航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陀螺飞轮在转子大倾侧角工作状态的动态扰动估计问题,进而提出基于扩展高增益观测器的陀螺飞轮系统扰动估计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陀螺飞轮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建立含有未知扰动的陀螺飞轮系统状态方程;步骤二、根据含有未知扰动的陀螺飞轮系统状态方程,设计扩展高增益观测器;步骤三、观测误差收敛性验证及观测器设计参数ε调节;步骤四、陀螺飞轮系统扰动估计。本发明适用于陀螺飞轮系统扰动估计。

    等离子体与静电吸附耦合的汽车尾气净化器及净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47452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45722.8

    申请日:2015-05-14

    Abstract: 等离子体与静电吸附耦合的汽车尾气净化器及净化方法,属于汽车尾气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汽车尾气处理技术通用性差,处理效果差的问题。净化器包括尾气净化管、玻璃滑道、正弦高压电极、直流高压电极和接地电极,尾气净化管由首端至末端依次分为尾气引入区、等离子体处理区、过渡区、静电除尘区和尾气排出区,玻璃滑道固定在尾气净化管底面的外表面上,接地电极滑动设置在玻璃滑道上;净化方法在尾气引入区对汽车尾气进行降温处理;再使进入等离子体处理区直至静电除尘区的汽车尾气进行等离子体反应和高压静电除尘;最后使接地电极缓慢移出等离子体处理区,与静电除尘区相对应。本发明用于汽车尾气净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